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科技港股上市失利?金融属性成关键
京东科技近日传来消息。有媒体报道称,其未获监管批准,原计划在3月底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文件,预计筹集多达20亿美元。
近年来,京东旗下业务纷纷独立且登陆资本市场。截至5月14日,香港联交所官网上已有上市的京东、京东物流、京东健康的内容,未披露京东科技的任何上市文件。
这是京东科技2021年4月2日撤回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申请后的,有关IPO动态的最新信息。
01
金融属性是监管重点
京东科技涵盖京东的金融科技、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业务,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最大的存量业务板块信贷科技。其管理的贷款余额约2千亿+左右,其中2019-2020京东金条的促成贷款规模约为2555亿元、4589亿元、5200亿元,业务模式如下图。
京东科技的信贷科技主要模式
从蚂蚁集团突然被按下上市暂停键以来,国内的金融科技公司监管环境全面趋严。
2021年4月29日,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部分从事金融业务的13家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稍后又增至14家。
监管态度非常明朗,严格要求平台金融需要合规经营、持牌经营,不鼓励不支持打着“科技公司”名义的金融公司上市。
证监会在4月8日就终止了对中数智汇发行注册程序(科创板)。此前已有蚂蚁金服、京东数科、微众税银、萨摩耶等同类金融科技公司上市失败的多起案例。
“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
在监管的框架内,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是一个去金融化的科技公司。他们的存在价值是对持牌金融行业进行赋能与支持,而不是自主放贷。这也是各类金融公司更名科技公司的缘由。
在监管监督整改与企业业务调整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近期对外公开表示,对蚂蚁集团等14家互联网平台企业涉及金融业务的问题,总体进展比较顺利。
面对监管要求整改的“上千个问题”,行业内也相继调整并发生了几个转变,如蚂蚁集团正将消金业务迁移至持牌消金主体之下;互联网巨头下的网络小贷开启增资潮;个人征信与数据安全工作被加强等。
除了监管因素之外,当下疫情等因素,使得包括京东科技在内的金融科技平台促成的信贷资产风险波动较大。未来京东科技面临较大合规整改和业务调整压力。
京东科技的消费信贷资产质量
02
京东科技的变迁
京东科技的前身是京东数科,于2020年9 月在上海科创板提交了200亿元人民币的IPO申请,但在2021年4月撤回了申请;京东数科再往前溯源,那就是2013年成立的京东金融。它的出现,在当时整个互联网行业具有示范作用,在资本市场具有具大的想像实间,因而在用户端更为熟悉。
以下是京东金融-京东数科-京东科技的重点时间节点:
2013年,10月京东金融正式独立运营;12月供应链金融“京保贝”上线;
2014年,2月京东白条面世;3月京东小金库、京东支付上线;7月京东金融app上线;
2015年,10月发行首个互联网金融ABS;
2016年,9月成立金融科技事业部,推出“ABS云平台”;
2017年,6月不再纳入京东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
2018 年,7月B轮融资,引入中金、中信系资本,投后估值超1300亿元;11 月品牌升级为京东数科;2018年实现全年盈利;
2019年2月,发布国内首个资管科技解决方案“JT2智管有方”,成为资管科技的代表平台;
2021年3月31日晚,京东集团宣布,已通过子公司与京东数科签订最终协议,将京东云和AI业务剥离给京东数科。完成交易后,京东在京东数科的股权增加到约42%。
2021年5月12日,“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工商更名为“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京东科技的金融生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