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原标题:“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设立4项长期目标和23项行动目标
中新社蒙特利尔12月20日电:(记者 余瑞冬)由中国担任主席国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后于20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结束。会议已于19日凌晨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及相关一揽子文件。据记者了解,该“框架”设定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4项长期目标,以及计划最迟在2030年完成的23个以行动为导向的全球目标。
“框架”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福祉和健康的地球和所有人经济繁荣的基础。但生物多样性仍在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恶化。大约100万种物种已濒临灭绝。若不采取行动,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而现在已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水平快几十、甚至几百倍。具有最大全球影响的自然变化的直接驱动因素依次是:土地和海洋利用的变化、对生物体的直接利用、气候变化、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
“框架”的愿景是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即“到2050年,生物多样性受到重视、得到保护、恢复及合理利用,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实现一个可持续的健康的地球,所有人都能共享重要惠益”。为实现此愿景,“框架”提出,2030年之前,须采取紧急行动停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使自然走上恢复之路;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确保公正和公平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
“框架”为2050年确立的四项长期目标的主要内容为:
一,在2050年之前维持、增强或恢复,大幅度增加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和复原力;
制止已知受威胁物种的人为灭绝,所有物种的灭绝率和风险减少10倍。
二,生物多样性得到利用和管理,自然对人类的贡献得到重视、维护和加强,恢复目前正在下降的生态系统,支持可持续发展。
三,利用遗传资源、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以及与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所产生的货币和非货币利益得到公平和公平的分享,包括酌情与土著人民和当地社区分享。
四,所有缔约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最不发达国家等,都有充分的执行手段,包括财政资源、能力建设、技术和科学合作,以及获取和转让技术,逐步缩小每年7000亿美元的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
该“框架”设定了23个以行动为导向的全球目标,且须立即发起每一项行动目标中规定的行动,最迟在2030年完成。其中部分目标包括——
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区域得到有效恢复,以增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生态完整性和连通性;
确保和促使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区域,通过有效保护措施至少恢复30%;
采取紧迫的管理行动,停止人为导致的已知受威胁物种的灭绝,实现物种特别是受威胁物种的恢复和保护,大幅度降低灭绝风险;
防止引入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将其他已知或潜在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和定居率至少减少一半,并消除或控制岛屿等优先地点的外来入侵物种;
将所有来源的污染风险和不利影响减至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无害的水平,包括将有关使用农药和剧毒化学品的风险减少至少一半,并防止、减少和努力消除塑料污染等;减少全球消费足迹,将全球粮食浪费减半,大幅减少过度消费,大幅减少废物产生;
逐步取消或改革每年至少5000亿美元的损害生物多样性的补贴,同时扩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积极激励措施;
每年从所有来源筹集至少2000亿美元相关资金,以执行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其中,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转型国家的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国际资金流量,到2025年达到每年至少200亿美元,到2030年增至每年至少300亿美元。
除“框架”外,会议还通过了与之相关的监测框架、关于资源调动和技术科学合作及支持其执行的决定、关于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的决定、关于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的决定等。会议要求全球环境基金尽快建立一个特别信托基金,以支持“框架”的实施。(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