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新闻部 发表于 2020-12-23 08:35

再不这么做,人类就要输给新冠病毒了

  英国发现经过变异了的新冠病毒,且形成其传染性比之前新冠病毒高70%的初步判断,震动了欧洲和世界。欧洲及以外地区的国家纷纷宣布与英国临时断航,英国面临自疫情暴发以来的又一艰难时刻

  资料图:约翰逊
  约翰逊政府经过犹豫之后在圣诞节期间打响抗击变异病毒的第一枪,并为此采取相当于封锁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的严厉措施。英国为之前抗疫的非系统化付出了代价,然而亡羊补牢,总有未为晚矣的希望。
  事实证明,对抗新冠病毒是十分艰苦的战斗,人类需要一定的付出。自然形成“群体免疫”纯属幻想,现代人类社会承受不起它所意味的代价。强大的社会性组织行动对切断病毒传播渠道必不可少,那些在重要关头难以执行严格社交距离的社会,需要补上这一课。
  对变异后的病毒,人类的了解还很少,包括它们的高传染性是其天然属性还是此乃英国人社交活动过于频密的结果,尚不确定。同样不确定的还有已经研发出的疫苗是否对新病毒有效,这需要一些时间做出回答。
  新冠病毒变异极有可能让人类这场抗疫斗争变得更加曲折,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带动的“疫苗将结束新冠疫情”的乐观想必会受到更多质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一个人如此,对人类恐怕也会是这样。
  美国几乎放弃了对抗疫的组织,把一切都交给疫苗,这种态度的有害性迄今已被充分证明。美国的这种态度深刻影响了西方乃至全球很多国家,给因为抗疫工作非常艰难而放弃抗疫做了很坏的示范。
  全球感染者太多了,这极大扩充了新冠病毒的阵地,给病毒通过变异等方式与人类长期作战提供了更多可能。如果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感染程度都如中国和东亚地区,在疫苗出来之后围歼新冠病毒肯定要容易得多。而现在病毒已经扩散到世界各地,促使它们变异的条件千差万别,消灭它们必然要难得多,决非辉瑞等美国公司研制的疫苗迅速就能做到的。
  要战胜新冠病毒,除了依靠疫苗,世界必须尽快团结起来,采取协调统一的行动,从发现、监测疫情的最新动向到及时应对真正形成一个整体。
  像现在这样,英国发生了病毒变异,很多欧洲国家临时与之断航,但美国等慢一拍,而大部分国家与美国的航空联系很紧密,这样的防控仍是孤岛式的,远没有做到网络化。而且很多国家因为断航,政府就可以交差了,但一些感染者可能已经进入了他们的国家,这种抗疫很大程度上是表面化的。
  美国当初在中国和欧洲先后暴发疫情时都最早采取了断航措施,但美国后来出现了全球最严重的疫情大爆炸。光断航而无后续措施,这一教训非常值得目前与英国断航的国家和地区牢记。
  华盛顿目前的执政团队是世界团结抗疫的主要障碍,他们是导致人类在病毒面前犹如一盘散沙的罪魁祸首。按照当前的形势,在英国变异后的病毒有很高概率传到世界各地,这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取决于变异后的病毒是否真的更具传染性和更加致命,人类几乎在听天由命。
  中国由于已经建立起强大的防控体系,我们的压力会小得多,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掉以轻心。对变异后的病毒,现在首先是考验中国外防输入有效性的时候。香港无疑是这波防控的软肋,特区政府已经宣布与英国临时断航,但这显然不够。与香港毗邻的广东地区也需多加防范。
  相关阅读:
  西方抗疫要翻盘了?中外“免疫落差”下中国将陷入被动?
  来源:补壹刀
  英美疫情形势持续恶化,大家都知道了。“封城”“逃离伦敦”……类似的字眼不断刺激着国际舆论关注。
  然而,有一个消息不可忽视:
  12月21日,欧洲经济紧急通过了BioNTech和辉瑞的新冠疫苗的临时上市许可。
  12月14日,美国进入到全民接种疫苗阶段。
  12月8日,英国开始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

