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言:日本还是放弃印度,追求经济利益去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言】日本媒体已经连续几年谈“年内签署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但只有2020年真的在11月15日正式签署,这让做杂志的媒体没有赶在签署前刊发特辑,16日出的报纸同样准备不足,17日才刊发了相关社论。
日本媒体特别爱炒作的是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及之前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覆盖的人口为5亿人,占全世界人口6%,名义GDP为11.2万亿美元,占世界12%。而RCEP总人口有22.6亿人(占世界30%),名义GDP也有25.9万亿美元(占世界29%),当然RCEP的意义更深。但是,日本媒体总的来说对这个人口更多、GDP更大的经济协定评价不是很高。
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日本希望参加进来以制约中国的因素——印度,在2019年11月4日宣布退出RCEP谈判后,日本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劝说印度回归,然而谈判无果。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世界产业链出现了巨大震荡,日本经济严重下滑,恢复经济的需求要大过政治上对中国的牵制需要。往更远一些看,最近这三、四年来,美国广泛退群,日美关系同样极为不确定,便是总统从特朗普改为拜登,情况依旧难以好转。
2020年的日本也只能先去追求经济利益。至于媒体一直主张的牵制中国,日本政府当然烂熟于胸,但端起碗来吃肉是眼前首先需要做的大事。
安倍内阁眼中的搅局者——印度
自认为说一口纯正大不列颠英语的印度外交官,他们说出的英语很多时候让日本经济产业省、外务省那些在英美留过学的官员听起来十分吃力。尤其是如果给印度参加谈判的官员十分钟发言的机会,保不准他会说上半小时甚至一小时,然而日本官员几乎听不懂他们说的内容。
但是,前首相安倍晋三就不一样了。安倍无需听懂印度政治家或官员说什么,让印度参加RCEP,这是安倍的一个政治判断。有印度在,就有了一个搅局者,成为打乱中国步骤、战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本来,东盟(ASEAN)10国与中日韩有个10+3对话机制,东亚、东盟的问题在这里基本能协商解决。到了2006年,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后,他觉得在10+3对话机制里中国是主导者,而日本在二战时侵略过东亚及东盟国家,在这里说话不一定管用,便执意把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塞进10+3机制中,变成10+6。
如日本最大的经济杂志《东洋经济周刊》主编西村豪太,就在其文章中直接谈到:“为了对抗10+3机制,日本在2007年提出增加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组成新的RCEP原型。安倍首相当时是第一次组建政权,为了牵制急速提升了影响力的中国,新增三国,尤其是一定要将人口大国印度塞进RCEP中。”(2019年11月16日,东洋经济在线)
安倍与莫迪(资料图/印媒)
日本对印度的期待是有道理的。在RCEP16国中,按2018年人均名义GDP计算,最高的国家是新加坡(6.4041万美元),最低的是缅甸(1298美元),两者相差了将近50倍,印度倒数第三。印度与中国的贸易存在大量逆差,以印度的劳动生产效率,一旦开放边界,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其对华贸易赤字只增不减,印度必然会在谈判桌上对中国火力全开,日本不说什么,也能让中国喝一壶。
不谈中印边境上的摩擦问题,没有这种摩擦,中国能耐心和印度谈判,但东盟国家不一定会容忍印度用他们自认为十分纯正的大不列颠英语说起话来没完没了。2019年6月,印尼的马哈蒂尔首相就说了:“10+3组成的13国能达成共识就足够了。”意思很明显,想把安倍主张的印度、澳新先拿出去。
11月印度决定不参加RCEP谈判后,中国高层也表示可以先签15国协议,印度之后可再找机会进来。日本顿时如坐针毡,官方表示一定要保住印度,也只有印度进来了,日本才会签署相关协议。
日本高层有着更为深远的战略构想。这几年不论是前首相安倍,还是现任首相菅义伟,谈国际问题必然会说“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安倍曾在2018年来中国解释这个战略,说是并不以敌视中国为主要目标,但菅就不一样了。菅虽然将这个战略改称为构想,但日本媒体解释的时候,每次必定会告诉日本国内外的读者,其目标是冲着中国来的,毫不隐讳。如果在RCEP中没有了印度,这个战略或者构想也就无从谈起了。
