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成功发射两周年,“升”日快乐
千年以前,满腹忧思的屈原质问于天,“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千古名篇《天问》就此诞生。从屈原向天叩问宇宙起源,到“天问一号”成功发射,中华民族用两千年的上下求索,向着探究宇宙的目标不断前进,这既是对文学的追求,也是对星辰大海的向往。如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一次完成了对火星的“绕、落、巡”,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的奇迹,让四亿公里外的火星上留下了中国的专属印记,中国人用心怀宇宙的宽广胸襟、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将想象付诸行动,将梦想照进现实!
时至今日,“天问一号”已成功出征两周年,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两年前,重新回顾“天问一号”奔火、探火之路,重温这段在中国乃至世界航天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历史。
四亿公里,漫漫奔火路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将“天问一号”顺利送入了预定轨道。
“天问一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浪漫,踏上了漫漫奔火路。4亿公里,漫漫星途,要独自飞行六个月与火星相见。但这六个月的旅途并不孤独,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科技工作者始终密切关注着“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状态,为了确保探测器的每一个部件均工作在合理温度范围内,他们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探测器的飞行姿态和对应的热控策略;为了尽可能降低电池损耗,他们根据探测器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不断调整帆板角度,并且采用动态充放电的控制方法避免蓄电池长期过充;为了确保进入舱、火星车和环绕器上搭载的科学探测设备在到达火星后能够正常开展工作,他们定期开展设备检查确认工作,对每一个软件的运行状态、每一个活动机构的执行能力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2021年2月10日,在经历了一次深空机动和四次中途修正后,“天问一号”探测器终于进入火星的引力场范围。同时也迎来了第一次大考——近火制动。由于近火制动时段恰好在火星背面,地球上完全接收不到“天问一号”探测器的信号,地面人员采用提前注入控制参数的方式完成了这惊心动魄的一脚“蒙眼刹车”。约40分钟后,地面收到“天问一号”成功制动的信号,飞行控制中心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天问一号”环火圆满成功,第一次大考“天问一号”交上了满分的答卷。
有惊无险,成功着陆火星
祝融传火,造福于民,让人类走出蛮荒、走向文明。
为了让“祝融”火星车能落得安稳、走得安全,天问一号“摄影大师”对着陆区附近进行长达3个月高质量成像工作。收到数据的航天工匠们拿出看家本领,雕刻着一幅幅精美图片,经过反复推敲,选择出最佳降落点,迈出了火星车落火前进的第一步。
时间来到2021年5月15日凌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大厅内气氛紧张有序,“天问一号”探测器即将迎来了第二次大考,号称“死亡八分钟”的EDL(进入、下降与着陆)控制。
着陆过程视频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携带的开伞过程监视相机、落火状态监视相机、避障相机,记录了降落伞弹伞、开伞和抛伞,动力减速和避障等过程。
EDL控制过程中,“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在距离地球3.2亿公里外的火星轨道上分离后,按照预定的轨迹,进入火星大气层。着陆巡视器完成展开配平翼、弹出降落伞、分离防热大底和背罩、伸开着陆腿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后,在距离火星表面100米的高度悬停,寻找最适合的着陆点,最后依靠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缓缓降落。
在经过了“死亡8分钟”的缠斗后,“祝融”稳健的站在这一片它梦想的土地上,将胜利的号角吹响在火星上空,激动地向地球上的“火星人”展示自己的战功。这一刻,大家等得太久了,大厅瞬间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没有惊讶,只有自豪,“祝融”——中华民族的骄傲!
坚守使命,“信使”勇历险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落火后,“天问一号”环绕器变轨到中继通信轨道,成为火星车与地球的数据“转发站”,使火星与地球之间的信息传递“天堑变通途”。在环绕器的帮助下,“祝融”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就。
火星车原地转弯
6月1日,火星车WIFI分离相机拍摄着陆平台与火星车合影,相机记录了火星车后退移动和原地转弯过程,这是人类首次获取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的移动过程影像。根据WIFI相机视场、焦距等参数,工作人员规划了相机分离的位置和行驶路径,火星车行驶到分离点后,释放WIFI相机,后退至合影点,相机拍摄着陆平台与火星车正面合影,随后火星车进行转弯,侧身面对相机,拍摄着陆平台与火星车侧身合影。
在飞控人员的操控下,环绕器和火星车就像一对默契的搭档,一个在火星上纵横驰骋,一个在背后默默守护,共同托起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环绕器更是像信使一样,传递的信号奔波于地球与火星车之间,给人们带来一张张图片、一份份数据、一次次惊喜。通过这些数据,科学家们逐步揭开了这颗红色星球的面纱,使得人们对于火星的了解更进了一步。
2021年10月份,“天问一号”环绕器恰巧跟随火星运行到和太阳、地球三者成一条直线的位置上,出现了“日凌”现象,使它被迫和地面失联。为了让“天问一号”度过这一个月的外太空独自“历险”,飞控人员帮它做好了充分准备,有充足的信心使它顺利度过日凌。10月中旬的一天,经过了半个月的日凌干扰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天问一号”之间数据通讯完全恢复!看到遥测全部正常接收、指令全部正常发送的那一刻,飞控工作者们长舒了一口气,天问一号成功经受住了长“日凌”的考验!
科学探测,揭开“荧惑”神秘面纱
古人用“荧荧火光,离离乱惑”来描述火星,称之为“荧惑”。随着“天问一号”环绕器进入遥感使命轨道,中国人终于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揭开“荧惑”神秘面纱,这就要依靠“天问一号”搭载的先进科学探测设备。
其中,中分辨率相机主要用于完成火星表面全球成像,通过约260次对星下点区域的成像,我国已于2022年6月29日获取了覆盖火星全球的影像数据;高分相机用于对特定目标进行精细成像,完成了对多种典型火星地貌特征点及勇气号、毅力号、好奇号等多个他国航天器的拍摄任务,获取了大量高价值探测数据;“天问一号”还进行了上百次的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矿物光谱分析仪和次表层雷达的科学探测工作,获取的相关的科学数据为人类深入了解火星贡献中国智慧。
中分相机拍摄阿斯克拉山影像,直径456千米,高18千米,图像显示了阿斯克拉山顶的火山口特征,存在多个火山口坍塌事件。
中分相机拍摄南极冰盖影像,图像展示了火星南极极冠,研究认为火星两极长期和永久性的极冠主要由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和水冰构成。
接下来“天问一号”将继续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和科学载荷试验,并择机开展拓展技术试验,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开展先期技术验证。就在前几天,祝融号在火星北半球迎来了冬至时节,热心的网友们还不忘提醒祝融吃饺子。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两年长路漫漫,中国航天人用精心守护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未来风景无限,他们也必将用矢志奋斗,书写灿烂星河更加雄伟壮丽的诗篇!面对后续更为复杂艰巨的任务,他们将继续全力以赴,向着星辰大海的更深处进发,在逐梦太空的征程中奋力奔跑,走向无限可能的未来,拥抱璀璨无垠的星海!
4亿公里征途遥远
8分钟EDL过程惊心动魄
1921米火面巡视风光无限
回望“天问一号”两年来极不平凡的太空旅程
它为我们带来了全世界所意想不到的惊喜
它也为我们创造了属于我们的历史
而这个历史,依然在书写中
祝福天问一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