菲龙网新闻部 发表于 2020-8-11 07:43

黎巴嫩陷漩涡 危机不仅是爆炸

  陶短房 财经专栏作家
  当地时间8月4日18时许,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区先后发生两起剧烈爆炸,截至目前,事故导致158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至少30万人无家可归。
  大爆炸前,黎巴嫩就已陷入经济困境。根据世界银行稍早的一份报告,黎巴嫩公共债务高达900多亿美元,占GDP比高达150%,居世界第三。黎巴嫩官方数据称,45%的黎巴嫩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贝鲁特港是黎巴嫩港口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支柱。如今这座港口几乎被两次大爆炸“从地图上抹去”,对该国经济构成的打击,堪称毁灭性。
  大爆炸发生后,黎巴嫩政府迅速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150亿美元紧急救助,希望国际社会雪中送炭。8月9日贝鲁特紧急援助国际电视会议上,与会国承诺立即或在短期内向黎巴嫩提供总计2.527亿欧元援助。如法国总统马克龙承诺提供3000万欧元,无偿运送18吨以上医疗设备和药品,近700吨粮食。
  “救命钱”并不都那么好花。
  联合国要求黎巴嫩当局开放透明调查,采取有效行动,推动改革进行,并确保国际援助直接送达需要帮助者手中;部分国外代表提出绕开腐败低效的黎巴嫩政府,改由指定的非政府组织发放援助。
  自去年8月以来,黎巴嫩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状态。同年9月2日,黎巴嫩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经济紧急状态;去年10月29日,时任总理哈里里(Saad Hariri)宣布辞职。被经济危机和政府行政治理能力低下所激怒的民众发起示威,新政府“难产”,直到今年1月21日才由电子工程大学教授迪亚卜(Hassan Diab)组成新内阁。
  但新内阁既不能摆脱贪腐指控,也无法应对经济危机、货币贬值、食物短缺等困局,政府公信力持续下滑,示威和暴力事件不断上升。两次爆炸,让本已势成鼎沸的社会矛盾及公众对政府不信任感趋于激化。总理为此承诺,尽快推动提前立法选举。
  问题是,这管用么?
  目前的黎巴嫩政治架构是根据1943年生效的《国家公约》和1989年的《塔伊夫协议》,依照当时18个宗教族群人口比重,对政治权力进行强制性分配,规定总统、总理和议长必须分别由基督教马龙派、穆斯林逊尼派和穆斯林什叶派出任。独特的架构导致政府效率低下且动不动遭掣肘,易滋生腐败和权力寻租,招致外部势力干涉。
  如实行不分族群、教派的“一人一票、打破重来”,很可能打破中东罕见世俗、多元化国家脆弱的政治平衡,导致更严重的危机。
  令人不安的是,提出彻底改革、绕开政府等高论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鉴于无底洞的维和开销负担,以及屡屡发生的恐怖袭击,正减少甚至撤出在黎维和力量。
  一旦深入改革,该国或会天下大乱,间接促成乱局的国际势力却抽身事外,恐将人为制造更猛烈、更致命的“第三次爆炸”。
  无论如何,恢复经济和就业,重建近乎瘫痪的基础设施,是避免“第三次爆炸”所必需的。仅凭黎巴嫩自身努力远不足以做到这点,整个东地中海局势的缓和,疫情的缓解,是黎巴嫩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矛盾消弭所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黎巴嫩陷漩涡 危机不仅是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