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懂学历史系列连载:经营西域话郑吉
作者简介:懂懂,国内知名自媒体人,笔耕互联网数十年,先后转战QQ空间、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之前公众号“懂懂日记”,后因故停更,但仍笔耕不辍,至于其记述的内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彩荣分享懂懂老师的最新文章,学历史系列,已取得懂懂老师授权,本人未标原创,也欢迎各位分享至各个平台。
第一篇:《张良篇》
第二章《懂懂学历史》之李广,抗击匈奴。
书接上回。
继续做梦。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我说,我有个疑问,西汉初期,几代皇帝都在抗击匈奴,又是李广又是卫青又是霍去病,咱为什么不直接打到他们老巢,把他们斩草除根呢?
他说,一个朝代建立起来后,前五代算是初创团队,初创团队最重要的使命不是扩张,不是远征,而是稳定基本盘。对西汉而言,稳住黄河流域的汉文化生活圈,确保不发生内乱,就能实现国泰民安。所以西汉对待周围外族的骚扰是以防守为主,近距离出击为辅。若是基本盘不稳又急于远征出击呢?可能连基本盘都丢了。隋炀帝就是鲜活的例子,建国初期连续三次远征,坚持亲自带兵,结果呢,前脚刚走,后院就失火,被改朝换代了。有句老话是怎么讲的?攘外必先安内!
我问,打匈奴难不难?
他说,玩过打地鼠没?打匈奴就是打地鼠。匈奴所控制地理面积太大了,东到今天的呼伦贝尔,西到今天的中东,纵横近四千公里,有草原的地方就有他们。虽然都叫匈奴,但是其族群呈家族化、鸡窝状分布。面对庞大的地理面积上分散居住又无固定居所的敌人,若主动出击围剿,将消耗巨大,完全是财政黑洞,即便消灭了一两个族群,收益也远远小于支出,划不来。
我问,匈奴怕我们,还是我们怕匈奴?
他说,谁修长城谁害怕。
我问,我们与匈奴,谁的远征作战能力更强?
他说,肯定是匈奴。第一、他们背上几十斤风干牛肉能吃好几个月,现在内蒙古有类风干牛肉就叫行军粮;而我们背的是馍馍,易消化不抗饿还不易储存。第二、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推进速度更快,我们也有骑兵,但整体兵种是以步兵为主。步兵远征距离受限于后勤供应链的安全长度,距离越远供应链越脆弱,风险性越高,一旦被切断了供应链,等于被刺穿了大动脉,饿就饿死了。远征需要中途补给,这时海上的岛屿、航空母舰、陆地上的友邦就起到了作战空间站的作用。过去我们巡逻南海需要从海南起飞,飞过去需要千多公里,飞回来还需要千多公里,超出了战斗机续航里程。而当我们有了三沙市和辽宁号呢?就具备了控制整个南海的能力。美国为什么是全球军事霸主?因为他们的作战空间站呈网状遍布全球,无论打谁,都是近距离攻击。
我说,我一直很好奇,既然匈奴人不会种地,为什么仍然对中原情有独钟?
他说,第一、中原地区虽然是农耕社会,但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是先进的,其文化、商业、科技都是高水平的,这对马背上的民族很有吸引力,就跟乡下人喜欢逛城是一个心理。第二、不会种地无所谓,他们擅奴役,你们会种就行了。例如南北朝时期,守了上千年的边境线在北朝破防了,胡人涌了进来占领了整个长江以北,中原处于经济输出状态。后面我会给你讲到白居易,白居易祖上也是胡人,就是这个时期进入中原大地的。你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吧?你或许也是胡人之后。
我说,你这样说我,容易引发中原武林中人追杀我,导致我去雁门关跳崖。
他问,有没有去过雁门关?
我说,前段时间刚去过,景点正在筹建新项目,要在萧峰跳崖处设立蹦极项目,推出萧峰同款蹦极体验,还有阿紫姑娘陪着一起跳,雁门关现在主打的就是武侠IP。
他问,你看了雁门关什么感觉?
我说,地理位置比我想象中的更偏南。我原以为至少也要在内蒙古边界,没想到很内地了,在太原与大同中间的位置,说明过去我们说的中原大地,很小。
他说,是的,过去出了雁门关就差不多到匈奴的地盘了。今天一提大同,想当然就是内地城市,但在古代,大同这个地方已经是边塞了。
我问,匈奴除了欺负我们,还欺负谁?
他说,挨着谁欺负谁。我们属于比较强硬的,把国门守的死死的,但不是所有国家、部落都有这么强悍的守门能力。当时很多西域小国都在匈奴势力范围内,我说个名字你肯定知道,楼兰。
我说,知道。楼兰为什么比别的西域国家更出名?
