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3-6-4 10:58

ESG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需兼具特殊性和标准化

近日,由富达和经济学人集团旗下Economist Impact共同编写的《中国企业的ESG实践》发布,报告显示,中国上市公司对ESG的接受程度和ESG意识表现出成熟稳健的发展态势,这将继续推进ESG在中国市场的提升。同时,由新华网主办、新湖财富协办的“中国**财富管理行业ESG蓝皮书发布会”举行,蓝皮书紧密结合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制定了该行业的ESG内涵、原则、体系、评价方法等。企业ESG信息披露情况如何、企业ESG评价评级工作如何展开等问题再次引起市场的关注。
1.ESG已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和评价标准
ESG是从环保和责任投资等理念中逐渐发展而来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公众环保运动兴起,抗议企业因过度追求利润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随着环保运动影响力逐步扩大,相关机构逐步开始关注环保问题。1992年,联合国举办环境与发展会议,率先提出《21世纪议程》,倡导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成为世界范围内注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开端。与此同时,资本开始在投资中强调劳工权益、种族及性别平等、商业道德、环境保护等问题,并在决策中重点考量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1997年,由美国非盈利环境经济组织(CERES)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发起,成立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系统地将可持续发展报告涵盖了ESG三部分。2004年,联合国提出ESG理念;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UNPRI)发布,ESG在全球得到快速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在绿色环保、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而非单纯的财务指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高增长高消耗的模式已不再适应现阶段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成为各个领域及相关行业企业的必然选择。尤其是随着气候变化、贫富差距等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严峻,ESG议题也逐渐受到各国机构的重视,ESG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开始获得企业的认同。“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步伐日益加快。ESG聚焦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绩效,已经成为衡量公司发展可持续性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价值体系。
国内ESG信息披露逐步提高,由鼓励、建议慢慢转为强制责任。2006年,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开始提及上市公司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2008年,我国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将社会责任引入上市公司,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愿披露社会责任的相关制度建设。2012年,香港联合交易所出台《环境、社会和治理指引》,并于2015年底将一般披露责任由“建议披露”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2018年6月,A股正式纳入MSC新兴市场指数和MSC1全球指数,国际资本更为重视国内上市公司的ESG内容披露。
2018年9月,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首次确立我国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ESG 信息披露方面的政策密集出台,2020年12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基本形成。2022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体系。
2.企业ESG披露意愿上升,但ESG制度体系仍需加快完善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ESG披露上积极性有所提高,企业ESG参与意愿增强。Wind数据显示,2020-2022年,发布ESG相关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021家、1138家和1450家,分别占当年A股上市总数的24.7%、24.3%和28.5%,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另外,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2022年度ESG报告与年报同时披露公司占比超98%,同步率创新高,较上一年提升4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显示,2022年度A股公司ESG报告披露时间较年报平均滞后仅20天左右,ESG报告披露严重滞后年报的公司数量大幅减少。2020年度平均滞后近80天,2021年度平均滞后76天左右。
另一方面,由于起步较晚,我国ESG发展与国际主要国家水平相比仍相对落后,在数据获取、信息披露和行业标准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国际交流中缺乏话语权和影响力,ESG生态和制度体系仍需加快完善。当前,我国ESG仍存在机制尚未建立、ESG信息披露比例较高但质量不高、ESG评级偏低且不够重视、ESG缺乏统筹推动及专项引导等问题。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执行院长柳学信看来,首先,我国ESG仍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目前国际上主流的ESG相关信息披露体系包括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标准、SASB(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标准等,但国内企业ESG披露形式多样,质量参差不齐,不少企业仍将ESG内容划归为社会责任报告。其次,我国与ESG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没有明确、规范的ESG信息披露的政策要求,还没有形成有利于企业践行ESG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最后,企业ESG发展意识和行动不够。企业没有认识到ESG的重要性,没有将ESG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缺乏相应的制度和人员来践行ESG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没有相应的人员来专门负责ESG信息披露,也没有能力来披露相应的ESG信息。
今年4月,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和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这是我国证券市场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预计这将提升更多企业、拟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的积极性,加快推动我国ESG事业的发展。实行全面注册制后,监管机构不再对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核和判断,企业上市之初就公开各项资料,这为其未来定期的财务和ESG信息披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也意味着ESG信息披露更加重要,ESG信披既能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提高市场效率,同时也有助于监管机构加强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更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3.ESG评价方法需要兼具特殊性和标准化
构建符合我国发展要求和特色的ESG评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推动各领域相关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ESG评价是ESG生态的重要基础,通过构建ESG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完善ESG数据指标、引导企业完善ESG报告内容和信息披露制度。一般来看,ESG 评价的工作流程大体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数据采集和归纳,二是建立评级模型、指标选取、权重设置和形成评级结果,三是根据评级结果设计指数化的评价产品。
当前,国内ESG信披和评价没有统一标准,目前国际上主流的ESG相关信息披露体系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标准、SASB(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标准等,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评价体系和Thomson Reuters评价体系,这些评估标准的指标参考依据主要为GRI、ISO26000等国际通用的准则,也有评级机构自身设定的一些评级要求。国内方面,ESG 评级体系呈现多元发展的局面,有华证ESG 评级、中证 ESG 评级、Wind ESG 评级、嘉实 ESG 评级、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 ESG 评级等。
一般而言,ESG评价指标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企业ESG评价标准尽可能参考其他国际标准和框架,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全球报告倡议(GRI)指南、国际一体化报告框架(IIRC)和SASB指南,以确保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二是完整性原则。ESG评级是一个丰富多元的评级体系,因此应尽可能反映出企业本身、利益相关方的情况,主要指标应尽可能覆盖,呈现出企业当前ESG情况,也勾勒出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全面反映企业的ESG发展情况。三是实用性原则。ESG评价指标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多个方面,相关指标数据的采集、搜集、计算和可比性情况不一,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注意指标的可获得性和可比较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评级体系,在评级流程上大体相似,但在指标体系上的差异较大。其中,如MSCI ESG评级对各个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和机遇的管理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和评级,评级共分为7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到CCC。主要评估目标企业以及所在行业面临的重要的ESG风险和机遇因素、目标企业受这些重要ESG因素的影响程度、目标企业如何管理重要的ESG风险和机遇、目标企业ESG整体表现以及和全球同行对比情况。而Wind ESG评级体系分为两个部分和四层指标,共计涉及超2000 个底层数据点。两个部分分别为管理实践评分和争议事件评分。四层指标分别为底层数据点、具体评价指标、实质性议题和三大维度。管理实践评分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价公司在长期经营视角下,公司的 ESG 绩效水平。争议事件评分则用于评估短期 ESG 风险事件对于公司基本面的影响。
天风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提出,不同评价体系的考察范围和底层指标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对争议事件和风险敞口的处理认定也各有特色,所以不同评价体系往往会得出不一致的公司ESG评级,这使得投资者难以准确区分公司ESG表现的优劣。《中国**财富管理行业ESG蓝皮书》中也提出,“简单套用广义ESG理念在实践中可能水土不服,践行ESG理念需要深入考量行业特殊性”。如中证ESG评价方法在大的框架上尽量兼顾国际共识,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选取了更适宜的指标。比如在社会维度,将国外比较看重的社区议题,替换成国内注重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议题。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编辑 白华兵 校对 赵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ESG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需兼具特殊性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