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持“青龙刀”叫阵?印度网友受强烈刺激祭出大招!
执笔/叨叨姐&斩魄刀这张据称是中印对峙前线的解放军的照片火了。
再放大一点。
从照片上看,解放军士兵们手中所持的器具,确实有点像关羽使的青龙偃月刀。
当中国网友还在好奇,解放军士兵拿的到底是大刀,还是铁锹(侧面图像)时,这张照片在印度网络上掀起更大波澜。
01
《今日印度》电视台8日率先抛出了看图说话式的解读:“7日晚间,大约30名中国士兵持枪支、长矛和砍刀等武器,试图靠近热赞拉山附近实控线(LAC)沿线的一个印度前沿阵地。”
报道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解放军试图把驻扎在上述地区的印度军队“从战略高地赶走”,但“他们的企图被印度士兵挫败了”。
《印度教徒报》也报道称,7日晚上6点左右,大约有50、60名解放军接近了印度在班公湖南岸的哨所,但是驻扎在那里的印军“强硬回击了他们”,并“迫使他们撤退”。
于是,这张照片在印媒口中,就成了所谓“中方发起挑衅”的证据之一。
在随后的另一篇报道中,《今日印度》又对图中解放军拿的器具大做文章。
报道照样引用了不具名的消息来源,说7日冲突后,中印两国正在进行的旅长级会谈出了问题,双方决定不举行面对面的会谈,转而进行热线通话。
据印媒报道,在8日的通话中,印军官员质疑解放军用“野蛮武器”对付他们,但中方却表示,携带的近战武器(类似于“关公刀”)是中国武术文化的一部分。
这一回答一下子刺激到了印度网友脆弱、敏感的小心脏。刀妹总结了一下,发现他们的声音大致分为三派:
一是大放厥词派。
有人不服气地说:解放军一定是因为现代武器装备下的作战能力低下,才回归原始的!
有人则说:只有电影里英雄才会放下武器。印军应该被允许开枪!
还有人叫嚣:“支持印度士兵将解放军剁成肉酱!”
二是阴谋论派。
“看着这张照片,我很怀疑这些人是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军。我的直觉告诉我,他们是被军队招募的雇佣兵,唯一的目的就是渗透。共产党可能把这些家庭关起来,并强迫他们的人加入。”
“他们似乎没有装备防弹衣。他们的生命肯定不值得北京的重视。”
啧啧,有西方媒体内味了。
三就是纯属搞笑派了。
有人提议,下次印军可以用辣椒粉,让解放军终身难忘!
还有人说,(不光中国有传统武器),我们也有!
中国网友也给出了建议:印度可以用瑜伽还击。
先别笑,印军还真这么干过。
6月21日 “国际瑜伽日”,大批印度边防部队的士兵爬上了雪山,在雪地里瑜伽。印军声称,瑜伽代表着和平的力量和信念,因此只要苦练“瑜伽108式”,印度就可以扭转颓势、一举打败对手。
实际上,在po出“解放军手持青龙刀挑衅”一图之前,印度媒体围绕着解放军手中的武器炒作了好几轮。
6月15日加勒万河谷冲突那会,印度媒体声称解放军手持狼牙棒攻击印军,造成20名印度军官死亡。但后来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人是冻死的;
接着为了找回面子,印度媒体又说,在班公湖冲突当中,有12名中国军人拿着少林剑和少林枪,而印度军人手里只有棍子。
如今,焦点又转移到了青龙刀上。
02
解放军士兵手里拿的到底是青龙刀,还是大铁锹,一时还无从证实。但只要有助于解放军守护国土,击退挑衅者,都是好工具。
有人说,印军这次开枪,是打破了中印边界维持45年的和平。这句话既对也不对。实际上,在中印边境这45年里,一场特殊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只是双方士兵拿着特殊武器,用特殊方式,打的一场特殊形态的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或许真可能有青龙刀,甚或狼牙棒的用武之地。
当然,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可能是青龙刀。解放军收拾印军,既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有着丰富的手段。
中印边境多属于高海拔地区。在那里,气候和地理环境往往比敌人的火力更加致命。
中国军队方面,能够投入高原作战的装备有很多,几乎所有主战武器都能上高原作战,而且基本都经历过高原实弹演练。
比如,在西藏军区近日进行的高海拔实弹射击演练中,车载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就担纲了主角。它具有较强的自动校准和半自动重新装弹的能力,作战能力位居世界同口径火炮前列。
在高原地区的解放军还装备有红箭-12反坦克导弹、15式轻型坦克、04系列步战车、05A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等现代化装备。
印度陆军一直比较关注的是96A主战坦克的部署,因为解放军在西藏的机场数量少于中印边境另一侧的印度,但96A主战坦克却已实现在西藏的长期部署,特别是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强藏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提升了解放军的机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节目中,披露了西藏军区某旅试验性装备某轻型主战坦克的消息。据外媒报道称,这款轻型主战坦克就是中国研发的35吨级轻型主战坦克,而且部分配置还专门针对高原作战进行了优化。