他说,两个原因吧。一是与记述人有关,把西域人种、风俗描述的很有神秘色彩,好比现在湘西的旅游口号——神秘湘西,这玩意有啥神秘的?都是人编的。楼兰是众多小国里最小的一个,只有万多人口,类似一个村子那么大,当时最大的国家叫乌孙国,大约有六十万人。二是楼兰两字常进入过古诗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三是近现代各类作品里,老是喜欢写什么楼兰姑娘,还创作了同名歌曲,另外各类探险的也喜欢去找楼兰古城遗址。
我说,主要是名字好听。
他说,当时名字都是翻译过来的,都很好听,龟兹,康居,大宛,于阗……
我问,当时西域有多少个国家?
他说,有三十六国之说,其实最初有五六十个国家,他们之间也是大鱼吃小鱼,相互吞并,最终还剩三十来个,但是又都被匈奴控制。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西汉初期,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与这些国家取得联系,争取达成战略联盟,只要有战略联盟,就可以合作驻兵。
我问,派谁去联络感情最佳呢?
他说,张骞。
我问,张骞当时在朝中任什么官?
他说,侍从官,可以理解为办公室人员。
我问,为什么选中了张骞?
他说,也不是选的,算是毛遂自荐。当时的汉朝对西域国家知之甚少,毕竟几乎是物理隔绝的,只知道有条河西走廊可以通西域。这不是什么好任务,凶多吉少,差不多相当于敢死队,所以报名并不踊跃。
我问,当时是有什么契机吗?
他说,契机是大月氏跟匈奴干过一架,输了,大月氏老大的脑袋都被单于拿来做成酒杯了,算是不共戴天之仇。汉武帝觉得这是个机会,要把敌人的敌人变成朋友,联手抗击匈奴。张骞就是为联合大月氏而出使西域的。
我说,用脑袋做酒杯,是不是有些残忍?
他说,一是解恨,二是震慑。西汉末年一个篡权上位的皇帝叫王莽,他被杀后,脑袋被后面几代皇帝把玩得包了浆,甚至上朝时都带着。目的就是告诉满朝文武,想造反?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我问,张骞知道大月氏在哪里吗?
他说,不知道,要去了西域再打听。
我问,他是一个人去的吗?
他说,那肯定不是,是一个团队,并且带了翻译官。这个翻译官还挺有名,叫甘夫,是归顺的匈奴人,他或许是我国最早的翻译官,很多影视作品都有他。
我问,张骞出使西域耗时多久?
他说,十多年。这哥们其实挺倒霉的,刚走到河西走廊,就被匈奴活捉了。活捉以后就想驯化他,给他娶妻生子,他也佯装安心在那边过日子。就这么过了十年,他不忘初心,逃跑了,继续西行,想去找大月氏国,说服他们联合大汉王朝共同抗击匈奴。费了老劲,终于找到了,结果大月氏说,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过去我们的确跟匈奴有仇,但是今天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各自为安,没仇了,你回去吧。这哥们在西域各国间转悠了一圈,倒也说服了几个国家亲汉。结果回程时,又被匈奴抓去了,又软禁了一年多,才回到长安。
我说,那回到长安,不成了Hero?
他说,杨利伟一般。一是不忘初心,二是带来了一手信息,类似侦察兵的角色。
我问,张骞跟哥伦布,哪个更有意义?
他说,都有意义,都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应该这么说,没有外来先进文明,本地种族更新技术走向新文明要延缓好多年。若非说有点差别,张骞闯西域算是角逐已知世界,哥伦布则是探索未知世界。
我问,马斯克一直在探索火星,算不算新时代的哥伦布?
他说,时代的发展会不断击穿人类想象的天花板。你让汉朝的人如何想象电话?如何想象宇宙飞船?甚至不用想那么远,就算是手枪他们也想象不到。同样的道理,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是今人无法想象的。那些敢异想天开、积极探索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新时代的哥伦布。
我问,当张骞带回来一手情报后,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推进措施?
他说,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一方面把外面的信息传递回来,一方面把我们大汉文化输出去,是个双向使者,自此有不少国家愿意亲汉,西域也进入了大汉朝的视野。既然愿意亲汉,就可以达成战略联盟。汉武帝决定在西域设立作战空间站,派驻兵过去。你可以看看地图,从西安到乌鲁木齐有多远?两千五百公里!这么远的距离,若是每次都从关中运送物资到驻兵点就有些不划算,于是在西域开启了屯田模式,也就是自己开荒,自己种地,类似建设兵团,自给自足。粮食越充沛,驻兵数量就可以越多,作战能力就越强,愿意归顺我们的小国就更多。八个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汉的火种正式在西域点燃了。
我问,郑吉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他说,屯田渠犁、击破车师、迎降日逐王,出任西域都护,一句话总结,就是把新疆纳入了中国版块,打通了丝绸之路。
我问,在此之前,没有贸易吗?
