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从阿富汗撤军找理由 美国务卿扬言重点应对中国“挑战”
参考消息网4月20日报道 据法新社华盛顿4月18日报道,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当地时间周日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决定辩护。他说,恐怖威胁已经转移至其他地方,华盛顿需要将资源重点放在像应对中国以及处理疫情等这样的挑战上。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上周宣布,在今年“9·11”事件20周年纪念日之前,美国将从阿富汗撤出所有军队。
报道指出,尽管叛乱分子和阿富汗政府之间的和平谈判陷入僵局,但这一无条件撤军——比在2020年与塔利班达成一致的最后期限晚了四个月——仍将进行。
报道称,中情局局长威廉·伯恩斯和包括曾任驻阿美军司令的戴维·彼得雷乌斯在内的美军将领认为,此举可能令阿富汗更深地陷入暴力活动,并且令美国更容易受到恐怖威胁。
布林肯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本周”栏目的记者采访时说:“恐怖主义威胁已经转移至其他地方。而我们的议程中还有其他非常重要的事情,包括与中国的关系,包括应对从气候变化到新冠肺炎等所有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和资源的地方。”
布林肯说,美国已经“实现我们设定的目标”。
延伸阅读:
战略要地阿富汗,美国为何不要了,撤军只为腾出手对付中国? 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的总统书房“条约厅”宣布,美军将会在2021年9月11日之前正式全部撤出阿富汗。
值得一提的是,“条约厅”正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第一次宣布对阿富汗进行空袭的地方。拜登在这个地点发布消息,并选择在9月11日——阿富汗战争的导火索“9·11”事件发生的日子完全撤离,显然也有深刻的纪念意义。
在近20年时间里,美国付出了两万亿美元和2400名美军的性命之后,似乎终于决定从号称“帝国坟场”的阿富汗抽身。
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投入是巨大的。
20年内,美军超过2400人死亡,直接投入战争的经费更是超过2万亿美元。除了直接的人员伤亡和军费支出,美国还花费了100亿美元在阿富汗禁毒。另外,为了刺激阿富汗的经济发展,美国拨款了240亿美元进行补助。为了阿富汗的其他重建计划,美国还投资了将近300亿美元。
除此之外,在阿富汗战争中照料退伍军人的医疗和伤残护理费超过了1700亿美元。专家预计,在未来40年中,随着伤残退伍军人的年龄增加,到2059年,美国总共需要为911事件后的退伍老兵们支付共计1.4万亿美元。
美国在阿富汗的投入虽然不是完全没有成效,但很难说真正“赢了”。
最初,小布什政府制定的目标是摧毁基地组织,对“9·11”事件的元凶进行报复,并让阿富汗避免成为恐怖主义的避风港。
这个目标实际上早在战争开始后半年就实现了。基地组织的领导人死的死逃的逃,几乎已不再具备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的组织能力。
但随后,美国却并没有从阿富汗撤离,而是宣布要帮阿富汗建立一个现代化、民主化的国家。
这样的表态,可以说“很美国”了。毕竟阿富汗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东接中国,南接南亚印度洋,西接产油区,北接中亚和俄罗斯,可以说是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世界级的交通要道。
对美国来说,若是能控制阿富汗,就等于能同时都中亚、西亚、南亚、东亚施加影响力。
不过,新的计划进行得却并不顺利。
美国想按照西方的制度给阿富汗建立一套机构,培养扶持亲西方的人才和势力。然而,不管投入多少资金,阿富汗仍然贫穷,落后,且民主制度极为脆弱。
直到2017年特朗普上任时,阿富汗的情况依旧“惨不忍睹”。美国培养的阿富汗安全部队不堪一击,相反塔利班却变得更加强大。并且,在2008年至2017年的阿富汗重建工作中,至少有155亿美元遭到了浪费,贪污和滥用。
阿富汗“帝国坟场”的名号绝非浪得虚名。在拖垮了英帝国、拖垮了苏联之后,美国也深陷其中,进退两难。
面对得不到回报的“投资”,是抽身离开,承认失败,还是继续在这“黑洞”中继续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美国陷入了自上而下的迷惘之中。
德国明镜周刊把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称为“西方国家的一次彻底失败”,美国国内反对撤军的声音也并不在少数。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就连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也反对完全撤军,他警告总统说,撤出所有美军将使阿富汗“失去稳定”。也就是说,拜登从阿富汗撤出所有部队的决定,事实上与美国最高军事将领的建议是相悖的。
有消息称,拜登决定撤军实际上是为了“集中精力和资源对抗中国”。
4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表示,“拜登总统认为,我们必须透过2021年的视角看世界,而不是停留在2001年”。包括对华关系、气候变化和抗击新冠疫情等问题,都是美国必须集中精力和资源的地方。
彭博社将布林肯的言论解读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计划符合美国政府将资源集中在中国和新冠疫情问题上的目标。
如果这仅仅是拜登政府试图为自己找个撤军的借口就坡下驴倒还好,真要是想转头对抗中国,拜登可就打错了算盘。美国在全盛期尚没能“搞定”阿富汗,如今已经在走下坡路,又能对中国产生多大的威胁?
美国的问题在于其自身,与其想着怎么整合力量对付中国,还不如彻底抛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思维,与中国互利共赢、携手发展才是正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