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30年兴衰史:波导依靠放贷度日,熊猫两年就破产
对于现代人而言,手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人们日常接听电话、发收信息,到看新闻、支付账单、工作等等都离不开手机的应用,所以从小孩到老人几乎人手都需要一部。一些人也正是瞄准了手机市场的广阔前景,纷纷走上了造厂建品牌卖手机的创业之路。而现在我们也看到了,苹果、华为、小米等品牌成了赢家,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
但其实在手机刚刚兴起的30年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杂牌机,比如熊猫、波导等,毕竟谁都想分到这一“红海市场”的一杯羹。
在经历了30年的兴衰沉浮后,市场对于手机品牌的考验也有了结果。最终,波导走上了依靠放贷度日的结局,熊猫手机仅仅存活了两年就破产了。那么这两个品牌究竟经历什么?
一、波导的沉浮史
说起波导,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陌生,但事实上,这个牌子的手机也曾像今天的小米、vivo那样有过自己的辉煌,甚至一度坐上过“第一代产手机王者”的宝座。
但是由于创始人在运营企业的后期,走上了并不适合自己的资本之路,最终导致了波导的没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波导的诞生。波导的创始人名叫徐立华,是一个以寻呼机起家的商人。在通讯设备市场打拼多年的徐立华,早已培养出了敏锐的行业嗅觉。
在1999年的时候,国家正式对手机生产下达了命令,要求生产手机必须要先获得牌照许可。而徐立华知道,既然国家都出面管理手机市场了,说明手机市场必然不小,而且从功能和实用价值,以及应用设计的潜力来看,手机可能会取代传统的寻呼机,所以从中,徐立华察觉到了自己的危机和新的商机。
自此,徐立华决定投身手机行业。在经历过上市融资、请明星代言宣传等一系列操作后,波导也迎来了自己的光辉成就。从2000年到2002年,波导连续3年都是国产手机品牌销量的冠军;
2004年,波导位列全球十大手机供应商名单之中,成为唯一一个上榜的中国手机品牌。
可是在2005年,国家部委宣布取消审批制,这等于给很多小品牌试水、参与竞争的机会。接着,很多拼装、翻新、贴牌的山寨机趁机闯入市场,以超低的价格、齐全的功能抢走了波导等大牌手机不少的客户。
而更惨的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当时都很火的国外大牌手机也来到了中国的市场,更是以实惠的价格吸引到了大批客户的选择,波导的销量因此一降再降。
那么波导最后败得有多惨?据数据显示,2005年,波导亏损达4.7亿元,后来亏损越来越多,为了生存,走上了放贷度日之路,同时转型做起了手机配件。
二、熊猫的沉浮史
比起波导,熊猫的结局更为悲惨,不过这一切只能说是自己太作造成的。生产熊猫手机的企业原先是熊猫电子集团下面的一个分支。当时集团的业务覆盖范围十分广大,手机生产线只能算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而当时一个叫马志平也就是后来熊猫手机的真正老板,看上了被熊猫电子集团忽视的手机业务,在经过自己的争取和谈判后,熊猫集团决定由马志平来接管自己的手机生产业务。
2002年4月,马志平的“熊猫移动”公司成立了,开始正式推出熊猫手机。
在看到波导手机因为广告效应,在市场上获得火爆的销量后,马志平也投入1.08亿元给自己的熊猫手机在央视做广告。值得注意的是,这笔超过亿元的广告费在当时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是绝对的大手笔,要知道当时非常赚钱的波导在广告上的最大投入也才4000万左右。
而上天还是很公平的,马志平的大投入也换来了不菲的回报,在重金打广告之后,熊猫手机获得了年度销量近300万台的好成绩,销量可以说比前两年加起来的1倍都多。
而马志平看到广告效果如此之好,就又投了1.568亿元央视继续做广告,还请来了某位影帝明星给产品代言,熊猫手机的品牌也由此真正被炒火了。
但是马志平没有珍惜这一品牌的成功,而是借机搭售自己的另一个手机品牌“上海易美”。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即在上海易美的手机上贴上熊猫的商标来进行销售,以此冒充熊猫手机。
但上海易美的品质远远不如真正的熊猫,所以后来熊猫手机频繁出现“质量门”事件,以至于被渠道商围攻。
而此时的马志平因为陷入了资本操作的迷局中,也没有心思来处理手机质量的问题,最后不仅自己的股市失利,上海易美的资金链也被迫断裂,熊猫移动的资金更是被挪用赔光,就此熊猫手机没落,马志平在2005年被捕入狱。
三、国产手机的主要问题
虽然波导、熊猫都有过自己的品牌辉煌期,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品牌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广告效应。
不止这两个品牌,纵观国产手机的发展,其实自身的竞争力一直都比较弱。
首先,自己的核心技术就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从CPU到操作系统都需要用国外的一套。
其次,手机的同质化情况也非常严重,区别几乎只是外壳的样子不同而已,实际功能、使用效果几乎没什么差异。
最重要的是,不注重用户体验,也难怪消费者对国产手机诟病颇多。
小结
通过波导、熊猫的遭遇,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过硬的产品品质、自主掌握且能扛得住市场竞争的核心技术,以及稳健的资金保障,是一个品牌、一家企业长久活下去、持续发展起来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对于竞争激烈的热门领域来说,自己的产品更需要有着突出的价值体现,才能有机会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和选择。
也许我们可以碰运气,靠“山寨”、贴牌获得一时的快速发展,实现理想的盈利目的,但随着市场自行的调整,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做好产品的品牌终究会被淘汰,而且结局的悲催很可能是自己难以接受的。
最后想问下大家,你曾使用过哪些国产手机?你觉得这些手机使用情况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