印度不仅仅是个表面上的RCEP搅局者,更是日本对外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枚棋子。
不确定的新冠及美国要素
进入2020年11月后,日本每天数百上千人成为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第三波疫情的到来,让日本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下滑。
11月16日,日本内阁府公布了几个数字。
4-6月,GDP按年率算下滑了28.8%,为1945年二战后最惨重的一个季度。7-9月比二季度提升了5%,按年率算的话提升了21.4%,但没有人为这么高的反弹欢呼,反而觉得V字形的经济恢复几乎无望。
个人消费的增加,在于这期间日本向所有市民发放了10万日元(约6600元人民币)现金,刺激了经济。几乎可以确定的是,今后不大可能再这么大手笔。疫情愈发严峻,日本国内设备投资在减弱,而欧美地区同样出现大规模疫情,对欧美的出口根本没有希望维持现状。
日本新宿车站内,部分乘客戴口罩出行。(资料图/新华网)
11月美国大选,让外交政策极为不确定的特朗普下台,换上了担任奥巴马总统副手时支持过日本TPP构想的拜登。但美国总统换了,并不意味着美国会迅速调整其在TPP问题上的态度,民主党党内现在也不支持美国加入TPP,近期内日本能够选择的是让英国、泰国等国家加入到TPP中,而不是做美国的工作,不是让拜登复习TPP概念,更不是让美国赞同TPP并加入进来。
新冠疫情缩小了世界贸易,日本主导的CPTPP在人口及经济规模上还不足以影响世界。日本此时急需一个具有经济增长前景的巨大经济圈,需要和其最大的贸易国中国、第三大贸易国韩国建立起一种自由贸易体制。特别是安倍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宣称小有不适,让出首相席位,菅首相让印度搅局RCEP的意义已经不大。
于是,日本开始选择放弃印度,签署RCEP。
经济上的实惠与外交上再度呼吁国际协调
RCEP协议的签署,让日本在这个巨大经济圈内对外出口时向对方国家缴纳的关税一下子降低91.5%,这么大的好事千载难逢。
在关税方面,日本最大的出口商品是汽车、汽车零部件等工业品,加入RCEP后,相关关税中91.5%被“撤废”了。看一下对日本产品免关税的比率,中国从8%一下子提升到了86%,韩国对日本的免关税比率也从19%增加到了92%。
日本当然希望像TPP或者日本与欧洲签署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一样,统统100%免税,但东亚、东盟的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一时做不到这点。虽然RCEP关税的撤废需要用20年时间完成,并非协议签订后就立即执行,但日本毕竟看到了希望。
同时日本很好地保护了自己的农业。对日本国内农民影响较大的大米、小麦、牛/猪肉、乳制品、白糖这“5项重要品目”,并非关税撤废或消减范围;向日本出口农产品,中国免税的农产品为56%,韩国为49%,换而言之很大一部分是需要交税的。日本希望保护本国农业,其他国家也不太肯开放农业市场,彼此在农业方面的开放上都持消极态度。
日本一年155.5万亿日元的贸易额中,RCEP占了46.2%,余下的为美国(15.4%)、欧盟(12.0%)及其他(25.3%)。解决了RCEP问题,让日本的对外贸易至少基本能够稳定下来(顺带说一下,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为21.3%,韩国为5.3%,东盟为15.0%)。
在签订RCEP协议前后,日本经产省高层曾表示:“如果日本不签,谈判不成,那么中国在亚洲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签是为了在得到经济实惠的同时,阻止中国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
签了以后,走单边主义路线的美国将变得愈发孤独,缺失了其他国家的理解,反过来也在督促美国回归TPP谈判。日本政府官员16日对《朝日新闻》说,“RCEP肯定能发挥影响,让美国更加关注亚洲,认真探讨回归TPP的可能。”
日本通过RCEP在确保贸易稳定的同时,还看到了与美国等国协调的希望。这是该说它“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好,还是“夸”它做出了成年人的选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推荐:
RCEP落地!中国敢降关税甚至零关税的底气是什么?
