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严峻,美国13天1200万民众无法工作,企业纷纷“以机器人换人”!
作 者丨胡慧茵
编 辑丨李莹亮
图 源丨视觉中国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肆虐,正给美国就业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1月24日,根据美国普查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仅在2021年底到2022年初的短短13天里,全美就有约1200万美国民众受疫情直接影响而无法工作。这一组数据来自美国普查局自2020年年中启动的“家庭脉搏调查”,而最新的这组数据,也是自项目启动以来的最高值。另外,同一调查还显示,另有320万美国民众因为担心被传染或传染给别人而无法工作。
出于对疫情的担忧,近几个月来,美国劳动力市场承压严重,甚至出现了劳动力市场空缺职位数一直保持在高位、辞职人数屡创新高的现象。对比疫情前的数字,2019年末美国就业人员总数为1.52亿人,而2021年末为1.49亿人,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备受冲击。
处在劳动力不足与岗位需求不断上升的矛盾下,美国各行各业不约而同地扩张自身的自动化业务,例如有零售巨头加码自动化仓储,超市通过机器人负责配送等,为企业,以缓解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
然而,行业的自动化趋势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外界的担忧。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家达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曾表示,发现了机器人在就业方面的应用对就业有着相当严重的就业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在美国,机器人的影响因行业和地区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而且可能在加剧收入不平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疫情期间机器人的应用,从初期来看,是会拉大对民间贫富差距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影响,是因为这些机器人更多的是从事低技能的一线工人的工作,取代底层人员的工作机会。
美国企业纷纷“以机器人换人”,将意味着什么?
疫情加速自动化技术的普及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广泛传播,让美国的商业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据数据公司IHS Markit的调查显示,2021年12月前几周美国商业活动的扩张速度为三个月以来最慢,但另一方面,客户需求依然旺盛。
尽管订单持续恢复,但疫情的严峻考验让越来越多美国民众不愿意回到岗位。有见及此,各大企业都不约而同地用上机器人推动生产。
根据推进自动化协会(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Automation)的数据,2021年前9月,机器人总销售额为14.8亿美元,同比增长34.86%,并打破了2017年同期14.7亿美元的纪录。随着制造业、物流和几乎所有行业的劳动力短缺,各种规模的公司都越来越多地转向机器人和自动化,以保持生产率和竞争力,”该协会的总裁Jeff Burnstein说道。
长期以来,汽车企业都占据订购工业机器人的大头,但从疫情后的数据来看,自2020年以来其他行业的订购率也在逐步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前9个月,汽车相关机器人的订单增长了20%,另外,非汽车制造企业的订单增长了53%,当中增长最快的是金属行业,同比增长近两倍;然后是食品和消费品行业,增长了40%;半导体、电子的增长率为26%。
非汽车制造企业的订单增长,有一部分来自于疫情期间网上购物的加速发展。
疫情期间,美国市场供应链十分短缺,再加上“辞职潮”后劳动力不足,导致加工、运输再到销售等环节都受到影响。由于货架频繁缺货,民众也只好转向网上购物。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都考虑用上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处理复杂订单的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
运用自动化技术的佼佼者,当数亚马逊。早在2012年,亚马逊就开始部署和开发仓库自动化,并逐步开发出不同的机器人来执行不同的任务。疫情之后,亚马逊继续加码自身的机器人业务。2021年,亚马逊投资4000万美元建设新型仓储地,并选在马萨诸塞州开设机器人自动运输中心。目前,亚马逊已经拥有超过20万台机器人,在同行中一骑绝尘。
物流咨询公司MWPVL International的总裁兼创始人马克·沃夫拉特(Marc Wulfraat)更是预估,亚马逊借助这项技术,每年能在全球范围内至少节省30亿至40亿美元。
在美国,自动化机器人的应用还逐步被运用到下游的分拣和配送环节。
此前,国际快递和包裹递送公司DHL曾表示,到2022年,DHL将承接多达2000台机器人,用于拾取和补充库存,以提高效率和加快交付过程。据悉,规划里的机器人数量比原本增加了一倍。DHL供应链首席执行官奥斯卡·德·博克(Oscar De Bok)也表示,公司需要这些类型的协作机器人来应对供应链所需的活动增加。
疫情之下,“用工难”的问题渗透到美国的各行各业。如沃尔玛押注机器人完成“最后一英里配送”,酒店使用客房服务机器人操作前台、将食物和物品送到客房等。
杨水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动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是会降低企业的劳工成本,“对美国来说尤为如此,因为它的一线劳工是处在相对短缺的状态。”
“用工荒”下,企业“以机器人换人”
随着疫情在美国持续,即便是就业市场岗位紧缺,民众也难有足够的信心回到市场就业。
面对“用工荒”,不少企业开始转向机器,加大对自动化机器人的运用。世界经济论坛《2020未来就业报告》对近300家公司做了调查,其中有43%的受访企业表示,到2025年他们将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来减少劳动力。
企业对机器人的热衷,体现在了近来不断攀升的机器人支出上。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2021年用于专业服务机器人的支出同比增长了12%,达到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8亿元)。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方面表示,目前三分之一的专业服务机器人用于货物运输。
不可否认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给企业带来不少便利,但同时,部分经济学家也因此感到忧虑,认为最近的自动化浪潮可能会以持久的方式消除就业机会,削弱议价能力,尤其是对收入最低的工人而言。新斯科舍省达尔豪西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研究疫情自动化的经济学家凯西·沃曼(Casey Warman)更直言,“一旦一项工作实现自动化,就很难再回头了。”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动化在其发展的初期,是会对低端劳动力进行替代的,如果没有办法快速转型的话,很有可能会加剧这种矛盾。”
江瀚向记者分析称,其实在疫情之前,由机器人自动化所完成的劳动技术替代一直存在,但由于劳动力更便宜,而且企业都愿意使用劳动力而不是使用技术。“现在由于劳动力的缺失,企业为了确保自己的稳定而选择用技术替代劳动力,实际上是很正常的。”
可正如硬币的两面,机器人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其生产率也受到一定的质疑。麻省理工学院的德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表示,许多技术投资只是取代了人力,并没有给整体生产率增加多少。
对于这一点,江瀚认为若短期内想借助机器自动化降低劳动成本,由于前期投入较大,效果可能不会那么明显,但从长期来看还是可观的。“伴随着自动化的普及和优化完善,特别是边际成本的不断降低,劳动力的成本还是有可能被降低的。”他向记者补充道。
在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中,Robert Seamans指出,没有证据表明机器人总体上直接替代了人类劳动,并表示,机器人可能实际上是在补充劳动力从而增加就业。
对此,江瀚也预判这种“替代”将会带来新的人力配置。“伴随着自动化的发展,其实人会向更具有操作属性、知识和技术密集度更高的工种转移。”他向记者说道。
本期编辑 刘雪莹 实习生 林曦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