  有人据此认为,美欧全民免疫指日可待。他们还担心起来:
  当美欧实现全民免疫,全球抗疫形势将发生骤变。那我们目前已被证明卓有成效的抗疫模式就会陷入被动,因此现在就有必要未雨绸缪,甚至运用“底线思维”想想如今的防疫抗疫措施是否需要做出调整?
  但在给出答案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3个问题:
  中外会因英美等国的大规模疫苗接种产生所谓的“免疫落差”吗?
  中国疫苗投入使用的速度真如一些外媒所说的慢了吗?
  英国出现“毒性”陡增的病毒变种,会对我国目前的“外防输入”带来新的冲击吗?
  1
  中外“免疫落差”会不会出现?
  今年陆陆续续有关于“免疫落差”的声音,只不过美英等国大规模接种疫苗,再度让一些媒体提出:“中国因为早把疫情控制住,间接导致疫苗试验数据公布进度逊于欧美,美媒更称中国疫苗将于2021年4月才可正式推出。加上中国人口众多,疫苗普及速度和幅度或会与美欧形成‘免疫落差’。”

  什么是“免疫落差”?
  字面意思就是,两个人群做比,一个人群的免疫程度比较高,另一个人群的免疫程度很低,这就形成“免疫落差”。
  如果真的形成,将如同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决口或放开控制,就容易形成大流行。
  历史上有过这类的先例。16世纪初,大部分欧洲成年人已经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而美洲印第安人却从未接触过天花病毒。因此,数百名欧洲殖民者传入的天花病毒让300万印第安人丧生。
  然而,对“免疫落差”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一是美国辉瑞和莫德纳的疫苗,虽然宣称能有90%的保护力,但鉴于其采样统计的数量,大规模接种后能有多大实际效果,目前来讲还不清楚。至少要过两个干扰季,也就是后年春天,才能真正检验出疫苗是否有效。

  二是即便有效,但要在国家范围内实现群体免疫仍需要公平分配疫苗,鉴于当前疫苗的运输和存储等后勤要求,这是很有挑战性的事情。况且看看美英等国推行戴口罩有多难就知道,对于是否能有足够数量的人接种疫苗,是很要打个问号的。
  三是即便有效,疫苗保护力是否持久也不知道。也就是说,即便美欧大规模接种疫苗后形成所谓的免疫落差,这种落差相对于中国等东亚国家能够保持多久并不清楚。
  四是我们国家也在分两步走进行灭活疫苗紧急接种,先部分重点人群,再有序开展预防接种,做到应接尽接。如此一来,就不存在所谓“免疫落差”的问题了。
  2
  我们的疫苗接种落后了?
  这是美国之音网站今天提出的问题。虽然打着问号,但答案的指向还是明确的,不就是暗搓搓嘲笑我们在疫情研发上起个大早,却在接种问题上赶了个晚集吗?
  它的例证很直接:“美国的疫苗供应能力前景乐观。而中国尚未发布有关疫苗接种覆盖率的官方可靠数据。”而且,“中国目前有5支新冠疫苗进入三期临床研究阶段,但没有1支正式完成临床试验分析。”
  听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其实不然。

  从疫苗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疫苗研究应坚持实用主义: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所以不妨有点耐心,路遥知马力,还是要看疫苗最后真实的保护力和安全使用情况。
  我们国家的疫苗研究比较务实,像中生和科兴做的都是灭活疫苗,这属于传统疫苗的范畴。生产工艺比较成熟,对保存条件的要求也不是特别苛刻,我们在接种使用上也比较有经验。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
  而西方的疫苗属于核糖核酸疫苗,那是一种全新的疫苗,此前从未在人类身上注射过。在获准紧急接种后,美英均已出现接种后不良反应的病例。而且这种疫苗从设计上讲很可能造成组织细胞损伤等副作用。

