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极寒一夜:在田野烧起麦秆,抱团取暖|深度聚焦
记者/李晶晶 实习记者/李佳蕙 安然然 何欣欣编辑/刘汨
甘肃6.2级地震震中搜救现场 图源新华社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多位震区受访者告诉北青深一度,抵御严寒是眼下最急迫的问题之一。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中,无家可归的人们只能聚在田野上,烧起麦秆抱团取暖。还有一家7口,依偎在一辆汽车里度过一整晚。一些救灾物资正在运抵震区,但因为数量有限,帐篷被优先用来安置老人孩子。
据央视新闻消息,经各方面全力救援,积石山县88.36%用户已恢复供电。截至19日16时,650顶帐篷、4080床棉被褥、1604套折叠床、3120件棉大衣、5000双棉鞋、300套火炉等应急救灾物资已运至积石山县。
一位救灾专家表示,目前大批应急物资已在运输途中,相关问题在未来两天应该能得到极大改善。未来更需要关注的是,灾区群众如何度过漫长冬天的中长期需求。“寒冬季节还要持续三个月,那时才是真正难熬的时候。”
医院对伤员展开救治 | 新华社
零下15℃的惊魂未定
感受到地震来袭时,索艳正准备去倒泡脚水。她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街道上拥有一栋四层小楼,在一楼开了一家化妆品店,晚上她和奶奶住在四楼。
周围的一切开始东倒西歪,屋内的灯突然灭了,索艳回过神来,“感觉到自己好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了,是地震!”
虽然索艳也曾经历过地震,但从来没像这次一样。“以前最多就是窗户在哗啦啦地响,但这次好像会直接把人推倒、撞倒。”她形容自己瞬间就定在了原地,走也不是,站也不是,动也不是。“当时的感觉就是天塌了。”
索艳想起房间里的奶奶,耳聋,也不会说话。她返回去,在漆黑中摸到了手机,打开手电筒,把奶奶从床上拉了起来。两个人连袜子都没来得及穿,只穿起鞋子,就跑了出去。
说是跑,事实上是爬。“下楼的时候,感觉整栋楼都在晃,站都站不稳。”幸运的是,索艳的四层小楼最终没有彻底倒塌,她和奶奶顺利来到了楼外的空地上。
到处是从楼房中逃出来的人,有的人披着床被,在地上哭,娃娃们躺在地上,盖着薄毛毯。索艳拉着奶奶一路走,一路看到的都是哭着喊着的人。“晚上真的太冷了,我还没穿袜子。”
正在青海西宁的儿子给索艳打电话,形容她“一直在哭,说话也说不清楚,像傻掉了一样。”儿子匆忙从170公里外赶回了家。
没有地方去,索艳一家在外边待了一整晚。温度实在太低,零下15℃,儿子把周边干枯的树木点着了,生火取暖,大家一起围坐在烧着的树木旁,稍微暖和了一些。“很多人都在烧东西取暖,轮胎、垃圾、树木,什么都有。”
经过这一晚,索艳又哭又喊嗓子哑了,总是不自觉地发抖,老人受到惊吓,面色发黄。第二天驰援的物资到了,在镇上广场统一发放面包、泡面,但索艳一家的惊吓仍旧没有散去,没有胃口,到19日下午3点,他们除了早上向朋友讨的两块馍馍之外,什么都没吃。
索艳回去看了自己的房子,整个墙体已经倾斜,外部墙皮脱落了很多。进入屋内,里面已经面目全非,喜欢喝茶的她看着平时用的茶碗碎在了地下。索艳担忧这栋小楼变成危房,再也没法住。“这是我贷款七八十万买下的,现在贷款还没还完。”
索艳一家得到的坏消息不止来自房子,他们得知至少有8位身边的亲戚已经在这次地震中遇难,有人前两天还在和她在说话,一夜之间就没了。
在积石山县大河家蛋皮核桃种植合作社,还没卖掉的10吨核桃连同库房一起埋在了废墟里。
但更让负责人吴作鹏痛心的不是经济损失,而是员工的伤亡。在地震发生一小时后的一次余震中,一名员工被房梁砸中当即身亡,另一名被送往医院,也在早晨抢救无效去世。
“余震发生时,他进去想把机修设备抢出来,结果发生了这种事。”地震次日,吴作鹏赶回离大河镇5公里的家中,听到村里伤亡超过了百人,平日相熟的邻居也去世了,“逃跑时被房屋砖块砸中了。”12月19日下午4点,震后的第一场葬礼在村子里举行。
消防官兵对现场进行搜救 图源新华社
烧起麦秆,抱团取暖
韩平在大河家镇镇中心经营一家烤肉店,平常营业到凌晨两点。地震发生时韩平正在招呼店内的30多位客人,“当时听见‘砰砰砰’的巨响,看见屋内桌椅摇晃,几乎同时电断了。我和客人们跑到马路上,街上人很多,很多人没来得及穿衣服就跑了出来。”
韩平的烧烤店距其居住的四堡子村1.7公里,由于担心余震,韩平在马路上站到天亮才开车回家。沿途他看见不少山体出现了滑坡现象,滚下来的沙土占去了一半车道,也有村中小路被坍塌的房屋完全阻断,19日上午开始有推土机陆续抵达开路。
到了村子里他才得知,在前一晚零下十多度的低温中,村民们从家中搬出棉被,全村人一起聚集在苞米地里睡觉,靠点燃苞米杆、麦秆取暖。而在居集镇居集村,一位采访对象告诉深一度,在剧烈的晃动中,他带着妻子儿女7口人钻进自家汽车,开到一处空旷地避险,附近还停了七八辆车,他们一家七口人挤在车里,开着暖风度过了一夜。
在震区负责协调工作的甘肃厚天应急救援总队总队长史万锦告诉深一度,目前一些地区的救援工作已经结束,转入过渡安置阶段。“主要面临还是取暖问题,物资不够,需要棉帐篷、棉被这一类的东西,估计这一两天就能慢慢缓解。”
12月19日晚8点,震后第二夜,当地气温降至零下16℃左右。韩平说,四堡子村一共800户居民,以老人、孩子为主,目前仍没有分到安置帐篷,村民聚集在村中广场和学校操场上靠烧麦秆取暖,“听说是因为交通问题,物资仍然送不进来。睡觉肯定是睡不了,只能是大家挤在一起,暖和一点。”
