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新闻部 发表于 2021-3-20 20:46

登上热搜!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现场翻译是她:沉稳大气获网友点赞,曾被誉“两会最美女翻译”

  在3月18日、19日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上,外交部翻译司的高级翻译张京,以沉稳大气、完整准确的翻译表达,充分地展现了新时代大国外交人员的风采。此前,张京曾被誉“两会最美女翻译”。

  图片来源:北京时间视频截图
  据中国妇女报官方微博,当地时间3月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束,此次对话是拜登政府执政以来中美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中美元首除夕通话后的首次高层接触。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张京在旁进行翻译工作。张京,杭州人,2003年从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保送到外交学院英语专业,2007年被外交部录用。作为一名翻译,她代表着我们的国家形象,代表着外交部翻译这个群体最干练专业的模样,向世界传递中国之声。

  图片来源:中国妇女报微博截图
  此后不久,“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现场翻译是她”迅速登上热搜榜,排名暂列第二。

  图片来源:微博热搜榜截图
  评论区网友纷纷为她点赞:




  图片来源:微博评论截图
  其实,早在2013年,张京就被很多人认识了。
  2013年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一位身穿黑色职业装,留齐肩长发,神情专注的女翻译,因表情冷艳,吸引了现场不少镜头,并瞬间红遍网络,被誉为“两会最美女翻译”。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国妇女报、北京时间、杭州网等
  另据报道:
  美方挑衅点燃火爆开场 专家:拜登政府完败
  【视频/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加更。今天加更的内容和正在安克雷奇进行的中美高官对话有关。
  我方派出的是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同志和外交部长王毅。他们在美国与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会合,作为中方代表团的核心主力成员,参加了这次会谈。
  美方对话的两个主要代表,一个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一个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今天,在第一轮会谈刚开始的时候,就出现了极其戏剧性的场面。大家已经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报道。我给大家讲几点:
  首先,这种会议的正常流程是这样的:双方会有个亮相,亮相的时候各方会有个类似于主旨发言一样的东西。这个时候记者是在场的,录完这部分之后记者出来。记者离开以后双方关起门来,闭门会谈。
  今天出了什么事呢?今天首先美方玩了一手。美方先讲,中方再讲。双方发言完之后,记者已经开始离开。记者离开的时候,美方说你等一下,我对中方刚才讲的东西要有回应,这个回应我希望你们记录一下。
  然后美方讲了一通,讲完之后跟记者说你可以走了。中方说,等一下,你回应了,我也有回应。你们记者必须停下来,把我的回应记录下来之后你们才可以走。
  这个过程就是回答了杨洁篪同志在怼美方的话当中的那一句,“不遵守最基本的外交礼仪,我把你们想的太好了。”
  外交,大家知道,是云淡风轻的。在很多外交黑话下面,是那种剑拔弩张的东西,而谈判双方仍然是云淡风轻的。
  就像后来今天整两轮会谈结束以后,王毅外长被人问了一句,今天会谈气氛是不是很紧张,他说没什么问题,不紧张,大家只是在阐述各自立场。
  大家学到一句,原来阐述各自立场是可以到这个样子的。
  外交是要讲规矩的。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国家间的游戏,这种游戏是确保国家以对话而不是冲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延续了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游戏。
  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的这套外交礼仪本源上是从西方发端而来的,但我们今天看到了什么?
  下三滥!下作!美方的这种小动作,下作!
  就像我们以前讲的,在1949年之前混迹于上海,在灰色区域当中讨生活的那一类特殊的人:流氓,泼皮。或者用我们一些古代文学名著当中的描述,叫“泼皮破落户”。不讲规矩,满地打滚,不体面。
  而在这样一种场合,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中方义正辞严地做出了回应。这个回应,说实话,我也被惊到了。真的被惊到了,不敢相信是真的。
  杨洁篪同志说得非常清晰,带着那么一点点愤怒。他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非常规范而优雅地表达说,今天的美国已经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什么,基于实力的立场出发跟你进行讲话,所谓的from the position of strength。
  这话说得其实是很耐人寻味的。
  实力地位,大概最近可以追溯到里根政府时期。当时他讲跟苏联进行谈判的时候说,实力地位,以实力为后盾。
  所以有人很奇怪,你美国拜登上去之后不是说不搞对抗跟冲突,要跟中国人进行谈判吗?你怎么把我们请过去之后,你在那边搞这套东西。包括请我们这些人去会谈之前,你为什么还搞了很多别的小动作呢?
