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2-9-21 15:00

你的快乐是如何发生的?脑科学专家带你走进多巴胺的“家”

9月17日,深圳理工大学(筹)、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主办的“解码脑世界”第一期——《解码记忆:大脑迷宫中的信息传递》如期播出,该科普活动也是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发起的脑科学进校园课程部分内容。课程主讲人王玉田深入浅出,从脑科学的角度出发,为中小学生带去了一场关于“记忆”的科普。


神经突触手拉手,记忆才能更持久
要认识“记忆”,首先要认识大脑中是什么在储存记忆。王玉田介绍,在人类的大脑中,储存记忆的关键结构被称为“海马体”,“通过对海马体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神经突触信息传递效率是可变化及维持的,这说明神经突触传递效率具有可塑性,而这种效率的可塑性,即为学习记忆的基础。”
为了让中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原理,王玉田以“说悄悄话”作喻,“如果想要神经突触传递得更好,那么就需要让说话的人(前一级神经元)‘说大声点’,让听话的人(后一级神经元)‘听仔细点’,神经突触传递便可以通过不断地交流进行调制。”


因此,提高记忆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大脑里掌管“记忆开关”的神经元突触齐心协力,在神经网中搭桥引路,创造新的神经回路。“就像在木桩上练功的小和尚,木桩越多,站得越稳,活动越灵活一样,我们大脑神经元突触间的链接越多,记忆力效率越高,记忆时长也会也越持久。”王玉田进一步解释道。



值得一提的是,年龄、心理压力、抑郁、饮食、睡眠等都会或多或少影响我们的记忆神经元的工作效率。
刺激、重复、联想、治疗,如何让记忆更“强韧” ?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记忆力呢?王玉田提供了几个方法。
办法一:施加外部刺激
王玉田介绍,这一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换个新环境,或是不断给大脑以新鲜感。例如把学习的区域从教室搬到大自然;多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学习一门新知识或新语言;让大脑大量分泌多巴胺……这都是让神经突触传递效率变强,提高记忆力的方式。
方法二:重复
科学研究证实,重复的记忆会促使突触后膜受体数目增多,进而使突触数目增多,增加神经间的信息传递。反之突触后膜表面受体内吞,进而导致突触数目减少,记忆消退。“因此,不断重复是提高记忆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方式。”王玉田表示,“但勤学苦练的间隙,也要学会放松偷懒,当好‘时间管理大师’,学会合理分配与新信息“相处”的时间,时不时给大脑来点新鲜感。”
方法三:联想
王玉田提出,联想指的是打造“记忆宫殿”,“通过我们的空间构造能力,利用联想和想象,将你想要记忆的事物有逻辑地‘放置’在你的‘大脑宫殿’中,用具像化的方式记忆看似毫无牵连的东西。”
方法四:治疗
王玉田在课上介绍,脑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开发临床药物,以改善阿尔兹海默症、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随后,他通过实验结果阐释道:“一个多肽可以通过阻止记忆消退中大脑突触后膜受体数目减少,以此来延缓记忆的衰退。多肽不仅可以延缓正常的记忆衰退,而且可以延缓由病变造成的记忆衰退,这一发现提示,人类或许可以通过注射药物延缓记忆衰退。”
在介绍完记忆的原理和加强记忆的方法后,王玉田进一步介绍了“编辑记忆”的可能性。“通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延缓,或者是消退记忆。但其都有一定的有局限。”王玉田解释道,“在‘解码并编辑记忆’这一领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解码脑世界”第一期,王玉田运用大量的案例、实验、比喻等,将大脑中关于记忆的“迷宫”悄然打通,带领中小学生领域了大脑中关于“记忆”的奥秘。
解码脑世界的旅程才刚刚开始,事不宜迟,一起解锁“解码脑世界”第二期!


你是不是容易对某种食物特别“偏爱”?又或者会对某一件事情“欲罢不能”?这些“偏爱”和“欲罢不能”可能是上瘾的前兆!大脑中有些神经元细胞可以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神经传导物质,会将让大脑兴奋的信息传递,信息传递过量便可能形成“上瘾”。
你为什么会上瘾?9月21日(周三)晚上7点30分,“解码脑世界”第二期——《解码成瘾:大脑中传递快乐的分子》将准时上线!
主讲人朱英杰介绍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200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年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2013-201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起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现为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执行主任、深圳市药物成瘾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孔雀计划人才B类;主要致力于药物成瘾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脑计划、国自然优青、国自然面上、深圳市杰青、深圳市学科布局等。
文:郑少纯 伍曼娜 孟倩羽 苏芊
图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的快乐是如何发生的?脑科学专家带你走进多巴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