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健康谣言”乱飞 张荣珍代表呼吁医疗机构承担医疗科普主体责任
原标题:网络“健康谣言”乱飞 张荣珍代表呼吁医疗机构承担医疗科普主体责任□ 本报记者 范天娇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公众对健康养生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一些“健康谣言”和打着“健康”旗号的带货乱象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急诊内科和老年病科主任张荣珍注意这些问题已久,今年的大会上,她带来了关于鼓励医疗机构承担起高品质医疗科普主体责任的建议,呼吁规范高品质医学科普知识传输渠道,提升医学科普水平。
张荣珍在日常工作以及调研走访中发现,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一些“健康谣言”在网络上乱飞,特别是微信群、朋友圈里时常分享着“致癌信息”“万能偏方”等文章,里面充斥着看似有道理实则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还有近年来兴起的直播平台上,出现很多打着“健康”旗号的带货行为,怂恿群众花钱购买产品,群众往往交了“智商税”。
“老百姓关注健康,也容易盲目关注健康。”张荣珍说,类似“健康谣言”和不当健康信息传播难以把控,群众缺少辨别意识,上当受骗的不在少数,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易对身心造成伤害。
张荣珍查阅公开资料发现,2021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0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3.15%,也就是100个人中约有23人掌握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比上一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表明健康普及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张荣珍说,但同时也反映出居民基本健康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医疗科普并不能满足公民健康保健、疾病预防与养生的需要。
对于群众而言,防骗的关键是要能识骗,健康科普十分必要。对此,张荣珍认为在严厉整治制造、传播健康类谣言等乱象的同时,还要鼓励县市级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医学科普的主体责任,承担起医疗服务和医学科普“两手抓”重任。医院管理层要肩负起科普引导和管理责任,将科普融入医院发展规划,进一步规范完善医学科普信息库。同时鼓励基层医护人员作为医疗科普的责任群体,设立医护人员科普积分制度,将医学科普文章数量和质量、科普讲座的普及量和效应作为医护人员的业绩考核,把医学科普纳入医生职称晋升的考评指标,激励科普写作,让专业医师的知识技能更大程度地为社会作出贡献、产生效益。
张荣珍还建议,医疗机构可以开设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的科普产品、场景,让公众能便捷、免费地获取防病治病的相关健康教育信息,提高医学科普的实效性、互动性,为社会营造优良的医学科普环境。(范天娇)
【来源:法治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