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新闻部 发表于 2020-9-4 09:31

社评:美国何时与哪个国家有过“外交对等”?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星期三宣布,华盛顿将对中国驻美外交官的活动实施新限制,以推动中美外交关系的所谓“对等”。这些新措施包括要求中国驻美高级外交官在访问大学校园或与美地方政府官员见面前必须获得许可,中国使领馆在使团地界之外举办参加者超过50人的文化活动也需得到批准等等。
  这是自去年10月要求中国外交官有上述活动需提前向美方通报以来,华盛顿对中国外交人员活动限制的升级。大选之前朝着中美关系方向搞出一些极限的搅动,强化现政府的对华强硬形象,华盛顿现在的情形可以说是动力加惯性。
  北京从没有过在《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之外限制美国外交官在华活动的公开规定,在实际操作中,美国驻华外交官也没有受到过有别于其他西方国家外交官的特殊歧视待遇,中国社会有一些敏感领域,围绕它们的规定对中外人士往往是相同的。
  蓬佩奥宣扬“对等”,但美方破坏的恰恰是对等原则。除了公开权利的对等,两国外交人员还需要在对方国家工作性质、在公共领域扮演角色的对等。美方现在不仅破坏了前一项对等,在后一项上,它的驻华外交官就从来没有与中国驻美外交官对等过,而且非常不对等。
  中国外交官与美国社会接触,除了了解情况,就是推动增进两国社会的友好。为此,中国外交官在美国接触的都是主流社会人士,而不会去碰主流社会不接受的处于边缘或矛盾中的焦点人物。换句话说,中国外交官始终保持美国社会的“局外人”角色,做发展中美友好关系的桥梁。
  然而美国在华外交官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则激进得多,美国使领馆表现出干预中国内部事务的强烈兴趣。美外交官在中国接触最多的是中国异见人士,为后者提供支持和鼓舞。一些中国异见人士也以受到美国使领馆重视为荣。可以清楚感觉到,美国使领馆是中国某些敏感事情中有很强主动性的一个元素。
  2012年的陈光诚事件就很典型,那件事情的发酵,直到后来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爆了”,美国驻华使馆在当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直到后来美使馆协助陈去了美国。当时一些公开报道说,美方想把陈光诚搞成“中国的甘地”,无奈后者自己“不争气”,到了美国不受欢迎,近日还搅到了美国两党的斗争中去。
  外交对等是大的原则,各国的情况不同,对等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做到细节上的量化,因此质的对等与形式上的对等同样重要。蓬佩奥领导的美国国务院如今把中美之间围绕具体事例的纠纷搞成所谓“规则对等”的争议,挑起并扩大中美外交冲突,这是华盛顿外交流氓主义的又一次表演。
  美国与世界上哪个国家“对等”过,它又想过与哪个国家“对等”?它公开谋求霸权,放肆地高喊“美国优先”,美军在世界各地耀武扬威,这样的美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在外交上高度“对等”?蓬佩奥究竟是想骗中国人和世界公众,还是想煽动他的美国同胞们呢?
  相关报道:
  中国外交官掏出一张照片 对蓬佩奥说"谢谢啊"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此情此景,如你所愿。
  一直在试图分化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的他,曾故作姿态在推特上祝福“中国人民会取得成功”,而中国确实在控制疫情方面成功了——上周末武汉人民的水上派对就是最好的证明。
  今天(20日),我国驻黎巴嫩外交官曹毅掏出这张在中外引起巨大反响的照片,对蓬佩奥“表示感谢”,并“回敬”了他一句——
  “谢谢你,蓬佩奥,我们成功了。现在轮到你们了。我们也衷心希望美国人民会取得成功。”

  与蓬佩奥只“嘴上祝福”不同,曹毅的祝福是“实打实”的……
  他又在原推下方追加了一条称“你知道中方已累计向美方提供口罩265亿只、防护服3.3亿件、护目镜3100万副、外科手套6.1亿双、呼吸机1.15万台吗?我们真的希望美国人民像我们(中国人)一样成功,这话一点儿不假。”

  一直以来,蓬佩奥之流罔顾事实,多次试图“离间”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歇斯底里地呼吁中国人民追求所谓“民主自由”。曹毅推文中展示的蓬佩奥那段“祝福”就来自美国国务院7月11日的推文。
  当时,该账号写道:蓬佩奥“我们满怀希望,希望中国人民会取得成功。”

  蓬佩奥7月11日推特与陈卫华的评论
  《中国日报》驻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当即在评论区指出,中国人民不相信你。
  日前,法新社以“武汉风潮”(Wuhan Wave)报道了武汉人民在盛夏前往水上公园,消暑纳凉,欣赏表演,激起了中外媒体圈与民间的巨大反响。
  中国人为武汉人民感到开心,而国外网民有的人“像吃了柠檬一样酸”,质疑照片和视频的真实性或者盲目指责武汉所谓“散播病毒了还庆祝”;还有的人“如梦初醒”,批判本国政府“抗疫”不力。同时,有国外媒体借势宣传“中国开始掉以轻心,不注意防控。”
  华春莹昨日也转发了法新社的报道,并评论“上周末在武汉发生的一幕。这座城市蜕变得更加强大。”