高原山地作战对直升机要求高。目前,中国的陆航直升机数量超过千架,仅次于美国。
空军装备的"攻击-2"武装侦察无人机载荷更大,而且还能持续在中印边境进行巡逻。目前,解放军已在西藏军区部署多款无人机作战系统。
当然,高原作战,特别是山地作战往往交通困难,就更强调装备的轻量化,中国在单兵轻武器方面同样可圈可点,包括自成体系的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5.8毫米枪族和多型号火箭筒等。
再来说说印度。
印度陆军号称拥有数量世界第一的山地步兵。说实话,印度山地部队的训练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他们在克什米尔地区常年保持低强度作战,一线主力部队的很多官兵具备高原山地作战经验和能力。这一优势不容小觑。
但它的整体兵员素质、训练水平、装备水平、补给能力、机动能力参差不齐,而且军队内部官兵间有着很深的矛盾,这些都对印军的战斗力构成负面影响。
印度陆军装甲部队以T-72坦克为主,各项性能指标均不如96B型主战坦克。印度陆军也装备有T-90S主战坦克,但在2017年的"坦克两项"国际竞赛中,中国96B坦克的表现完虐印度的T-90S。印度装备的T-72和T-90S主战坦克与中国的96B主战坦克都存在差距,更无法跟最新开发的15式轻型坦克进行比较。
据美国《防务新闻》此前报道称,印度当局计划采购一批轻型坦克,以在高原地区应对与中国潜在的冲突。然而在全球范围内,除了中国的15式轻型坦克外,能够供印度采购的产品不是上个世纪的老旧型号,就是仍然停留在图纸状态。例如美国五角大楼大力推动的轻型坦克项目,至少要等到2025年才会服役。
火炮方面,印度陆军以牵引式火炮为主,包括FH-77B型155毫米火炮,D-30牵引式火炮(相当于我军的122毫米榴弹炮),总体水平也低于中方炮兵水平。不过,印度陆军装备了从美国引进的M777超轻型榴弹炮,该榴弹炮专门为山地作战量身定做,可大幅增加印度山地部队炮兵的反应能力和战场火力,只是目前数量有限。
印度空军呢,目前正在经历最困难时期,等待退役的飞机比能够列装的新飞机还要多。印度空军理论上编设有42个飞行中队,目前却只有28个可用。
总的来说,考虑到环境影响,高原作战很难出现千军万马的场面,更多是强调机动、快速反应能力,对人员、武器要求高,对后勤保障能力要求非常苛刻。
中国在这方面占尽优势。
印度媒体也看到了这一点,《印度快报》坦承:“如果想在冬季继续驻守,在印中边境地区部署的印军部队将面临漫长的供应链难题。后勤方面的限制,可能将最终决定印方在拉达克长期部署的部队规模”。
目前印军的后勤物资由陆军后方高级冬季仓库提供,只能通过两条公路输送,运送时间长达18天左右。更糟糕的是,当降雪开始,陆上补给线就将中断。
空中补给也是个难题,因为温度一旦降到一定程度后,飞机将无法满载起飞。
除了物流供应,印军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提供足够的特殊防寒装备。拉达克地区的冬季气温可能降到零下25摄氏度,一名印度军官透露,目前印军还没有在拉达克地区建立半永久军营的考虑。
03
在历次边境军事挑衅行动中,印度政府总犯“情况不明决心大”的毛病。从1962年冲突时尼赫鲁下令“把中国军队清除掉”,到1987年试图利用军事演习蚕食中方领土,都是这样。
这一方面是由于军情系统负责人大权独揽,误导或者迎合最高领导人。另一方面,也跟其反对党和国内舆论的裹挟、鼓动有关。
颇令人担忧的是,印度国内舆论盲目叫嚣“对华热战”的杂音正在升温,新德里会不会头脑发热、真的走上对华开战的不归路,危险性在增加。
另外,新德里也切勿错估国际形势对其的有利性,更不要把命运寄托于外部势力的支持。
还是以史为鉴。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的逐渐破裂、美印关系的改善,以及中国国内经济发展遭遇巨大困难,印度在中印边境的政策变得冒进。
在印度军政高层看来,中国当时所处的国内外环境非常不利;与之相较,印度则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领导者、美苏争先拉拢的对象,美西方舆论甚至为“印度抵制住赤色中国的扩张”喝彩。
但中印爆发冲突后的事实证明,中国并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放弃领土主权,美苏也不会给印度提供实质性的支持,更多地将印度作为出售军火的市场。
新德里千万莫要把中方的和解和克制误读为软弱可欺、妥协退让,认为中国不敢、不愿、不会对印度的军事挑衅行为进行反击。印军的得寸进尺甚至授权一线部队开枪的战争恐吓行为,最终被证明就是加剧误判、引发战争的危险行为。
一个典型例子是,1962年7-8月中印在加勒万河谷发生军事对峙,由于中方保持克制、没有“拿掉”印军哨所,印度舆论欢呼这是印军的胜利,认为“只要印度军队坚决,中国除了虚声恫吓外不会再采取什么行动”,而印度政府给军方的命令也由“只有遭到射击时才开枪”改成“如果中国绝对危险地迫近时就可以开枪”。
反观今天,何其相似。
还是常说的那几句话,希望新德里听进去:你想和平相处,我们欢迎。你想一来一去博弈,我们的工具比你多,能力比你强。如果你想用战争方式做摊牌,解放军一定能够让印军遭受比1962年更惨痛的失败。
特别致谢楼春豪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
中印边境我军把钛合金机枪搬上山顶?14.5口径横扫来犯之敌
解放军把14.5毫米机枪搬上山头了?
