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点评蚂蚁消金增资:消金增资有助于缓解微贷规模压力,但存量仍需助贷协助消化
来源:金融界蚂蚁消金增资至300亿,蚂蚁集团仍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0%。花呗和借呗已经启动品牌隔离,即“借呗”升级为“借呗 信用贷”,“花呗”升级为“花呗 信用购”。预计蚂蚁消金初期以自营为主,增资后蚂蚁消金最多可承接自营余额约4000亿元,即使考虑联合贷,与2020年6月末蚂蚁集团消费贷款余额1.7万亿元相比仍有较大缺口,需要通过助贷来协助消化。
2021年12月24日,中国信达公告其作为增资认购方之一参与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增资。增资完成后,蚂蚁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将由80亿元增值300亿元。
▍包括蚂蚁集团在内6家公司参与增资,蚂蚁集团仍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0%,中国信达成为第二大股东,与其附属公司南洋商业银行合计持股24%。
根据中国信达公告,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拟向全体增资认购方合计增发220亿元注册资本,增资方分别为蚂蚁集团、鱼跃医疗、中国信达、舜宇光学、博冠科技和渝富资本,认购新增注册资本分别为110/10.978/60/18/13.222/7.8亿元。其中,蚂蚁集团、鱼跃医疗为蚂蚁消金创始股东,中国信达、舜宇光学、博冠科技、渝富资本为新增股东。增资后蚂蚁消金注册资本将由80亿元增加至300亿元,蚂蚁集团出资150亿元,仍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仍为50%不变。中国信达持股比达到20%,加计其附属公司南洋商业银行所持4.003%股权,中国信达及其关联方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达到24.003%。该交割还要等待银行业监督机构批准增资事项,且订立股权认购协议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批准。
▍蚂蚁消金主要承接蚂蚁集团自营业务,并用以开展联合贷款。
2021年6月,重庆银保监局发布关于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正式批准其开业。根据银保监会要求,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后,将按照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业务整改方案,有序承接两家小贷公司中符合监管规定的消费信贷业务。自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起1年过渡期内,两家小贷公司实现平稳有序市场退出。按照整改方案,蚂蚁集团应在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6个月内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后,“花呗”“借呗”将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其他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信息所发放的消费信贷,不再标挂“花呗”“借呗”名称。
▍品牌隔离已经启动,预计年底完成品牌整改工作。
2021年11月,支付宝逐步向用户推送了“借呗”升级为“借呗 信用贷”,“花呗”升级为“花呗 信用购”的公告,预计经过一段时间即可完成升级。升级后,其他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信息所发放的消费信贷都将以“信用贷”“信用购”品牌进行服务,包括联合贷款和助贷两类业务,以严格区分蚂蚁消金自营提供的“花呗”和“借呗”。
▍增资有助于蚂蚁消金更好应对当前规模瓶颈,但存量业务仍须仰赖助贷模式来消化,助贷模式如何重塑仍待观察。
蚂蚁消金逐步承接业务后,联合贷款需受《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等文件所要求的总量及杠杆率限制。消费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0%,若按照个人贷款风险权重75%计算,最高杠杆倍数为13倍。蚂蚁消金资本金自80亿元增至300亿元,其最多可承接的自营余额自约1000亿元增加至约4000亿元。而若全部用于联合贷款,则最多可以承接的“信用贷”和“信用购”余额自约3500亿元增至1.3万亿元。按2020年6月末蚂蚁集团消费贷款1.7万亿元余额计算,至少4000亿元须依赖助贷模式。考虑到初期蚂蚁消金更多从事自营业务,因此需以助贷模式消化余额应高于这一测算。预计未来蚂蚁集团微贷业务的增长也将更多来自于助贷模式。
▍蚂蚁消金单季创收2.91亿元,蚂蚁集团短期仍处于业务转型期,预计盈利将有所波动。
根据中国信达公告,蚂蚁消金自2021年6月4日至2021年9月30日间,收入为2.91亿元,税后净亏损5.25亿元;总资产为600.98亿元,净资产为74.75亿元。根据阿里巴巴3Q21财报,蚂蚁集团2Q21净利润粗略折算为199.22亿元,扣除Zomato带来的一次性所得后,粗略测算蚂蚁集团经调整净利润不低于151.33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6%,环比增长不低于10%。由于阿里巴巴延后一季度确认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蚂蚁集团3Q21业绩将在其4Q21财报中体现。我们预计随着蚂蚁集团微贷业务模式开始实质性调整,将进一步体现在财务表现上,3Q21蚂蚁集团盈利或有所波动。
▍风险因素:
监管政策趋严超预期;业务合规调整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
▍投资建议:
业务合规调整有序落地,增资有助于缓解微贷业务存量压力,但仍需助贷协助消化,助贷转型尚待观察。目前蚂蚁集团正在依照监管机构要求逐项对业务进行合规调整。短期看,商业模式需要重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长期看,严监管加速产业出清,逐步具备阿尔法基础。完善的监管体系是金融科技行业行稳致远的基础。财富管理和境外投资正在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尽管公司重启IPO未有时间表,但其仍然是金融科技行业商业模式最好的公司,建议重点关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