他说,很少,邻国之间会有,但是大距离的大宗贸易很少。丝绸之路途经的小国太多,小国目光短浅,觉得拿点通关费哪有直接劫货更划算。现在有了西域都护府,等于有了老大给所有人主持公道,设立了规矩,你必须遵守,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保证了西汉与西域国家的贸易繁荣。这也要感谢西域都护府的第一任老大,郑吉。
我说,郑吉,这个名字很陌生。
他说,不如张骞出名,但是,他才是真正打开西域局面的人。如《汉书》所论:“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我问,为什么不出名呢?
他说,郑吉史料记载少,一是远在边疆,相当于今天的驻非洲大使,很少有机会在国内见报。二是非贵族出身,亲戚都不是文官,没人记录他的功绩。三是没有入选历代教科书,而张骞则恰好相反,入选了历代教科书。
我问,他是哪里人?
他说,出生地不详,墓地不详,只知道他是会稽人。
我说,会稽山那里,绍兴人。
他说,不是,是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当时会稽的省会在吴县。
我问,去苏州,还能找到郑吉的蛛丝马迹吗?
他说,现在有郑吉痕迹的地方,应该只有新疆的轮台县,有个他的雕塑,博物馆也有相关的文字记录,别的地方,几乎找不到了。
我问,郑吉是贵族吗?
他说,这个还真不是,他就是许三多系列,从列兵开始,一步一步,最终当上了省长,专业术语叫西域第一任都护,可以理解为第一任建设兵团总司令。
我问,他是怎么一步一步从士兵到将军的?
他说,郑吉为人坚韧刚毅,运气也很好,遇到了恩师外交家、军事家常惠,从小兵一路提拔,几乎都是常惠推荐的。因为常年在西域附近与匈奴作战,有机会第一批驻扎西域,逐步被提拔成了负责人。后来控制西域那片区域的匈奴老单于死了,匈奴内部为争夺单于之位相互厮杀。匈奴骨干之一日逐王发现形势对自己不利,为避免日后被清算,毅然决定归顺汉朝,给郑吉递交了投降书。不管是主动劝降的还是被动纳降的,都算大功劳,不战而胜,郑吉其人是有真本事的,否则常惠不会如此看重他。
我问,作为一个目睹了中华文明两千多年变迁的老人,你是如何看待历史推演的?
他说,历史不是简单的唐宋元明清朝代更迭,而是要从地理角度去推演,从中原到草原再到西域再到雪原再到海洋,是五大版块的联动。
我问,纵观历史,你认为战争有没有进步?
他说,有进步。未来,几乎所有战争都是斩首行动,老百姓该上班上班,该旅游旅游,战争与老百姓无关了。前段时间网上有个视频,巴勒斯坦一大楼被导弹定向爆破,老百姓纷纷拿手机拍摄,仿佛只是一场实景演出。斩首行动其实就是我们传统的“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的军事策略,只是过去科技不发达,只能陷入人海战术,一旦各方面条件成熟了,就可以实现精准打击。与自动驾驶同理,科技进步让普通人更安全。
我问,在古代,国与国之间相互侵占,是不是不会受到国际舆论谴责?
他说,有个关键节点,二战。二战前,基本是这种状态,就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谁强大谁扩张,包括二战本身,也是德国与日本想实现版图扩张梦。从二战结束后,地理版图基本固定了,侵略战争就很难发动了。
我问,这么说,以后,没法扩张了?
他说,依然在扩张,只是扩张的方式变了。英国输出的是英语以及本土文化,美国输出的是美元,日本输出的是技术与品牌,韩国输出的是娱乐文化,疆域面积已经不是最重要的竞争点了。你看日本品牌,在全球建厂,在全球销售,这就是他们的扩张。为什么我们在努力做一带一路,也是文化输出、贸易输出,等于无形中扩大了疆域和全球影响力。还有一种输出,就是资本输出。例如挪威盛产海上石油,整个国家特别有钱,有钱了怎么办?不能花在本国,容易引发通货膨胀,他们选择了成立挪威国家主权基金,购买全球优质资产,现在已经成长为巨无霸了,均分到挪威居民头上,人人都是富翁。版图扩张也不能说停止了,而是从2D转向了3D,现在大国都在搞航天竞赛,本质就是新一轮的哥伦布,看谁先发现新大陆。
我问,西汉有没有可以媲美司马迁的史官?
他说,有,刘歆,有个词语叫“迁歆”,就是司马迁与刘歆的并称。
我说,刘歆貌似也改了不少史书,是不是把百家争鸣给改得更符合当权者的胃口了?
未完待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