  各位,美方所理解的这种谈判,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因为它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它是所谓的超级大国,这种超级大国是什么,请大家去看另一张图。就是之前日美2+2,防长和外长跟日方进行会谈的时候,中间有一个场面:日本的一号领导,日本的首相对着去参会的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一个非常标准的日式鞠躬。这个日式鞠躬带有某种下属觐见上司的恭敬意味。
  日本是君主立宪制,他走的是内阁总理制路线,他的首相就是政府行政部门的最高领导人。
  外交场合,一个美国行政级别部级的官员在那坦然接受日本最高领导人的鞠躬,这种上下尊卑还分不分了。还有人给他洗地,说什么日本的礼节。开玩笑,你让菅义伟给日本自卫厅官方长官去鞠一个试试看,你看他敢受?
  基于这种错误的认知,美国用一种近似于街头流氓撒泼打滚的方式,在中美这么高级别的会谈上给中方下眼药,做小动作。
  为什么要这样做?动机不清楚。但是你去看一下沙利文和布林肯的年龄、背景、之前跟的人、履历,再结合美国国内的政治态势,大概也可以揣测出一些东西来。
  一如我之前讲的,可能被我不幸又猜中了:这次拜登政府更加希望从中美会谈当中得小分,他们不想解决什么实质性的大问题。他们只是想传递出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就是:你看,我们不需要像懂王那样吃相难看,但是我对中国的施压绝对不会比懂王更弱、更软,而且我从中国那还拿到更多。
  有一句愤怒的上海话叫,困扁侬个头,类似于的头睡扁了,意思是“你做梦”。
  杨洁篪同志说,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你们连最基本的外交礼仪都不顾。从这一番讲话的语速、语调和语气当中,我们能够听到那种愤怒,那种愤怒不是建立在个人层面上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愤怒。
  你在当下这个环境当中,以如此不负责任的方式去对待中美关系。下三滥!扶不上墙,不入流!他们好像已经忘乎所以,认为可以把中国当成日本来进行对待那样,在这种外交最基本的地方搞小动作。
  它那小动作相当于本来跟中国说好一人一次麦克风的机会,现在我比你多抢一次机会 ,然后把你声音闷掉,不让你说。他们不守规矩,要树立可以拿捏中国一把的东西,堪称痴心妄想。
  另一方面,我个人的感受。如果说之前总书记讲说中国现在年轻一代开始平视西方,大家可能更多地还是从直观的日常生活当中去观察体会的话,这一次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开始在字面意思上,包括在外交场合,在心理和认知层面上平视美方。
  这个平视包含几层意思。第一,它不代表否认美方力量的强大。第二,它不代表无视中国仍然存在的缺陷、问题跟不足。它反映的是一种自信,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信。
  我跟你之间差距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些差距?如何缩小这些差距?从一条怎么样的路径去落实我的设想?然后在多长的时间里面去实现这个目标。清清楚楚,一切尽在掌握,表现出的是一种自信。
  而从美方那边来看,我们继续回到沙利文和布林肯的角度上来说,我个人觉得,把记者重新叫回来这件事情也不见得是美方的预演,他事先肯定没有通过气。
  为什么没有通过气?因为CNN的记者在描述现场场面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记者像被鸭子一样地赶来赶去,不知所措。没有透过风,属于现场临时加戏,戏精附体上身。
  我大胆地揣测一下,布林肯跟沙利文之间好像还在暗自地较劲。也许,沙利文对布林肯之前的表现得到“睡王”在国务院演说中的全面加持略略有点吃味。想往前迈一步,来一个临时的表演。
  可能他还认为自己非常地机灵,但是这一次他找错了对象,于是他玩脱线了。美方已经直接讲了,就现在现场暴露出来的画面来看,第一次外交公开交锋,拜登政府完败。
  什么叫完败?莫名的找事儿,找事儿以后被中方的一顿反击打蒙了,打蒙了以后自己又没有底牌,愿意有这种鱼死网破的勇气,然后还能再继续下去。
  于是显示出来的画面就是双方原先在好好说话,突然有一方向另外一方做了一个挑衅性的动作,另外一方抓住对方的脖子,啪一起耳光扇在脸上,然后说现在你清醒了,清醒的话我们继续谈。然后对方突然之间从那种躁动的亢奋当中冷静下来了,然后大家开始谈。
  当然谈东西不可能谈出什么所谓友好的成果来,但双方开始交换立场。现在网上还戏称什么达成了共识,什么不吃饭了,午餐会取消、晚餐会取消。
  杨洁篪同志,你去看看他的简历,对美外交一线成长起来的。能被逼成这个样子,临场要做出这种机变,相信也是出乎很多人意料。至于美方,更不要说了,弄巧成拙,偷鸡不成蚀把米。
  后面的老兄还等着中美之间谈出点什么东西来呢,气候变化还要不要,是不是要跟中国在后面很快要召开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见面讨论等等。这些都不是个人的小聪明和意气用事能够解决的,所以你看到当中国糊了一顿回去之后,美方反而老实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凯南的逻辑对美国是适用的。它对于理智的逻辑未必叫做不敏感,它有的时候故意不敏感,它认为可以通过耍横的方式多要一些。而现在在面对实力的逻辑的时候,它极其的敏感和清醒。
  我一个朋友跟我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这轮对话有点像中国主张的站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立场上的,真正意义上事关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和美国名为普世价值,实际是美国一己之私的虚伪的普世价值,进行了一次正面的遭遇战。
  而代表真正意义上全人类利益的那方的主张一拳砸在对方脸上,让大家看到了未来,看到了趋势,看到了希望。
  当然,过程仍然很艰巨,道路仍然很曲折,但是目标很清楚,前途一片光明,值得共同为之艰苦奋斗。
  今天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8分钟加时到70多分钟 中美对话开场为何如此不寻常?
  作者:管姚,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评论员。

