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3-12-22 10:06

震后被泥沙淹没的村庄:泥浆结冰,搜救人员凭最后一通电话判断失联人员位置

红星新闻记者丨王语琤 李雨果 实习生丨关留博 张宇轩
责编丨冯玲玲
12月19日凌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金田村,正在院子里和家人一起躲避地震的杨先生,突然听到大树倒下的声音。随着一面院墙倒塌,泥水从四面八方向他们涌来。杨先生大喊“快跑!”一把抱起6岁的小女儿就往外跑。跑到相对安全的大街上,杨先生回头一看,妻子、母亲、外婆和一个在家里暂住的亲戚都没了踪迹。
据央视新闻报道,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后不久,民和县中川乡的金田村和草滩村,由地震引发了“砂涌”现象,大量房屋被淤泥包围、冲毁。截至12月20日20时56分,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东市22人遇难、198人受伤,12人失联。
在金田村和草滩村,搜救队员们凭借失联人员最后一通电话留下的信号,结合村民的指认,确认了5个搜救点位。为了尽快抵达失联人员的所在位置,搜救队员们一块接一块地铺设浮板,走向淤泥深处;多台挖掘机密切配合,紧锣密鼓地开展救援工作。“村民们就在旁边看着我们。我们最大的心愿,是能尽早找到失联人员。”在金田村参与搜救的国家消防救援局青海机动队伍队员王律说。


▲多台挖掘机在救援现场作业。
围墙被冲倒下,灰尘遮住视线
泥巴水瞬间涌到村民跟前
据新华社消息,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青海海东民和县与甘肃积石山县接壤。金田村位于民和县南部,较为靠近震中积石山县柳沟村。
地震发生后,金田村民杨先生和妻子、6岁多的女儿、父亲、母亲、82岁的外婆、一名暂住的亲戚共7个人跑到院子里避险。
突然,杨先生听见大树倒下的声音,院子里的墙也倒了,巨大的灰尘遮住了他的视线。灰尘散去,杨先生看到大量的泥巴水已经涌到了面前。杨先生以为又地震了,大喊“快跑!”一把抱起女儿往外跑,杨先生的父亲也跑了出来。
跑到大街上,杨先生把女儿放下,赶紧往回跑,站在家附近的一座房子上,寻找失散的家人。他看到泥水不断地往家里灌,他大喊着家人的名字,可是一个人都没有看到。
杨先生所在房屋的大门即将被泥沙堵住,他只好离开,回到大街上。杨先生的妻弟开车赶来,杨先生把孩子交给妻弟,让他把孩子带到安全的地方去。
一群青壮年村民赶来,想救出被埋住的人。但他们很快发现,埋住房子的泥沙松软湿滑,脚踩进去就很难拔出来,寸步难行,只好等专业的救援人员尽快赶到。
大约过了1个小时,杨先生回到屋子附近,看到已有消防员抵达现场。杨先生家有两层楼,泥沙把一楼完全淹没。杨先生看到,消防员找来木板、帆布,一块接一块地铺在泥沙上,以便让救援人员进入泥沙深处施救。村民沿着救援人员搭好的通道进入,指出被埋亲人大概的位置。
杨先生得知,那天晚上,二舅家的房子被泥沙完全吞没,一对夫妻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全部失联。
泥沙奔涌过后河沟被填满,两岸树木倒塌
村民自发前来帮助救援
据央视新闻报道,地震后,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发生局地“砂涌”。截至12月20日20时56分,地震已造成海东市22人遇难、198人受伤,12人失联。
12月19日下午,民和县中川乡草滩村干部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村里仍有7人失联,其中有3位75岁以上的老人,2人40多岁、2人50多岁,当地正组织搜救。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2月19日下午,金田村村干部吴芬梅告诉记者,金田村有13人失联,一户为5人失联,另外两户均为4人失联。吴芬梅介绍,金田村共1836人,414户。
金田村和草滩村相邻,两村以一条用于灌溉的小河沟为界。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村民们沿着河沟查看发现,泥沙从附近一座不算高的“小土包”滑坡而来,沿着小河沟奔流而下,在两村交界附近,河沟变窄,泥沙遇阻后向金田村、草滩村涌去,吞没了河沟两岸村民的家园。