  8月20日,我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路透社记者有关武汉水上电音节的问题。
  他称,我也在电视上看到了有关报道。这显示了武汉抗击疫情已经获得了战略性胜利,也显示了中国政府抗击疫情取得了战略性胜利。我看到法新社也报道了相关情况。据说在欧美国家,老百姓都感到非常惊奇。我也希望通过你们的镜头,把中国的真实情况报道回欧美国家,让欧美国家民众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
  来源:观察者网
  新闻多一点:
  武汉"轰趴"视频登美国热搜榜 西方有人酸了说是摆拍
  经历76天封城磨砺,武汉人“躁起来”了。
  他们涌向当地的水上公园,消暑纳凉,随着音乐,享受party。昨天,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用“武汉风潮(Wuhan Wave)”报道了这一幕。英国《卫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西方主流媒体接连转载。
  特朗普、蓬佩奥曾用“新冠病毒”污名化这座英雄城市,“催眠”自己国家的民众,如今,看到真正“后疫情时代”的武汉,有网民还在酸“肯定是假的,这是以前的照片。”但也有很多人触动很大,开始反思自己国家的抗疫举措。
  截至发稿,“#Wuhan”冲进推特美国区热搜榜前10。

  从“新冠病毒”到“武汉风潮” 法新社推特截图

  武汉人享受音乐与表演 截自法新社视频
  法新社称,“周末,数千人在武汉参加水上公园的派对狂欢,新冠疫情去年最先在这座城市出现,当武汉逐渐回归正常生活,人们迫不及待地奔赴派对。”“在武汉经历76天的封城后,这座水上公园于6月重开,当地媒体称该公园将入场人数控制在正常容量的50%,还为女性提供半价优惠。”
  这并不是许多西方网民印象中的武汉。
  去年年底,新冠疫情最先在武汉出现,接着特朗普、蓬佩奥之流反复用“新冠病毒”、“中国病毒”等词汇转嫁国内矛盾,也让部分外国人对于武汉与中国的仇恨“开枝散叶”。甚至直到5月,日本副首相、财相麻生太郎还在用“新冠病毒”的叫法。中国对武汉毅然决然的封城措施,也被不少西方媒体污蔑为“政府残忍的手段”。
  一座病毒肆虐的城市,一座所谓“被封锁的恐怖城市”,怎么就开起了水上派对呢?有的人无论如何也不相信。
  “这个视频是真的?是最近的视频(疫情之前还是之后的)?音乐和动作似乎不同步。是重新添加的音频?这样的派对太奇怪了,毕竟现在还没有疫苗。”立刻有外国网民发出一连串质疑。评论区众说纷纭,有说是2019年的老视频,有说是2018年的。

  观察者网向武汉玛雅海滩水公园的客服人员电话确认后得知,如往年一样,他们今年确实有水上音乐节的活动,且持续到8月底。
  英国《卫报》称“虽然看起来像往年的场景”,但“周末确实有数千人前往武汉的水上公园。”新华社也于8月15日报道,“近日,武汉市持续高温天气,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许多市民来到市内水上公园,戏水消暑。”

  也有网民仍将新冠疫情归咎于武汉这座城市,在评论区散播“恶意与酸味”。
  “什么鬼,让整个世界遭罪,你们现在倒开始享受生活了…”有网民评论。

  这种“阴阳怪气”的人不少——“谢谢你,中国。很高兴看到你们玩得很愉快,但我们仍然在受罪。”

  更有甚者,陷入了“武汉阴谋论”中——“他们要么是在庆祝找到了治疗方法,要么这就是个大骗局,他们把我们吓得都不敢出门了,然而我们隔离一点意义也没有。我觉得第二种猜测不是特别离谱。”

  对此,有人一针见血地评论道,“西方人宁愿相信某些毫无根据的阴谋论,也不愿意承认中国有些事情做对了。”

  看到中国人这么欢乐,自己国家仍在“水深火热”,有的网民开始吐槽自己国家的现状,还有的反思起本国的抗疫失败。
  一位似乎是美国纽约的网民评论,“武汉举办了音乐节,纽约甚至连健身房都还没开。”另一位外国网民在评论区“酸”道,“那你搬到武汉去啊。”

  还有网民说了句大实话,别人国家开派对还要等你吗?“这些(武汉)人有资格玩乐,其他国家恢复正常生活了,也会去开派对。我很确定,没有人会等别人的新冠疫情结束了再开派对。不能怪别人,要怪就怪那些掌权又不做事的人!”评论写道。

  “不要再因为新冠病毒责备武汉了。美国需要为它(我们)自己的失败负责。我们选举出了一位仁兄,但他辜负了我们。即使这疫情在武汉暴发,它本不该像现在这样把美国都摧残坏了。这是特朗普造成的,多么简单的道理。”

  “他们封锁了76天,这是我们见过的最严格的措施之一。他们经历了巨大的痛苦,现在他们走出来了,所以完全有资格去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疫情)不是他们的错,不要去杠他们。”有评论称。

  美媒MSNBC知名媒体人克里斯·海耶斯(Chris Hayes)发推“自嘲”道,“武汉搞起了人挤人的摇滚派对,我们却在用Zoom开视频会议。”
  法新社社记者瑞秋·布朗迪(Rachel Blundy)在推特上感叹“2020真是奇幻的一年……武汉都开派对了。病毒?啥病毒?”

  今日俄罗斯(RT)记者马利克则点评称,“这一景象对于那些费尽力气却控制不住疫情的国家来说,犹如‘一个残酷的笑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评:美国何时与哪个国家有过“外交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