  在将近零下20摄氏度奇寒环境下,处在中美航线中点的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库克船长酒店,今天见证了外交史上最激烈的一场交锋,万众瞩目的中美战略对话,几乎在吵闹声中开场,由媒体共同见证。
  《纽约时报》说,美中高层会谈火药味十足,双方外交官互相指责,“政治“网站的“标题党”更毒舌,甚至拟了标题说,这是”很不外交“的一场舌战。
  但经历了最漫长的一天,下午与晚间两轮对话,面对记者镜头,中国国委兼外长王毅却轻松表示,“谈不上紧张,双方阐述了各自立场”。何为举重若轻,什么叫气定神闲,大国外长作出了最佳演示。
  从美国国安事务助理沙利文的开场讲白可推知,媒体开场白时间预定8分钟,中美四位对话高官按主宾顺序,依次发言2分钟,这应是双方事前沟通商定的程序。中方官员的背景通报也显示,中方早已做好按双方事先商定程序和安排,开展对话的准备。但美方在先致开场白时严重超时,并对中国内外政策无理攻击指责,从而挑起了争端。

  但开场8分钟,为何加时到70多分钟,成为“史上最长媒体开场“?
  在东道主打破预定安排后,中方如何反制?接下来是杨洁篪的关键15分钟,他在讲话最后特别强调,因为两位的开场白与众不同,所以我的开场白,恐怕跟一般开场也稍稍不同。没错,有媒体统计,杨洁篪一口气讲了15分钟。
  话语即权力,看看中方两位高官的刷屏金句: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以为会遵守基本外交礼节”,
  “美国的这个老毛病得改一改了”,
  可以想见,我们的外交高官,为了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在全球当下最瞩目的外交舞台,拼到了什么程度。
  见证拼博的另一个刷屏视频细节是,中方两位高官行色匆匆,杨洁篪一句话回应王毅说,中午吃了泡面。
  这也是这场对话的外交规制不寻常之处,中美官员可以坐到一起谈,竟然没能坐到一起餐叙。

