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6天2通电话,两个细节值得注意
6天,两通电话。6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财政部长耶伦举行视频通话。6天前,他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刚通过电话。
两次通话,注意两个细节。
两次通话的时间基本一致,都是中国时间的上午和美国时间的晚上,在通话之后中美两国发布通话情况介绍的消息也基本同步。
连续开启对话,态度更加坦诚,交流内容也更丰富。
这一次,通话的对象从贸易代表换到财政部长,议题也从双边贸易转到经济关系,这说明,双方开始讨论综合性的经济问题。
传递的态度,愈发明确。
经贸,依然是中美首要的合作领域。
这是中美合作的历史决定的,也是中美经贸、经济结构现实的互补性决定的。谁违背,谁就要承受代价。
谭主从商务部获得了这样一组数据:
加征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中的90%,是由美国进口商承担,这已经给美国企业造成1.7万亿美元市值损失;
承担关税的美进口商,只能通过涨价将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2018-2019年加征关税使美国家庭总收入降低了88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家庭损失675美元;
中美经贸摩擦一度令美国损失24.5万个就业岗位。
美国企业、美国消费者、需要工作的普通民众,都是美国主动挑起贸易摩擦的受害者。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钢告诉谭主:
下半年,中美经济会继续保持复苏,中方的供给能力和美方的需求还会有很大的匹配度。
中美经贸合作,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中美经贸关系,世界也都在关心。
谭主注意到,通话的消息刚刚释放,不少外媒就发了报道。
大家关心的,是中美关系,更是世界经济的复苏。
中美都是全球经济复苏较快的经济体,这对全球各国来说,都是好消息。联合国5月份公布的《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专门提到,由于中国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正在缓慢恢复。
最近,经合组织上调了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从5.6%,变为5.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是这样理解这份信心的: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复苏过程中不同步,如果没有国际协调帮助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疫情形势、经济复苏会带来很大影响。而需要领头合作的,正是中美。
外媒的报道几乎也都提到了美国财政部的声明。谭主注意到,无论是中方的消息,还是美国财政部的声明,都提到了两层意思:
一个是,双方都交流了彼此关心的问题;
另一个是,双方都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只要保持沟通,解决分歧的积极信号,就会显现。
如果说上次通话,讨论的只是贸易领域的问题,而这一次探讨的领域则更加广泛,一个细节能说明问题,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消息提到:
耶伦讨论了拜登政府继续支持强劲经济复苏的计划。
经济复苏计划实际上包含了财政、货币等方方面面的政策。
虽然对话有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信号,但也要理性和谨慎地看待这种趋势。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和谭主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美国上届政府加征的关税还没取消,经贸领域本身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通话,只是接触性的,后续的合作,还需要慢慢展开。
但对话本身,就是意义。
事实已经证明,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战面前,中美能够合作、必须合作的领域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更广了,中美合作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
但这些,都有一个前提,就像两次对话都提到的那样,平等和相互尊重,是最基本的底线。
不越线,中方交流的大门,永远敞开。
推荐阅读:
美国制造商:钢铁都涨上天了 为什么还要加征这些关税? “钢铁价格都涨上天了,为什么还要加征这些关税?”
当美国经济学家和决策者还在争论大规模刺激性支出和宽松货币政策是否会让通胀加剧时,许多美国制造业者却一致认为,进口关税这个“罪魁祸首”对通胀指标的高企难辞其咎。
5月31日,美媒《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以“保护美国公司”为由,对他国木材、钢铁和半导体等产品加征关税后,进口相关商品并支付关税的美国企业一直都在抗议。
当前,在进口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下,这些公司正进行新的努力,目的是推动拜登政府取消加征关税,理由是美国经济还处在疫情后的复苏阶段,这些关税将使通胀加剧、产品供应短缺。
针对这一现象,上海合立咨询联合创始人赵修业向观察者指出,贸易战开打三年多来,美国当时加征关税的几大目的,包括窒息中国经济活力、促使中国产业链外移、促进实体经济向美国回归等等,均未实现。
他同时也补充称,美国当前主要还是内生性通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加上美联储无限制的购买国债,以及失业救济金导致的工作积极性下降,让不少美国人不愿重返工作岗位,大量热钱涌入市场,结果就是虚拟货币疯涨、经济脱实向虚。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关税正导致公司的竞争力下降”