▲泥沙沿着河沟涌向两个相邻的村庄。
12月20日,泥沙奔涌过后的河沟两岸可以看到有不少树木倒塌。十几米深的河沟被泥沙填满,泥沙表层的水已经结冰。
失联者的家属们守在搜救现场附近,等待亲人的消息。救援人员为他们搭起可供避寒、休息的帐篷。帐篷里不时传来悲伤的哭泣声。杨先生一家也住在那里。
地震发生时,杨先生15岁的大女儿小杨在县城的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疏散避难。19日中午,小杨给爷爷打了个电话,才知道家里被埋了。小杨心里着急,马上请了假往家赶。
来到家附近,小杨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小杨找到爸爸,看到爸爸在哭。小杨不相信被埋的家人们去世了,她想,她们只是被困住,暂时失踪了。
12月19日晚上,杨先生家被埋的4人全部被找到,随后被确认遇难。小杨听到家人们开始商量买棺材的事,才意识到,妈妈她们真的遇难了。
在家属们的帐篷旁,许多金田村的村民自发前来,尽己所能为救援出一份力。村民韩女士和几名女子一起,架起一口锅,把刚煎好的冒着热气的饼送给搜救人员和受灾村民。地震发生时,韩女士和家人都跑到了村里的广场上,逃过了“砂涌”带来的泥沙。
待可怕的巨响平息下来,韩女士回到房屋附近,看到曾经居住的家园被埋在了泥沙下面,家门口被淤泥死死堵住,听说有几户人家被埋,“心里特别特别难受。”由于不敢回家,韩女士和家人搬到未受灾的亲戚家暂住,“七八个人挤在一张床上,或者在车上睡觉。”
最后一通电话帮助确定救援点位
搜救人员与淤泥、严寒争分夺秒
地震发生后,国家消防救援局青海机动队伍(以下简称青海机动队)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现场。12月19日凌晨3点左右,青海机动队200名训练有素的队员抵达金田村,开展搜救工作。12月20日下午,青海机动队员王律向红星新闻记者讲述了现场救援情况。
王律告诉记者,抵达现场后,队员们意识到,当地不仅发生了地震,还发生了次生灾害。淤积在现场的泥沙大约有4米厚。低矮的平房被完全淹没,两层楼高的房屋一楼被淹没,只有二楼露在地表。情况复杂棘手,亟需调配大型机械设备支援。
松软潮湿的泥浆让人寸步难行。为了前往失联人员所在的区域,队员们找来木板、麻袋,一块接一块地铺设起一条救援通道。铺设工作从凌晨4点左右开始,直到次日中午才结束。为了争分夺秒搜救,队员们当晚就用铁楸开展挖掘工作。人工挖掘困难重重,王律和队友们一天一夜没合眼。150名队员以20人为一组,轮流进入搜救点作业。剩下的50余名队员负责保障工作,确保救援队在灾区中自给自足。
12月19日上午,挖掘机等大型机器入场,搜救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搜救采取“人机协作”的方式,挖掘机在淤泥中翻找,一旦发现失联人员,队员会立刻上前开展救援工作。150名队员不再轮班,全部上阵,时刻紧盯现场救援情况。
泥沙冲毁了楼房,覆盖了地表。淤泥太厚,难以用生命探测仪或雷达寻找失联者。那么,救援人员如何判断失联人员所在的方位?
王律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大约10分钟左右后,泥沙涌进村庄。在这10分钟的间隙里,一些失联村民给家人打出了最后一通电话报平安。根据通话信号留下的定位,搜救队设置了5个搜救点,再加上村民的指认,有的放矢,展开精准救援。其中,1号、2号、4号点位位于金田村,3号、5号点位位于草滩村。
“不过,也不排除泥沙冲击力太大,把人冲向百米开外的下游的可能性。”王律说。
王律介绍,青海机动队主要负责1号和2号点位的搜救工作。1号点位是杨先生的家,随着4名遇难者的遗体被发现,1号点位的主要搜救工作已基本完成。


▲2号点位,一栋黄色的民房只有二楼露在地表。
在2号点位,一栋黄色的两层楼民房的二楼露在地表,一楼被淹没在泥浆中。二楼墙壁上,糊着大约1米高的淤泥,泥沙从敞开的房门灌进屋内。房屋附近的泥浆上面,漂浮着2床被褥。在附近,几根木头从淤泥中翘起,那是一栋平层老房子的房梁。截至12月20日下午,泥沙之下,有4名村民被埋失联。
4名失联人员中,一名老太太已近百岁。两层楼的黄色民房是新建的房子,老太太平时住在隔壁的平层老房子里。地震刚发生时,有家人和老太太通了电话,问候平安。然而,10分钟后,家人就和老太太失去联系。新房是框架结构,较稳固,而老房子被泥浆完全损毁。救援人员在老房子的位置挖掘时,看到了损毁的房梁和散架的衣柜。20日,老人的家属通过救援人员搭建的通道进入二楼,取出老人的部分物品。
4号点位是一栋平房,大部分房体都被掩埋了,只露出一个屋顶。有一家5口在里面失联。
王律告诉记者,截至12月20日,2号点位已配备了4台挖掘机,4号点位约有6台挖掘机。2号点位的房屋与4号点位的房屋相望。挖掘机分别从2号点位和4号点位开始,往中央挖掘,互相配合将两个点位贯通,挖出一条可以通行的搜救通道。
松软和湿滑的淤泥,加上冬季夜间寒冷的天气,是救援工作最大的挑战。“第一,淤泥体量大,深度深,含水分多,松软湿滑,易塌陷。有的挖掘机齿轮全都陷进了淤泥里,需要把挖铲伸向前,拉着机身艰难前进。第二,天气寒冷,最低温度达零下16度。救援人员需要一边施救,一边忍受严寒的侵袭。”
早晨,泥浆表面会结约5厘米的冰,泥浆表面变硬,人可以直接踩在上面行走。但随着气温回升,冰层融化,加上人员走动,泥浆会再次变得松软,一不留神就会踩进淤泥里,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把脚拔出来。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队员们全力搜索的决心不会动摇。“村民们就在旁边看着我们。我们最大的心愿,是能尽早找到失联人员,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王律说。
               
               
               
                  
                  
                  责任编辑:朴琳清_NBJS2470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震后被泥沙淹没的村庄:泥浆结冰,搜救人员凭最后一通电话判断失联人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