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新闻部 发表于 2021-2-24 17:53

拜登谴责中国 默克尔回应:没有中国 世界将停止运转

  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报道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20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在慕安会上强调了重振联盟和重新致力于保卫欧洲的重要性。但对拜登的讲话也有消极回应,尤其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慷慨激昂地为其“战略自主”概念辩护,声称欧洲不能再过度依赖美国,因为美国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亚洲,尤其是中国身上。他说:“我们必须承担更多保护自己的责任。”
  就连将在年内卸任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并未对拜登取消从德国撤走1.2万名美军的计划大加赞扬。她警告说“我们的利益并不总是重合”。这似乎是指德国在对抗中国一事上的矛盾态度。中国是德国汽车和其他高端产品的主要市场。此外,在北溪天然气管道二线建设一事上,德国持续与美国抗争。
  报道援引默克尔的话说:“近年来,中国获得了全球影响力,作为跨大西洋伙伴,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
  另据德新社慕尼黑2月19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称,德国拥护跨大西洋关系的新篇章。
  在慕安会上发表讲话时,这位德国领导人对美国总统拜登承诺恢复华盛顿与其欧洲伙伴之间的关系表示欢迎。
  报道称,默克尔说,国际社会需要一个共同议程来与中国打交道,她称中国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此外据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2月19日报道,在布鲁塞尔看来,时代变得不那么舒适了。美国总统拜登谴责中俄,但默克尔总理却明确表示,没有中国,世界将停止运转。
  西方想在白宫权力更迭后重新调整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的关系。拜登、默克尔和欧盟领导人在慕安会上相继发表讲话,要求密切配合并采取联合行动。
  此外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19日报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2020年增长2.3%,成为在这一疫情肆虐的年份里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报道称,拜登政府在上任第一个月就采取行动,与盟国恢复关系,以便联合起来与中国展开竞争,同时保持美国在前总统特朗普任期内采取的更为强硬的整体立场。
  报道表示,北京曾警告美国不要试图分裂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月19日说:“我们一贯反对以多边主义为借口,将少数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给国际社会,或者将多边主义意识形态化,打造针对特定国家的价值观同盟。”
  拜登将他的意思转达给分裂的欧洲。这里的许多商界领袖和政界人士希望与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保持密切联系。
  报道还称,在拜登就任总统前夕,欧盟与北京达成一项投资协定,这引起拜登政府一名高官的担忧。在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一项调查中,多数欧洲人表示,他们希望自己的国家在美国与俄罗斯或中国的冲突中保持中立。
  一些外国官员对华盛顿的领导角色存疑,因为美国一直在费力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而且近年来对国际伙伴的态度摇摆不定。
  又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月19日报道,慕安会主席沃尔夫冈·伊申格尔认为,在拜登的领导下,美国的对华政策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伊申格尔预测,中国、俄罗斯和北约议题“将在跨大西洋议程中占据优先地位”。而这名安全专家也认为,在气候保护或创新及技术等领域上,有与中国合作的迫切必要性。
  另据报道:
  默克尔:我同意中国领导人倡议 反对在中美间站队
  (观察者网讯)“政客”新闻网站欧洲版26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演讲中支持中国领导人的提议,反对欧洲应在中国、美国之间选边站。
  报道称,当美国总统拜登寻求拉拢西方民主国家“抱团”以应对中国时,默克尔对于这种“拉帮结派”表现的十分警惕。
  当地时间26日,她在参加达沃斯论坛的视频演讲中表示:
“我非常希望避免(世界)形成对立阵营。比如说一边是美国、一边是中国,我们必须要支持其中一边,我觉得这对许多社会并不公平。这也不是我理解的事情应有的发展方向。”  此外,默克尔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多边主义的演讲表示认同。“中国领导人昨天发表了讲话,他和我都同意这一点。我们都注意到对多边主义存在需求。”


