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科学家目睹,中子星碰撞孕育黄金
2月27日(星期二)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1、意外发现:研究揭示地震在海地等国家致死性最高
虽然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因频繁遭受地震而频频登上新闻头条,一项对数百年来地震死亡记录的分析却显示,这些并非是地震死亡案例最多的国家。在地震致死率最高的国家名单中,厄瓜多尔、黎巴嫩、海地和土库曼斯坦名列前茅。该研究中的“地震死亡人数”指标,旨在衡量相对于人口规模的地震相关死亡人数,揭示了哪些国家需要进行更多的灾害及风险研究。
研究团队分析了自1500年以来,至少有1万人因地震死亡的3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他们汇总了这些国家在有准确记录的年份里,每年的地震相关死亡人数及人口规模。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了每个国家的地震死亡率——即每百万居民每年因地震而死的平均人数。令人鼓舞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所有参与分析的国家的死亡率都呈稳定下降趋势,这一变化归因于建筑质量的提高,以及人口从农村向城市——建筑更坚固、灾难应对能力更强的地区——的稳步迁移。
2、研究显示,治疗哮喘的药物奥马珠单抗能预防严重食物过敏反应
对食物过敏者而言,意外摄入过敏食物可能带来致命风险。现在,一种治疗哮喘的药物——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被首次证明能够在摄入少量过敏源时,保护人们不受严重反应的影响。这项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研究团队对3名成人和177名1至17岁之间、对花生及至少另外两种食物严重过敏的儿童进行了奥马珠单抗的测试。经过约四个月的治疗,67%的受试者能够摄入相当于两到三颗花生的量而不引发明显反应,相比之下,只有7%接受安慰剂治疗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奥马珠单抗同样有效地提升了参与者对其他食物过敏的耐受性,如腰果、牛奶和鸡蛋。
这一发现为食物过敏治疗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虽然奥马珠单抗不能彻底治愈食物过敏,但它显著降低了摄入微量过敏食物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基于这些发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本月早些时候已批准奥马珠单抗作为治疗食物过敏的药物。
3、中外眼科专家揭示肠道细菌与严重眼疾之间的惊人联系
最新研究显示,长期被认为主要是遗传性的眼病,可能部分由细菌从肠道逃逸至视网膜引起。这一发现挑战了此前的观念——眼睛被一层难以穿透的组织保护着,不受细菌侵袭。这项研究结果的发布,标志着眼科医学领域的一次巨大范式转变,研究结果发表于2月26日的《细胞》杂志。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如色素性视网膜炎,影响全球约550万人。CRB1基因(Crumbs homolog 1)的突变是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有时甚至导致失明。尽管以往研究表明,细菌在眼睛中出现并不罕见,这促使研究者探究细菌是否能导致视网膜疾病。研究发现,CRB1突变除了削弱眼周保护屏障的功能外,还减弱了结肠内壁细胞间的连结。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包括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眼科医生和中国广州医科大学的眼科医生。
《科学时报》网站(www.sciencetimes.com)
1、哈勃与韦伯太空望远镜共同确认中子星碰撞孕育黄金
科学界通过精密观测一场异常长时间的伽马射线暴(gamma-ray burst,GRB),验证了其源自两颗密集中子星的相撞,并证实了此次碰撞真正生成了黄金。借助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与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察,研究团队目睹了金及其他重元素的形成,并深入探索了中子星合并引起的动荡环境。
2、睡眠中听闻舒缓语句可减慢心脏活动:揭示睡眠相关脑心动力学
即便在睡眠状态,人体仍然与外界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一项创新性研究强调,即使在睡眠时,人类心脏对听到的话语仍有所反应,当接触到使人放松的话语时,心脏活动有所减缓;与中性词汇相比,这表明睡眠更为深沉。
传统上,人们在清醒状态下的生理功能与认知过程(如记忆、情绪及感知)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研究。这种概念被称为认知功能的具体化,意味着我们的身体状态会影响认知过程。然而,关于睡眠期间心脏活动如何影响认知功能的研究大多仍属空白。这一缺口,加之睡眠研究中对心电图分析的普遍忽略,促成了目前研究关注于睡眠期间心脏反应如何透露睡眠质量与认知过程的线索。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新气候模型预测:随温度升高,热带地区将遭遇更频繁的极端降雨
精确理解气候变化中云模式对于准确预测其对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科学家们公布了一项新研究,通过应用高分辨率全球气候模型,揭示了云聚集与风暴如何影响热带地区的极端降雨模式。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及强度亦将上升。
极端降雨事件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在过去几年持续增加。数十年来,科学家利用地球气候模型来更深入理解这些极端事件的成因,并预测未来趋势。在《科学进展》(the journal Science Advances)杂志最新发表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一种前沿的新气候模型,探讨了云聚集与风暴如何影响热带地区极端降雨事件的特点。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 京都大学研发出带宽更宽的量子红外光谱技术
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构成世界的物质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的把握。材料科学的最新进展显著提升了我们探测化学物质的能力,并拓宽了其潜在应用的范围。其中,红外光谱技术在医学、环境监测和工业生产等多个领域的分子鉴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即便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这样的先进工具,也仅仅依赖于作为光源的加热元件。在红外区域,探测器噪声限制了这些设备的灵敏度,同时物理属性也阻碍了其小型化。
通过结合量子光源,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团队克服了这一难题。他们开发的创新技术产生的量子纠缠光源覆盖了从2微米到5微米更宽波长范围的红外光子,使得紧凑、高效的扫描仪成为可能。这一技术能够精确识别多种材料,为环境监测、医学诊断及安全检测等领域的便携式高性能设备设置了新标准。
2. 量子计算的新突破:开发出融合了超导性所需全部要素的新材料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的材料融合研究,该研究中每种材料均展现出独特的电学性能,并集合了形成特殊类型超导性所需的全部要素。这一成果有望为构建更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提供基础。他们的工作揭示了,通过结合磁性材料可以诱导超导性的出现,这标志着在创建手性拓扑超导体方面的一大飞跃,并可能为量子计算的研究开辟新路径。
这项研究最近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中描述了研究人员如何将两种不同的磁性材料结合,这被认为是实现新型界面超导性的关键步骤,也是他们当前研究的焦点。
3.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首次直观捕捉到“第二声”现象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首次直接捕捉到了“第二声(Second Sound)”的图像,这是一种仅存在于超流体中的独特量子输运现象。“第二声”的可视化研究,为深入理解超流体中热波样行为及其对各种物态影响的机制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进一步扩展了科学家对超导体和中子星热流动态的认识。
在大多数物质中,热量倾向于扩散,如果不受干扰,热点会随着周围环境变暖而逐渐消失。然而,在某些特殊的物质状态下,热量能够像波一样传播,前后移动,类似于声波在房间内的反射。这种波动式的热传导被物理学家称作“第二声”。(刘春)
延伸阅读
英伟达股价飞涨,员工薪酬丰厚,竞争对手"挖人"太难了
谷歌预计:顶尖大模型明年或能直接集成到安卓手机
成立9个月估值超20亿美元,法国AI创企发大模型,获微软入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