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拎得清,才是真的灵!
上帝不响,像一切由我决定……
——《繁花》
文丨旧故麻袋
来了,来了,《繁花》最终章终于来了!
声色犬马、时空交替的那个《繁花》,不声不响,让宝总重回阿宝,至于大家热议关于川沙那块地的价值,那就是二十年后的另一个故事了!
《繁花》有熟悉的王家卫常规三件套:镜头美学、矫情台词、神仙选角,再加旁白和字幕。王家卫的味儿,更足了!
朋友都几次三番问我:为啥不早点写《繁花》,热度都要过去了,电视都要完结了。
说对点了,我就是要等电视完结了才开始写,这是对一部好作品起码得尊重。
你如果看我在一部电视刚播几集就开始写了,那一定是一部烂剧,不吐不快,给大家排雷;如果是放一半就迫不及待写的,一定是部神作,想让大家赶紧去看,别错过。可若是遇到走心的、与众不同的,我会选择在它完结后再聊,毕竟有些事,不是一两句话能说透的。
为什么说《繁花》经典?可不只是因为它出自名导之手,更不是因为这部剧的阵容强大,而是它把中国90年代初,经济发展的脉络梳理给了大众,让我们这代人看到了当时这个时代的热血。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在经济条件并不友好的情况下开始走上腾飞之路的,又是如何见证一个个老板凭借自己的头脑发光发热的。黄河路,就是见证,在黄河路上混过的人,都是见证者。
就好比与《繁花》同一时代背景下的《山海情》,也同样经典一样。
90年代初,上海黄河路的繁华和纸醉金迷,是当时西海固人民想都不敢想的存在,在他们的认知里,吃饱穿暖就是最幸福的日子,哪曾想还会有黄河路这种一晚上消费能高达到三万多的地方。
《山海情》讲扶贫,讲国家如何将一个飞沙走石的荒漠变成勃勃生机的绿洲的故事。而《繁花》讲繁华,讲乘着市场经济的春风,一代商人是如何在这个规则体系下玩转存活的故事。一个是“活着”,一个是“活下去”,同样的年代,不同的境况,同样的经典。
回过头看《繁花》,王家卫可不只描绘了黄河路的灯红酒绿,还把不少笔墨放在了市井街头的昏暗潮湿里。毕竟黄河路的故事一出接一出,唱的那都是新鲜事,可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只有市井街巷才是充满烟火气的日常。
所以,比起商战的紧张和黄河路老板娘们之间的竞争,我更喜欢玲子那个充满人气和人味的夜东京;比起阿宝和李李之间强强联手的惺惺相惜,我更喜欢“碰哭精”和“十三点”之间轻松相处的点滴情谊。
初看《繁花》,以为是阿宝这个主角作为宝总的呼风唤雨,可越是看到后面,就越觉得,阿宝更像是绿叶,徘徊在绿叶身边那些茁壮成长的鲜花才是真正的主角。
咋咋呼呼的汪小姐成长为能屈能伸的汪明珠;依附宝总嗜钱如命的玲子成长为斩断情丝后凡事靠自己的玲子;只身一人来到黄河路打拼的李李成长为宝总的后盾;用蛮横无理伪装自己到最后一无所有的卢美琳。主角是菱红、是雪芝、是林太……
阿宝更像是个见证人,见证了这些人在这个时代中的摸爬滚打,见证了这些人在这个时代撑起了半边天。
女性群像让这部剧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繁花》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语言,很少有内地电视剧会出方言版,但《繁花》不同,普通话版不仅腔调不对,每个人物说话的语气也不对,口型还对不上,平庸的很具体。
而沪语版,恰恰弥补了这些缺陷,无论是从上海话的腔调还是上海话的语言魅力上,都达到了堪称“惊艳”的效果,地域张力拉满。
特别是马伊琍饰演的玲子,或许是之前看过她主演的《爱情神话》,所以听马伊琍说上海话特别亲切。那种又嗲又糯的语气,连骂起人来都有几分娇俏。
加上我本就是杭州人,对沪语的接受指数是100%,甚至剧中有很多方言说法,杭州也有,比如“十三点”、“花头精嘎透”、“弄不灵清”、“伐得尬”……这些话,生活中就常听父母讲,所以沪语版与我而言就更觉得亲切了。
《繁花》火的一塌糊涂,从某种程度来讲是王家卫效应,但更大的原因是源自它的地道。
时代的地道,很多人说这剧拍的太港风,这话我要辩驳一下。90年代初的上海,被称为“小香港”,繁华、奢靡,有一夜暴富的故事,也有无数的传奇,特别是黄河路上,那更是热闹非凡,可能灯红酒绿让你晃了眼,可能有部分夸张的成分在,但那确实就是当时的上海啊。
人物的地道,游本昌的爷叔、胡歌的阿宝、唐嫣的汪明珠、马伊琍的玲子、辛芷蕾的李李、范湉湉的卢美琳……无论从服化道还是台词人设上,都做到了地道,你或许再也想不出还有谁能代替游本昌、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他们像是被角色附了身,对人物的塑造和信念感极强。
镜头语言也是极美的,远近得当,快慢得当,有些镜头不用旁白,不用台词,甚至不用演员的刻意表达,你就知道这个镜头要表达的寓意是什么,王家卫的镜头养人,我从前不明白,现在才发觉。
年代剧被王导拍成了“天花板”级别,这让之后的年代剧怎么活,加上王导斥巨资,买下了很多当时那个年代的音乐版权,像张学友的《偷心》、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温兆伦的《随缘》、李宗盛的《我是一只小小鸟》、王杰的《安妮》、草蜢的《忘情森巴舞》&《红唇的吻》、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陈勋奇的《再回首》、王菲的《执迷不悔》、Beyond的《光辉岁月》&《喜欢你》等等,这手笔,可不是小数目。
拍了这么多年,花了那么多精力和资金,王导的第一部电视作品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至少观众叫好又叫座,要相信市场永远都是对的。
《繁花》电视剧虽然完结了,但里面的人物值得被拿出来一品再品,之后会将剧中的一些人物单独拎出来做专场,这周,我是“繁学家”。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