在史无前例的经济刺激下,美国通胀指标正持续高企。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4月整体CPI同比大增4.2%,增速创2008年9月以来新高;4月核心CPI同比大增3%,创1996年以来最大增幅。
印第安纳州沃巴什的金属制品制造商B. Walter & Co.的总裁斯科特·布勒(Scott Buehrer)透露,自去年9月以来,该公司主要钢铁供应商已提价15次。
“钢铁价格涨上天了(sky-high),为什么还要征收这些关税?”布勒表示十分不解。
5月6日,包括B. Walter & Co.在内的300多家制造商联名写信给拜登,要求他立即终止对进口钢铁征收25%关税及对铝产品征收10%关税。
这些制造商表示,关税正导致公司的竞争力下降。目前,在国内需求旺盛的背景下,美国买家为一些钢铁产品支付的价格比欧洲买家高出40%。
由于轧制钢价格自去年秋天以来上涨近两倍,布勒透露,为了降低成本,他已裁员10%。
而拜登政府表示,正在评估相关关税政策,尚无立即取消这些关税的计划。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塞西莉亚·劳斯(Cecilia Rouse)称,贸易政策是一个比短期市场波动“大得多的问题”,需要在美国政府全球政策的大背景下研究制定。
建筑业中的两种重要大宗商品的市场价格在关税生效后的几个月中上涨
不仅钢铁,美国住房建筑业也在艰难应对价格飙升问题。木材期货合约价格在5月份升破每千板英尺1600美元,刷新纪录高位,较历年同期的典型价格水平高出三倍多。
美国全国住房建筑商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下称:NAHB)估计,木材价格上涨推动典型的单户型住宅价格提高了3.6万美元。
“当国内供应不足时,征税没有任何经济意义,”NAHB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迪茨(Robert Dietz)称,“家电、洗衣机以及建造房屋所需的最基本的螺母和钉子,都要缴纳一些金属关税。”
《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美国住宅建筑商和国会议员已敦促拜登取消2017年对加拿大软木材征收的关税,美加木材生产商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然而,美国商务部非但没有取消关税,还在5月21日发布了一项初步决定,将征收的关税税率提高一倍,至18%,理由是从加拿大进口的软木材得到了大量补贴。
美国商务部一位官员表示,关税将维持在目前的9%,直到11月前就拟议的上调作出最终决定。
报道称,为了减轻特朗普时代对更广泛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影响,一个由40名美国参议员组成的两党团体在4月份要求拜登政府重新启动一项程序,给予从枕头到汽车零部件在内的2000多种进口商品关税豁免权。由特朗普政府推出的这项豁免程序于去年12月到期,但尚未续期。
事实上,当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最初生效时,一些经济学家就曾警告称,这些关税可能会刺激通胀。
行业公司讨论通胀相关话题的电话会议比例
不过,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取消关税对缓解物价压力的作用有限。
“2018年开始征收钢铁产品关税时并未出现通胀压力,”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法律事务主任罗伊·豪斯曼(Roy Houseman)还是将通胀压力归咎于美国推出的数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措施。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受关税影响的商品的进口价格最初确实有所上升,但这部分成本大多被进口商消化了,并没有将上涨的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
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戴维·韦恩斯坦(David Weinstein)甚至认为,从长远来看,关税可能会令物价水平下降。他的理由是,贸易摩擦将对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当生产率受到抑制时,无疑将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价格也会受到影响。
上海合立咨询联合创始人赵修业向观察者网分析指出,特朗普时期加征的关税会造成特定商品,例如钢铝制品、营养品等进口价格上升。
“但钢铁这种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不会是美国政府接下来的重点。拜登政府不太可能维持钢铁进口关税和产业政策的补贴,他们更关注的是新能源,而且钢铁工人也不一定是民主党的票仓。最近有报道说美国一些钢铁厂重新开工了,但如果进口关税降低,美国钢铁业的复兴势头不可避免将受到打击。”他表示。
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
“制造业回归”毫无声响
众所周知,特朗普政府过去两年多一直企图通过对华加征关税,使中国商品对美国进口商而言更加昂贵,进而促进美国制造业回流。
但事与愿违。《华尔街日报》5月13日在一篇报道中提到,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这种所谓的“制造回归”毫无声响,美国企业已转而从亚洲其他国家寻求供货。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Craig Allen)指出,如果美国加征关税的目的是增加国内制造业就业岗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奏效。如果目的是增加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进口,那么它成功了。
报道援引的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9年,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有近三分之二在美国加征关税的商品之列,大约相当于每年3700亿美元的进口额。如今关税只覆盖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一半,相当于每年2500亿美元的进口额,原因在于美国公司更多地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