另据深一度了解,距离四堡子村3公里的康吊村共120余户村民,目前共分到18顶安置帐篷,搭在平日村民晾晒苞米、小麦等粮食的空地上,一个帐篷里最少有17个人,最多有20多个人。当地人说,为数不多的帐篷优先分给了老人和小孩,还有二三十位青壮年聚集在广场上搓手、哈气等待安置。
据央视新闻,截至19日16时,650顶帐篷、4080床棉被褥、1604套折叠床、3120件棉大衣、5000双棉鞋、300套火炉等中央和省级应急救灾物资已运至积石山县。 据 媒体报道 , 在受灾最严重的大河家镇,最大的临时集中安置点已经安置了900多名受灾群众。入夜后, 帐 篷内气温维持在21℃左右。
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郝南认为,按照目前的物资调配情况,目前很多如帐篷等应急物资都在运输途中,相关问题在未来两天应该能得到改善。未来需要关注的是灾区群众如何度过漫长冬天的中长期需求。“在评估房屋是否能住、有多少不能住后,梳理如炉子、燃料、煤等御寒物资需求也是非常必要的。”
帐篷被优先安置老人妇女和孩子 受访者供图
加固房屋尤为重要
中国地震局19日凌晨发布消息,积石山县18日深夜发生的6.2级地震,震源机制为逆冲型破裂,此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地震,余震衰减基本正常。地震部门正在进一步密切跟踪研判。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分析认为,甘东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属于南北地震带组成部分,推测发震断层为北北西向拉脊山断裂。“青藏高原经常有这种震源为10公里左右的浅层地震发生,因为青藏高原地下温度比较高,能够孕育发生地震的弹性地壳厚度相对东部地区要薄,地震震源浅,所以地震破坏力会更强。”
徐锡伟认为,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房屋抗震性能差、震区人口相对密集和时值深夜来不及躲避有关。地震的烈度不仅与地震释放能量(即震级)、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有关,也与震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特性有关。
他举例说,1989年的大同阳高6.1级地震极震区烈度达到9度,“那时的房子相对来说比较差,所以极震区的一个村全部塌掉了。”这次6.2级的地震,极震区烈度大致为8级,由于地震发生在人群房屋聚集区,很多又都是农村的老房子,建设质量和抗震性能比较差,造成倒塌、伤亡较多。
据震区当地人介绍,随着经济发展,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部分村民开始翻新房屋,改建成了砖木结构、砖混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这次地震发生时,相比传统土木结构的民居,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受灾程度普遍轻一些。韩平说,这是他第一次经历这么猛烈的地震,“家里老人说,往上数五辈人都没见过。”
四堡子村以农村自建房为主,房屋比较老旧,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大部分墙体严重开裂、墙皮完全脱落,不少老砖房坍塌。同时村中人员伤亡严重,韩平称:“同村死了一两人、三四人的人家都有,到现在还联系不上他们的家属。”
“地震造成了这些年久失修房屋毁灭性坍塌。”在大河家镇救援的甘肃蓝天救援队救援中心副主任颜伟也指出了农村老旧房屋的抗震问题,“村里有很多百年以上的土墙,很多都坍塌了,一些翻新的砖墙,也有倒塌现象。目前村镇受损面积大概能达到70%-80%,危房比例能达到40% -50%,不能住人。”
“这次地震也给我们一个教训,在地震频发的危险区,新造的房子一定要按照抗震设防标准来建,也要对没有达到标准的老旧房屋进行加固。”徐锡伟说。
据国家消防救援局官方微博消息,截至19日14时30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2042人、381车、37犬前往救援。其中,1417人、252车、21犬已抵达灾区,在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组和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目前,甘肃、青海灾区现场消防救援力量对7个镇、30个村、53个社区、2723户进行全面排查搜索,营救被困人员74人,疏散4298人,摸排危房885间、地质灾害隐患点73处,搭建帐篷209顶,排危除险497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除郝南、徐锡伟、颜伟、史万锦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 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胡淑丽_MN747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