大家好,这里是轻武专栏,我是头像机枪一样秃秃秃秃的加班少女梦小二。
最近印度再一次在中印边境挑起事端,面对印度不小的野心,中国军队也做出了相应的准备。据印度斯坦时报在9月6日报道,中国军队将一门高射炮运上了“黑顶高地”,所谓的黑顶高地其实就是班公山。
▲红色箭头的位置就是班公山
左边就是班公湖,地势十分显要
而印媒报道的中国的高射炮很有可能是我军边防部队装备的02式14.5毫米高射机枪,威力丝毫不逊色于20毫米高炮,可能印度人将这个大家伙错认为了高射炮。
高原山地环境恶劣,重武器很难展开,更不用说运上山头。如果真如印媒所说解放军把这家伙安排到了山顶,能大大加强此区域我军火力覆盖范围,印度人该投鼠忌器了。
▲02式高射机枪就是这家伙
虽然名为高射机枪,其实我国早就开始用高射机枪作为地面压制火力使用了。
在中国建国后的历次对外作战中,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与对印的摧枯拉朽和对苏的小规模冲突不同,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长达数年的两山轮战。
我军面对的是越军长期构筑的工事和地形复杂的山洞,还有越军不要命的密集冲锋,我们要固守山头高地,这就需要一款强有力的战场火力压制武器。
▲中越双方经常进行高地攻防战
可惜的是,由于当时国家处于困难时期,而越南依靠苏联又获得了大量武器支援,因此解放军的武器除了火炮和坦克之外并不占优。
虽然如此,仍有一款国产武器在当时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深受解放军一线官兵喜爱,就是不务正业的高射机枪——58式双联装14.5毫米高射机枪。
▲怎么说呢,高射机枪防空,效率并不高
聊胜于无吧
14.5这个口径,是当年苏系武器阵营独特的一个口径。这个口径源自苏联二战初期,苏军面对德军的斯图卡轰炸机,只能靠地面武器来防空。
但是无论是莫辛纳甘还是波波沙,面对肆虐的纳粹战鹰都无可奈何。一直到二战结束后1949年,苏联才在PTRD反坦克枪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14.5mm重机枪,被命名为ZPU,也就是“防空机枪”的缩写。
▲德军的防空武器防空效果一般,打人倒是不错
ZPU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理论射速600发/分。ZPU有四联、双联和单管三种组合,分别是ZPU-4、ZPU-2和ZPU-1,装在四轮底盘上由牵引车拉着机动。中苏蜜月期间,中国引进仿制了ZPU-4,即56式四联高机。
▲56式四联高机
仿制的ZPU-4在中国很快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因为国内的道路实在是太差了,四联装的14.5高射机枪重达2吨,在国内的道路上机动能力很差,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减重。
1958年,58双联高射机枪定型,四管改为双管,四轮底盘改为双轮,重量减到了560公斤,机动能力大幅度提升,紧急情况下,没有汽车也可以由多人人力推动。
▲58双联高射机枪
58式高射机枪威力巨大,别看口径只比12.7毫米大了不到2毫米,但装药量可增加了不少,苏式14.5x114毫米子弹本来就是一款反坦克子弹,装药量接近20毫米机关炮,500米距离上能击穿32毫米厚度的垂直装甲。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布雷德利”战车就曾被伊军14.5毫米机枪从正面击穿。
▲14.5毫米子弹的药筒比可乐罐还高,威力可想而知
▲高射机枪打巷战贼猛.....
58式高射机枪平射更是威力无比,这种用来反装甲的子弹一旦击中人体,穿一大血洞是必然的,它甚至可以击穿部分掩体杀伤后面的敌人,被14.5毫米子弹扫射过的阵地,基本上是不可能找到一具完整尸体了。这种平射的巨大威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