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
针对该报道,赵修业向观察者网分析指出,美国方面最近的数据显示,来自中国的进口货物下降了,很明显的一个因素是中国的一些纺织、服装和光伏行业的产能在贸易摩擦发生后出现转口贸易和部分后端工序的产业链外移,尤其是向东南亚国家转移,所以很多中企的出口转移并没有被计算在内。
他进一步分析称,以光伏产业为例,在美国国内产能较低的情况下,太阳能板基本都是从东南亚进口,而东南亚其实是中国厂家转移出去的产能。因此,所谓美国从中国进口量下滑,更多是因为贸易转移。中外企业为躲避关税将产能来回进行转移,不可避免将导致效率下滑。而美国想通过加税让制造业回流,这个目的显然并没有达到。
赵修业认为,很多制造行业是几乎不可能回到美国的。他继续以光伏行业举例指出,太阳能电池板整个产业链十分复杂,环节包括从多晶硅的提炼到切片再到包浆封装等。美国之前曾拥有多晶硅的提炼产业,中国当时也从美国进口相关产品。但在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后,美国开始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后,中国也对等反击。
此后美国的光伏产能慢慢消亡,反而开始从中国进口多晶硅。在疫情发生前,尽管美国对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超过200%,但却对美国光伏产业恢复没有任何帮助。
图片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而服装纺织这种低附加值产业,也不太可能前往美国,赵修业指出,目前有一些美国议员已经开始为明年的中期选举做准备,竞选服装还是从中国进口。因为中国从缝制衣服到印花的产业链十分完整,其他国家如果产业链不完整的话,中间很多生产环节将增加很多不稳定因素,所以他们还是倾向于从中国进口。加征关税的常态是买卖双方各自承担一些,但这会增加整个产业的成本。
“世界更加离不开中国”
对于特朗普时期滥征关税的影响,研究机构的数据似乎更能直观说明问题。
据《纽约时报》去年9月报道,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对中国商品和全球金属产品征收关税,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每月要承担30亿美元的额外税收成本和每月14亿美元的福利损失。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2018年全球钢铁和铝的进口关税让钢材价格上涨了近9%,让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了56亿美元。
加征关税也直接让美国企业核心零部件供应受到影响。2019年,特斯拉从中国进口了用于Model3电动汽车的计算机芯片及显示屏,他们希望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能够免征这部分商品的关税,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拒绝了这一请求。而从中国进口的计算机芯片及显示屏是特斯拉全自动驾驶Autopilot3.0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是大部分特斯拉Model 3电动汽车以及S和X系的车型的基本配置。
纽约时报:特朗普政府其实是在向美国人加税
随后,2020年9月,包括特斯拉、福特汽车、塔吉特、沃尔格林和家得宝在内的约3500家美国公司向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称其对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中国制造的产品加征关税是“非法的”。这些诉讼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指责美国前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和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对中国商品多次加征关税,一再升级贸易摩擦。
对此,赵修业向观察者网分析指出,美国商界肯定是希望关税能够下调。因为他们觉得现在中美之间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意识形态的矛盾和现实利益的矛盾,意识形态矛盾可能一下无法调和,甚至可以慢慢谈,但现实利益的矛盾应该有一个路线图尽快缓和。所以,美国商界希望关税问题可以尽快得到妥善解决。实际上,关税就是把企业的利益转到联邦政府手里,企业肯定是不乐意的。
他表示,美国中小企业还是希望中国的供应链能保持稳定,因为目前只有中国的供应链有充足的产能,如果关税导致进口原材料涨价,这些中小企业也只能承受,毕竟中小企业想转移供应链并没有大企业那么容易。
赵修业指出,去年新冠疫情初期,部分欧美国家声称这是一个跟中国脱钩的好时机。但现在从数据上看,世界却变得更加离不开中国了,因为只有中国有产能、有完整的产业链。这一点从中国的外贸数据中也能看得出来。(观察者网注: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出口4.61万亿元,增长38.7%;进口3.86万亿元,增长19.3%;贸易顺差7592.9亿元,扩大690.6%。)毋庸置疑,中国经济增长靠外需拉动还是比较多的。我们并没有因为这次疫情跟世界脱钩,也没有跟美国经济脱钩。
中国商务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美贸易高速增长,其中对美出口同比增长62.7%,自美进口增长57.9%,能源、农产品、汽车及零件等进口都快速增长。3月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41.6%,自美进口增长61.8%,进口进一步加快。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谈到,这背后虽然有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的因素,更主要的是中美两国经济都在较快恢复,双方经济结构、贸易结构高度互补,合作潜力巨大。中方始终认为,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应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为推动经贸合作创造条件,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