  今年也是默克尔最后一次以德国总理身份出席达沃斯经济论坛 视频截图
  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并发表《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特别致辞。
  习近平表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
  习近平呼吁,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理念,坚持互尊互谅,通过战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
  默克尔在演讲中还提到,希望就欧盟对美国科技大公司征税一事,与拜登政府找到共同立场;此外,她对去年年底完成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感到“非常满意”。对于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程,拜登团队当时曾抱怨欧洲“应与美国协调一致”。
  当地时间25日,默克尔与拜登首次通话。德国总理府发言人表示,双方同意就疫情、气候、全球经济复苏等问题加强合作。白宫新闻稿则提到,双方同意就中国、俄罗斯等共同外交政策重心加强合作,但德国政府的声明中并没有出现这一点。
  相关推荐:
  纽约时报:混乱世界里的中国防疫 颠覆了许多人认知
  美国《纽约时报》1月5日文章,原题:在一个混乱的疫情大流行世界里,中国提供了自己版本的自由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去年10月下旬,邓肯·克拉克所乘坐的航班在巴黎机场跑道上开始滑行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该国开始实施第二次全国封锁。当日法国新增近5万新冠感染病例。美国则有近10万例。
  克拉克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他的目的地是中国。那一天,中国报告了25例新感染病例,除了1例本土病例,其余皆为境外输入。
  克拉克是商人兼作家,他在美国和法国待了9个月后回到中国,这是他自1994年搬到北京以来离开中国最久的一段时间。过去几年,他在中国之外生活的时间越来越多。但当他在去年10月回去的时候,他感觉到了一些新的东西:安全、活力和自由。“能过上正常的生活真是太棒了”,他说。
  当许多国家仍饱受疫情之苦之际,最早遭受疫情的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自去年11月初以来,美国每天报告的新感染病例数都超过中国在2020年全年报告的感染人数。
  中国就像疫情前世界的“常态”一样。餐馆、酒店人满为患,奢侈品牌店外排着长龙。人们不用开网络会议,而是面对面商谈业务,或者庆祝新年。
  这场疫情颠覆了许多人的认知,包括自由的概念。西方一些人抨击中国人没有自由,但他们可以自由走动,过上正常的日常生活。在一个发生疫情的年份,世界上许多人都会羡慕这种最基本的自由形式。


  2020年12月31日跨年庆祝活动前夕,时代广场附近的街道。
  这场全球危机可能会让人们对其他形式的自由产生怀疑。近一半美国人把票投给了一位无视科学、未能采取基本预防措施保护国家的总统。一些美国人声称,无视卫生专家佩戴口罩的建议是他们的个人权利,但这让他们自己和其他人都面临越来越大的感染风险。
  在疫情暴发之初,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疫管控,包括隔离措施——这是西方国家政府力所不及的办法。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待病毒的方式跟对待其他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加利福尼亚州退休律师霍华德·赵说,他对太平洋两岸的初创企业都有投资。“那就是一刀切的办法:只要能把问题彻底解决就行。就防疫而言,也许不是太坏的事。但就某些其他问题而言,可能就不是那么好的事了。”
  然而,这一认识并没有阻止霍华德·赵享受他在中国的时光。自去年10月中旬从旧金山飞抵上海以来,他举办过20人参与的商务晚宴,去过爵士酒吧,看了电影,去了海鲜市场,还飞到深圳考察了一家做自动驾驶汽车的初创企业。
  “这是我今天在上海吃午饭的地方”,去年11月6日,他在脸书上写道,并配了一张人们用餐的照片。“开始想起正常生活是什么样子了。”赵说,他在中国遇到的人都对美国每日新增感染者数字之高感到“困惑”和“难以置信”。
  “中国共产党这次提供了一个社会公共品,就是稳定”,去年8月从香港移居北京的投资者董海涛(音)表示。对董来说,在中国的成功让他有机会实现财务自由。他正在建立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和一家经营普洱茶的初创企业,他看好中国经济。他认为,疫情过后,中国将拥有更加强大的供应链和充满活力的消费经济,其驱动力来自年轻一代。与成长在全球化时代的他那一代人相比,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感兴趣,比如茶。
  董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从纽约搬到香港的,他决定离开香港,是因为疫情期间那里缺乏生机,而许多内地城市似乎都焕发着活力和希望。“我不认为在香港能找到我想要的自由”,他说。
  西方可能会发现,在中国让自己的模式变得如此吸引人之后,它必须更加努力地推销自己的“自由”愿景。
  商人兼作家克拉克1994年在北京创立了一家科技咨询公司。自去年11月中旬结束(入境中国后的)隔离以来,他已造访过4个中国城市,参加了许多场活动和会议,其中一个活动有900人参加。克拉克是怀着复杂的心情承认这一点的:“你希望它不是真的,但它确实有点像真的。”他说,北京和上海越来越国际化,那里的消费者也越来越成熟。
  克拉克说,中国“感觉有点像迪士尼乐园里的‘未来世界’,就好像西方世界的缩影还在这里,但西方世界现在已经关闭了”。对他来说,再次置身人群需要一些时间适应。回到中国后第一次参加大型活动时,他注意到有人有口臭。“我当时想,天哪,我已经9个月没遇到过这种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拜登谴责中国 默克尔回应:没有中国 世界将停止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