RCEP的意义和价值,各家都说的很多了。
- 东亚+东南亚的联合迸发出更大的潜力;
- “环台湾自贸区”把台湾彻底绞杀了;
- 印度自己不中用错过这波全球化良机;
- 还有美国和中国主导形成的世界“双中心论”。
不过,老蒋还想就此再多说两句,就围绕RECP本身来说。
河内的签字仪式
RCEP的细则,其实就是围绕关税展开的,成员国之间大幅降低关税,甚至是免关税。
比如中国和日本,两个GDP排名第二第三的超强工业国,彼此之间没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只有不到8%关税消除率。
但是RCEP签订以后,日本出口到中国86%的工业品都很可能会取消关税。
Sony的数码影音产品、佳能尼康的相机、雷克萨斯的全系进口车辆,这些日系制造的王牌产品都将在中国市场迎来10%-30%的价格降幅。
原来34万落地的雷克萨斯ES200,过两年可能就要30万,这就是最有力度的刺激消费。
就是用降低关税、降低进口商品交易成本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刺激成员国经济贸易合作的一体化。
而关税(进口关税)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无非就是两个。
第一,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全世界的各国政府都知道,通商收税是比赚钱的好买卖。
早在春秋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就开始征收“关市税”,别的诸侯国的商贩到本国做生意的时候,就要给城门的守卫交钱。
根据《春秋左传注》的记载,最早征收关市税的是宋国,宋武公在国都睢阳颁布法令:以门赏而班,使食其征。意思就是在守门的地方设立官差,经商者交的关市税就是他们的俸禄,这也算是海关的雏形。
《周礼·天宫》也记载:关市之税以待王之膳服。可见关税是朝廷税收的重要来源。
西方国家也是如此。
17世纪的时候,欧洲各国政府的关税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80%以上,1902年的美国,关税收入仍然高达政府收入的47.4%。
政府征收高关税,不仅是为了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设置关税壁垒,以防止进口商品的涌入对本国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所以,利用高昂的关税保护本国工业,这是征收关税的第二个意义。
美国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
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蓄奴制,但引爆战争的直接原因却很少有人知道。
其实就是关税问题。
从美国立国到南北战争之前,美国就关税的政策,形成了争论的南北两派。
北方新兴的制造业工厂主主张贸易保护主义,实行高关税政策防止低价英国产品进入市场,从而保护刚起步的民族工业。
但高关税势必会遭致英国的报复,南方种植园的低廉农产品在出口时势必丧失竞争力,所以南方的农场主势力主张发展自由贸易,实行低关税政策。
在双方的争辩博弈中,陆续出台了7部关税法案,关税政策摇摆不定,关税税率忽高忽低。
1846年,西欧各国局势动荡、爱尔兰又发生大饥荒,加上代表南方种植园利益的民主党总统在任,推出极低关税的《沃克关税法案》,美国农产品出口量得以大增,南方经济发展一片火热。
美国的低关税政策一直维持了15年,北方的工厂主在西欧工业品的倾销下毫无还手之力,新兴的民族工业一片凋敝。
1861年,共和党人林肯上台之后,忍无可忍的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最终发动了战争,把矛头直指南方庄园众多饿奴隶主。
走上战场的北方军队,心里想的可不是解放黑人兄弟,而是灭了南方势力之后自己的工厂就能得救了。
嘴上喊着主义,心里装的全都是生意。
1864年,林肯通过了新的关税法案,此后几乎所有的进口产品到美国都必须缴纳高昂关税,平均关税高达49%。
民主党在1884年、1886年、1888年,连续三次提出降税议案,全都被打回。
美国政府一边用高昂的关税疯狂敛财,本国工业一边在高高的关税壁垒下发展壮大,到19世纪末的时候,美国的工业产值开始超过英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
从立国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半世纪中超过90%的时间都坚持高关税,美国能从一个农业国转为先进的工业国,高关税政策对本土工业力量的扶持和保护功不可没。
