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中小银行逆势上调存款利率,但其中的“猫腻”还真不少
银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真不知道啥时候才是个头,很有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员工苦不堪言、客户流失严重,两败俱伤。临近春节假期,银行之间的揽储大战又开始了,全行业都知道春节前是资金回流的绝佳契机,这个时候多努努力,就可以决定银行全年的业绩走势,谁也不敢马虎。
没错,银行业为了应景,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称之为“开门红”攻坚战。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继2023年底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后,多家中小银行也跟进调整,降幅与此前大行调整幅度相当,一般在10-25个BP之间。
当我们都以为降息是大势所趋,银行业都在对“现实”低头的时候,部分中小银行却坐不住了,宣布逆势上调短期存款利率,希望通过高一些的存款利率,在开门红阶段多争揽客户。
这样的极端操作,在金融圈迅速引起了热议,不少业内人士纷纷指责这些银行“不按套路出牌”,本以为可以避免价格战了,没想到还是在“内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过,仔细了解之后才发现,存款利率逆势上调的背后,隐藏了不少“猫腻”。
第一,远降近升
从多家中小银行公布的存款产品来看,我发现了一条非常明显的漏洞,那就是存款利率并不是“普升”,而是有选择性的调整。
以某家小型农商银行为例,相较于去年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这家银行3个月、6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分别由1.40%、1.65%上调至1.50%、1.70%,确实比其他银行的利率要高出不少。
可该行1年、2年、3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则分别由2.25%、2.70%、3.30%下调至1.90%、2.10%、2.35%,同样紧跟着银行业“降息”的大节奏,不敢全面铺开。
第二,活动期短
除了设置差异化的存款利率,中小银行还在规定了业务期限,营造出了一种“欲购从速”的感觉,当然更多的原因是无法承受大规模的高付息产品。
说到底,部分银行这样逆势而为,就是为了应战“开门红”的紧张局面,所以活动期限一般比较短,最长也就是截止到一季度末,错过了时间的储户们,只能接受新的存款利率了。
因此,想薅羊毛的朋友们的确要抓紧时间,说不定哪天就突然叫停了。
第三,营销转化
坦白的说,在存款利率上下功夫,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都不屑于这么做,纯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伎俩,所以中小银行还有更层次的考量。
如果没有高利率吸引储户,几乎没有客户会主动去这些银行办理业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业务自然无从开展。
现在银行牺牲一些盈利空间,让客户愿意与其有业务往来,员工还可以在这期间营销客户,争取多一些产品的转化,尽量弥补亏钱的部分,这才是隐藏在背后的最终目的。
最后,还要提醒各位朋友们一点,有些银行员工会把理财或者保险包装成定期产品,大家购买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高利率和送礼品混淆了视听。
(感谢您的关注,我是金融圈小大佬,期待您的咨询和留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