  综上,一来我们的疫苗研发速度并没有比美欧慢多少,只是接种疫苗的紧迫度没有它们那么高;二来疫苗的综合效果如何还需要长时间的验证期,不能以谁先推出谁先大规模接种作为判断疫苗优劣的唯一标准。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疫苗研发要尽可能做到绝对的安全有效,谨慎些是好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还有一个问题:在英国出现的“毒性”陡增的病毒变种,会对我国目前的“外防输入”带来新的冲击吗?
  3
  毕竟,这种变种毒株已经出现在多个国家。
  欧洲疾病预防中心21日报告说,已在冰岛、丹麦、比利时、意大利和荷兰等多国发现源自英国的变种毒株。声称不与英国断航的澳大利亚,也在两名来自英国的旅客身上发现同种毒株。

  有德媒援引专家的话,说这一是因为相关国家“检测技术不如英国先进”,二是因为对方也没来得及防备:英国发现病毒变种的消息上周末才爆出来,但这种病毒在9月份就已出现。
  换句话说,变种毒株至少有3个月时间“偷偷”扩散。
  那么,对我们来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它进中国了吗?
  国际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首先给出了一颗定心丸:不管是输入人员、货物还是冷链产品等,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病毒都没发现已有变异病毒输入。
  这其实也解释了网上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那么多国家都对英国断航了,我们为啥还没采取行动?

  一句话,因为我们现在“外防输入”效果很好。
  有专家解释说,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变成我国防疫抗疫的重点以来,我们一直对入境人员实施严格管控,闭环做的比较好。
  国内已经在应对国际客运航班疫情风险方面建立长效机制,短期内没必要因个别国家的疫情扩散就继续加码,甚至立即进行断航处理。
  当然,密切监控变种病毒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加强防范,还是要有。
  一方面,国际疾控中心一直在高度关注国际上发生的病毒传播、变异的信息。对英国出现的病毒变种也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判,以便在必要时能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另一方面,已有专家建议,将对英国变种病毒的防控前移。比如近期可以加强对英国赴华旅客的检测管理。
  4
  已经机制化并饱受考验的防疫抗疫安排,稳步推荐的疫苗研发和生产,都使我们在面对变种毒株或疫情突变时,多了一份冷静和从容。
  但国内还是有人表达了一种担忧:
  全球抗疫的主要矛盾在变,我国现有抗疫模式面临挑战。
  这种观点的分界线,就是美欧快速批准和实施疫苗接种。

  新冠暴发之初,全球抗疫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尽快实现收治与隔离,恢复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在这方面,中国毫无疑问走在了前头,最早实现了疫情形势逆转。但以美欧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和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则陷入疫情日益恶化的境遇。
  但在辉瑞、莫德纳以及BioNTech与辉瑞联合研发的疫苗获准接种后,美欧开始向着群体免疫迈进了。
  这种群体免疫可不是基于“反智”空想,而是建立在疫苗科学之上。
  比如按照美国官方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就有可能实现“想接种者尽可接种”的局面。
  于是有人就担心了:
  美欧如果明年年中都全民免疫了,那我们“外防输入”不是陷入被动了吗?
  当然不是。
  专家认为,美欧大范围的疫苗接种,并未构成所谓“全球抗疫形势或主要矛盾巨变”,我们暂时没有必要“轻举妄动”。
  一是因为国内外疫情不一样。美欧都还处在大流行中,新增病例持续增加,大规模接种疫苗是必须的。而我们现在已很少有本土病例出现,全民接种的紧迫性没国外那么强。
  二是我们现在控制得比较好,疫情的重灾区和新暴发点都集中在美欧。如果它们能通过疫苗扭转形势,那将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疫情本身已经基本得到控制。

  到时候,我们“外防输入”不是被动了,而是轻松很多。
  不过话说回来,就像之前提到过的一样,我们有着疫苗接种的既定“两步走”方案。第二步就是逐步做到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
  有学者说得更直白一些,中国不妨也尽快推出全民疫苗接种方案,甚至可以考虑改变目前自费自愿接种疫苗的政策,将新冠疫苗纳入到第一类疫苗进行管理,由国家免费提供,公民有义务接种。
  不管怎么做,都是一个目的,正如张文宏所言,希望“将来在疫苗接种到达一定水平后,新冠会成为一个和流感接近的季节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图片来自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不这么做,人类就要输给新冠病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