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华人 注意!一通涉案电话,可能让您深陷诈骗泥潭!
中国侨网:疫情发生以来,“宅家生活”成为常态。华侨华人的日常办公、教学、购物需求更多依赖网络进行,也给各类网络电信诈骗活动带来可趁之机。
一场“从说爱你开始,到骗光你结束”的惨剧就在美国纽约真实上演,一名中年华人妇女在一段无疾而终的网恋中被骗走4万多美元。
骗子事先以“送对方礼物,制造惊喜”为理由做好铺垫。几天后,这位华人妇女等来的却是一通自称来自海关的电话,对方称包裹有30多万英镑(约41万美元),没有报关,属于非法物品。
所谓的“海关官员”其实是骗子同伙。他故意夸大事情严重性,在充分揣摩受骗者心理后,告诉她事情还存有转机。“看起来你们不是故意违法,我向上级请示,他说只要付清3万英镑(约41000美元)的税费,这个包裹就能原封不动送到你手上。”
随后,“恋人”骗子打电话询问进展并自我检讨,说自己没想到寄钱还要报税。该妇女被成功洗脑,加之“想用一块钱换十块钱”的贪念,设法借到3万英镑。结果,骗子拿到钱后不见踪影。
美国纽约一私家侦探社的私家侦探乐先生表示,这个骗局的关键在于,骗子一开始并不谈钱,而是在锁定目标。“骗子在与受骗者聊天中,寻找受骗者的弱点,了解受骗者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
“骗子常常利用受骗者的感情、贪心和爱心打出‘感情牌’,一涉及到感情,许多人就乱了,环环相扣的骗局也随之而来。”他说。
在马来西亚诗巫市,一名华裔男子接到电话,对方宣称是他的一位朋友,来电是为了告诉他自己换了新手机号码。由于对方的声音与那位朋友相似,该华裔男子当时没有怀疑。
对方多次向他求助借钱,理由是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华裔男子没有怀疑,先将3800林吉特转给供应商公司后,又再次转账3000林吉特。
在骗子想要故技重施时,该名华裔男子起了疑心。他找到那位朋友原先的号码,多次拨打均无法接通后,又向朋友的一名员工求证,得到的答案是朋友没有换号码。在确认已受骗后,该华裔男子向当地警方报案。
图为在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上,工作人员使用“反诈盲盒”系统。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面对不断更新的诈骗“剧本杀”,中国驻各国使领馆多次发布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提醒。
在德国,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德国联邦刑事侦察局(BKA)工作人员,对普通民众实施大规模电信诈骗。自动语音留言会假称受害者卷入刑事案件,要求当事人按照系统指令进行电话转接、录入信息等系列操作完成所谓身份验证,从而轻易获取受害者身份证件号等隐私信息。受害者电话通常被转接至费用高昂的付费线路,被采集的个人数据信息或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
在新加坡,一些中国公民接到过自称“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的电话,以“有待取的国内出入境公文”“提醒护照有问题”等为由,骗取中国公民个人情况和银行账号等信息,由于该电话显示的是使馆对外公布的咨询电话号码,一时难以让人辨别真伪。
小侨提醒广大侨胞:网络环境越复杂,安全学习越有必要。诈骗花样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冒充中国驻海外使领馆等权威机构、冒充政府索取个人信息、冒充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是骗子常用的“骗术”。
1. 如接到通知您因涉嫌参与“跨国洗钱案”“重大经济诈骗案”等案件,涉及“签证有问题”“移民身份有问题”“快递有问题”的电话时,请毫不犹豫,马上挂断。如有必要,可拨打中国驻各国使领馆领事保护紧急求助电话,或拨打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或通过亲友向国内有关公检法机关核实。
2. 切勿在电话中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无论如何都不要给陌生人转账。
3. 如受骗,应及时向当地警察局报案,并拨打中国驻各国使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求助。如被骗款项系通过中国内地银行转账,应立即直接拨打国内户籍所在地110报警电话或通过国内亲友向警方求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