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4-1-4 12:35

用一句话评中国股市:中国的语言不够丰富



  自从经济工作会议后,有些东西明确了,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专家们突然感觉一切都没什么可谈的,民营那点事儿再去说也没多大意思,几乎所有具体问题都提到了,那就等待有实效的措施吧。说的很清楚了:先立后破,而不是去改变规则。
  有一种感觉,头条君的注意力转向了股市。
  大家有什么愤怒,有什么不解,有什么抱怨,有什么失望,有什么梦幻……,都一起奔向股市吧。
  然而头条君让我用一句话评股市,我的感觉很矛盾,因为它太令人无语。


  最好的选择是不评价,好坏不论,刘纪鹏那种极端的表述固然不可取,老胡那种誓与股市共存亡的兴奋也不必要,股市不是理论性的,它也是个技术活。
  只是有一个感叹。
  人人都奇怪,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怎么中国的股市就反映不出中国的经济?其实,这是认知中国经济与股市极大的误区,中国的股市还真就是中国经济的写照:它越来越庞大,而股民越来越不赚钱;这难道不是晴雨表吗?我们衰退了吗?没有,我们越来越强大,股市上千百万的投资人(韭菜们)如何,是不是都存在着修复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问题,这不就是中国经济吗?


  老胡也成了中国股市中的“自己人”,投下50万,赔了5万,明显受了刺激,一改灰色底板的风格。我相信,他也越来越理解中国经济一亿五千万的投资人,他们会不会也成为韭菜,抑或就是韭菜?
  中国经济很庞大,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专家们不停在测算总量超美的周期,从2023到2025、2027、2029,现在最新的预测是2030年,不能说中国经济不庞大;我们的GDP增速守住了5%,这么庞大的经济体,能守住5%的增速,也是不得了的事。
  中国股市也很不得了,最近网传有六个第一,融资世界第一,日成交量也刷新过记录,不能说不庞大,可就奇了怪了,它有一种魔性,散户就是不赚钱,为什么?问题不在股市的体量有多大,在成长性,用经济工作会议的大视角去解读,那就是要高质量地发展,高质量就是成长性。


  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是一样的,一个急待调整的问题,就是解决大而不强,大而不富,这个问题不再展开谈了,还是回到股市。
  股市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你姓公,是国企;还是你姓私,是民企;它们的人民性,对社会的贡献,在本质上完全一样,这个道理也完全适用于中国经济。
  股市还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市场经济的理论模型中,竞争不是来自劳动与资本,因为股市可以说是经济的抽象模型,只留下了交易与流转的本质要素,完全的价格体系与资本供求关系做调节;市场经济的残酷性体现在大资本与小资本之间。在这种意义上,二亿股民都是小资本家,不幸的是,不要以为资本家很了不起,他们绝大多数都将是被反复收割的“韭菜”。资本很可恶吗?不,也很悲惨。


  一定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股市,我完全无感,最近主流媒体反对唱衰,倡导唱光明,我紧跟,我只用一个字形容中国股市:涨。
  这么有信心,真话假话?
  有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胡锡进的,他说了,如果50万入市资金赔的只剩五万,就跳楼。他炒的不是股市,是对政策的信仰。政策一定会强推股市吗?一定会,因为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化债的周期,我们谈安全性,在一个化债周期中,最大的安全性就是民生。如何稳住民生,股市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个理由。
  也可以说是中国式的交易原理,中国股市不是双向交易,这决定了它在缺少整体成长性的状态下,必须先砸空,否则是拉不起来的;用缠师李彪的话来说:跌是爹。所以,中国的股市不怕跌,就怕涨,很多人不是赔在下跌的趋势中,而是赔在上涨的趋势中,高位接盘是最坏的选择;更多的人以为涨就涨了,涨了没走,还是赔,中国式的韭菜就是这样炼成的。
  叶檀这一轮赚了,因为生病,把基金在赢利时全部出清,就这么简单。


  第三个理由。
  是技术性的判断,从老胡入市后,一路下跌,因为他的买入点是一个日线级别的小反弹,年底也不是股市拉升的时间窗口,现在是在季线级别的关键点位做考验,也就是说,像老胡这种做长线的主,目前已经很接近对赌的关键点位,值得一赌。入场的前提是至少满足于一个周线级别的底分型,老胡不会跳楼,能不能涨,还需等待。
  如果季线级别破位,那就不是唱衰,还是唱光明的问题了。
  就这一点而言,我相信政策的力量,借用一句外交语言:中国股市只能涨,不是选择。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一句话评中国股市:中国的语言不够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