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葱暴涨到“菜篮子工程”
作者:小刚(原载于《世界日报》)
洋葱价格暴涨成为眼下菲律宾民众最关注的话题。到底这波洋葱涨潮发生的根源是什么?老百姓似乎并不想去了解,尤其是那些标榜高大上的分析,他们根本无心关注,你带逼格的谈洋葱价格的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没人想听,他们只知道“菜篮子工程”是政府必须重视的头等大事,尤其在这个物价腾飞的时期,他们连最主要、最起码的食品都买不起,心中的怒火自然巨大!
作为一国首脑的马总统,身兼农业部长这一关乎民生的职务,他能不能扭转洋葱暴涨的局势,并让老百姓买得起这种堪比黄金价的玩意,端看他的能力了。实在不行,就应该尽快把这次访问中国签署的协议落实,将洋葱种植纳入菲中合作项目,改变洋葱危机的局面,让消费者能吃得起本来就应价格低廉的洋葱,并借此提振本国“菜篮子工程”。
其实,所谓“菜篮子工程”,是每个国家的政府都要直面的民生工程,像人口大国的中国,早在1988年就提出了建设“菜篮子工程”。当时一期工程即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民众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已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据数据显示,除奶类和水果外,其余“菜篮子”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中国的菜篮子工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3年底。这个阶段首先提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其特点是城市的副食品基本得到解决。第二阶段是从1995年起到1999年底,这一时期是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2009年底。这一时期进入菜篮子快速发展阶段,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的阶段。第四个阶段就是从2010年初中央1号档案开始,该档案着重提出了体制与机制建设问题。
毕竟,改善民生,政府有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