一百多年的高关税保护政策,再加上战争期间成为全世界的工厂高强度练手,美国的企业成长为真正有能力吞噬世界的超级恶龙。
美国开始大幅降低关税,拆除了关税的篱笆,放出了自家的霸王龙去收割世界。
1947年10月,美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降低关税,推动多边贸易,最后逐步发展为今天的WTO。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二战后美国建立全球经济秩序的三大压舱石
这个低关税,以贸易为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美国在二战后主导建立的全球化秩序。
美国的在关税政策上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
本国工业比较弱,就必须高关税保护好自己,如果本国工业产品很有竞争力,那就低关税甚至零关税彻底放开。
我不怕你外国产品进入抢我的市场,反而我对你低关税你也要对我低关税,那我的产品进入别国就是强势乱杀。
最典型的受害者代表是墨西哥。
贸然和美国签订贸易协议,美国农场里的玉米涌入墨西哥,把底层农民冲击的破产甚至无地可种,只能不种玉米改种大麻,扔了锄头抄起来AK47。
这些拿着枪看起来穷凶极恶的毒枭,曾经的主业很可能都是农民
美国人卖我玉米,我卖他们毒品。美国的毒品问题还有边境上的难民问题,其实都是美国人自己作的。
所以我们敢于降低关税、甚至是零关税的底气源自什么?
就是对本国的制造业的足够自信。
我本国的制造业不需要用高关税保护,而且他们能冲向别的国家抢占市场。反过来我们还不担心外国产品对我们的冲击。
中国的心态,是极度的自信且包容的。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工业产品,中国就是绝对的领先,谁都威胁不到我。
而少部分其他国家有优势的东西,我们也不可能全都吃下,比如法国的奢侈品、瑞士的手表、日本的相机、澳大利亚的羊毛,这些小门类我们确实短期之内有差距,赶不上人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
那就不如降低关税造福我们国内的老百姓了。
而反观退出的印度,就没有这个底气和自信。
印度家庭的小作坊,就是整个国家贫民窟的生命线。一家人或者几个邻居,合伙开个小作坊,锅碗瓢盆、肥皂衣服皮具日用品,印度底层人的生活必需品就是这些小作坊搞出来的。
没有流水线、没有品控、没有生产秩序,成本高质量低。
印度的造砖作坊,“只要有土有水就能造”,全国有10万个这样的造砖作坊
如果把义乌小商品拿过去,印度的这些小作坊简直是毫无生存机会。
在中国的超级小镇里,造一个打火机成本是几分钱,一个钢卷尺是几毛钱,中国制造要是进入印度,对印度底层生产模式就是“干净利落”的清洗屠杀,比美国玉米屠杀墨西哥农民还残忍。
所以莫迪不敢放开自己的国门,如果印度小作坊一般的生产模式被淘汰了,印度的底层人民就完蛋了,整个印度社会就彻底爆了。
莫迪是绝对不敢冒这个险的,谁都不敢。
现在再看我们,我们今天在享受的这些机会和红利,我们未来展望的美好蓝图,其实都源于我们立国之初的坚持。
中国要坚定的走工业化道路,成为一个工业化强国。
做对的事情,往往都非常不容易,所以这条路是如此的艰难沉重。
甚至我们自己也迷茫过动摇过,在十几年前的初中教材中,课本的观点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凡是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是第三产业占比特别高的国家。
现在来看,幸亏我们没有过分迷信发达国家的经验。
美国三产业占GDP超过70%了,其中金融及金融衍生品占到44%。
可然后呢?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秩序已经名存实亡,高关税四处挑起贸易战,几乎要埋葬自己一手建立的国际秩序。
再往深了说一步。
大家最早选择美元做全世界结算货币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的商品,美国都能造,所以用美元做结算很方便。
可现在呢,美国还能生产什么商品?
在未来,无论我们在全球当中能走多远,无论我们的经济结构会出现什么变化。
我们在大步向前,迈向星辰大海的过程中,都要牢记;
根子,必须牢牢的握在自己手里。
工业,就是一个大国的国本;生产力,就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德特里克堡实验室病毒泄露还没解决 美国黑人在疫情中死去太多了
美国黑人在疫情中死去太多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