  因为中美媒体的实时转播与传播,这场全球瞩目对话会的无数细节,在全球公众视野中一一放大呈现,就此而言,围绕中美对话,另一场没有硝烟的媒体战也在同步上演。
  今天在库克船长酒店,一个决定性瞬间很可能将载入国际传播史册,在美方要求记者离场时,前排就坐的副外长谢锋立即用英文说道,美方已进行了两轮发言,但没有让中方回应,这并不公平,杨洁篪也大声喊“wait”,“等等”,他接着用汉语连问“干嘛害怕记者在场”,“美国不是要从一个强有力的角度说话吗,干嘛害怕记者在场?”
  据理力争的结果,是记者们再度折返,共同见证了可能是国际重磅会晤史上最长的媒体开场白时间。回溯起来,其实是美方要求记者留场在先,国务卿布林肯更早前就大喊要记者“hold on one second”,“稍等 ”,声称要在正式会谈前再补充几句。
  对着媒体记者,中美高官都要讲话,都争着讲长话,这背后当然是话语权之争,更是议程之争。

  我们也知道,美方惯于议程设置,也惯于以定向吹风、匿名发布等形式作媒体通报,但这次,似乎中美的媒体位置发生了变化。我注意到,事后反倒是美方不具名官员在向媒体指责,指责中方利用加长版开场白“作秀”吸引眼球,这显然很不“美国”。
  关于舆论战的另一个细节,是中方代表团有官员第一时间向媒体提供背景信息。
  这名中方代表团官员强调,美方做法绝非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礼仪,中方对此作出了严正回应。我认为,这样的场外功课越多,越及时越有料,媒体呈现自然越丰富,越吸睛,公众眼里的大国外交形象,也就越发精彩,越多高大。

李贺 发表于 2021-3-29 09:27

With Yan Limeng, Guo Wengui and Bannon can effectively take advantage of the active crisis of the new crown virus
       On April 28, 2020, Guo Wengui helped Yan Limeng fly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her recent article, she listed the Rule of Law Foundation and the Rule of Law Society as her official affiliates.
       Bannon said that before Yan Limeng’s first report was released, Wang Dinggang’s YouTube video had been shown to him and translated for him. As doubts about the origin of COVID-19 continued to spread in right-wing media networks, Guo Wengui and Bannon contacted Yan Limeng.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Yan Limeng's report being manipulated by the media.
       In an interview, Yan Limeng said that both China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knew about the new coronavirus earlier than they admitted. This is not the only claim. For example, similar stories were widely spread in March and April 2020 under the label "China lied to cause many deaths". Yan Limeng said that she has evidence that the claim that the virus is transmitted from animals is a "smoke bomb" to cover up its true source. She claimed that the virus originated from a laboratory in Wuhan that has close ties wit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se claims are unfounded and have been debunked.
       Yan Limeng continues to increase its media exposure. On September 9, she told Bannon’s popular podcast and YouTube show "War Room: Pandemic" co-host, editor-in-chief of the conservative news website National Pulse, and former editor-in-chief of Breitbart in London. Rahim Kassam reiterated his proposition. On September 11, Yan Limeng told the British talk show "Slutty Woman" that she would publish the evidence. The interview video can be watched on YouTube and has been viewed more than 1.4 million times. Subsequently, the "New York Post" cited an interview with Yan Limeng by "Slutty Woman", "Technology Times" (with 88,000 followers on Twitter), "Daily Mail" (2.6 million fans) and "Mint" ( 1.9 million fans) also cited this interview.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登上热搜!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现场翻译是她:沉稳大气获网友点赞,曾被誉“两会最美女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