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巨的和平路
作者:鸣笛(原载于《世界日报》)
假期中与朋友聊及本地的情况,关注着在南部西密杉弥示省多地遭受被洪水淹没的灾情,米马洛巴地区、米骨地区、东未狮耶地区、三宝颜地区和北棉兰佬地区同样传出灾情。因地理位置的关系,菲律滨被列为最易受灾的国家之一。话题又谈到菲律滨共产党创始人扶西•玛利亚•施顺(Jose Maria Sison)本月中在荷兰乌特勒支病逝。本地好些舆论对他都有较好评价,作为一位坚定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者,他的影响力很难受到低估和否定。
我的阅读能力是“有限公司”,而且社会接触面也有限,在香港时也由于英语水平差,功课压力大,那时中国大陆正是文化大革命,其时世界各地反越战,北京标榜是“世界的延安”。香港《大公报》也出版了英文版,还曾出版一本英文版的《菲律宾社会与革命》。据说那是1969年扶西·玛利亚·施顺使用笔名阿马多·格雷罗(Amado Guerrero)在菲律宾大学的学生报The Philippine Collegian上发表的《菲律宾社会与革命》(PSR)一系列文章,至少再版了六版。
《菲律宾社会与革命》(PSR)被认为是菲律宾群众运动中几代积极份子和社区组织者的“革命路线图”。曾是菲大学生的施顺和他的同时代人,他们前往国会扰乱和破坏反菲律宾活动委员会的听证会,该委员会正在骚扰和标记质疑现状的菲律宾人。1964年,施顺和他的UP同龄人已经能够吸引许多其他大学和学院的优秀学生的想像力和承诺。他创立并主持了Kabataang Makabayan,这是激进主义团体的始祖。后来成立了菲共和新人民军游击队,进行武装斗争。
1986年老马科斯下台后的历届政府都尝试与菲共和谈,甚至于1992年蓝慕斯执政时期在海牙签署了《海牙联合宣言》,可是以失败告终。而杜特地被认为是最真诚地同情共产主义运动的总统,年轻时对社会主义思想有吸引力,并且他任命了几位知名的左翼份子进入他的政府,他曾经是施顺的学生,后来讵料演成一场隔空骂战,取消与菲共的所有和谈。
和平路异常艰巨,有人认为施顺在老马科斯第一任总统任期内发起了叛乱,最理想是由小马科斯决定性地结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