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十号】笑翻了,台湾集体欢呼:“这艘潜艇真的浮起来了!”
来源:枢密院十号寄托台当局“殷殷期盼”的自制潜艇“海鲲”号,27日终于第一次“下水”了——是的,尽管它早在去年9月就举行了“下水仪式”,但一直停留在船厂进行安装和测试工作,直到26日才被移送到浮船坞,并于27日由拖船拖往航道,准备前往台船厂房内进行下一步测试。
台媒争相报道台自制潜艇“海鲲”号下水
台船宣称,27日的测试旨在检测“海鲲”号的水密性能、重量控制、稳度与各舱压载是否符合设计预期标准,目前该艇实际只有一个空船壳,诸多设备还有待后续安装。
只是让老司机没有想到的是,对于这么一个小动作,台湾岛内却集体高潮了,欢呼“这艘潜艇浮起来啦!”
至于吗?
别说,台湾自制潜艇能浮在水面上,还真被它们看作是天大的事了。
还要从这艘潜艇的艰难诞生历程说起。潜艇凭借其隐蔽性,被台当局当成是反制大陆、“以弱胜强”的杀手锏武器之一。尽管早在2001年,美国布什政府就批准对台出售8艘常规动力潜艇,但由于大陆的强烈反对以及美国海军的从中作梗(主张全核潜艇化的美国海军担心国会将借此逼迫美国海军采购常规动力潜艇),台湾当局的外购潜艇梦最终破灭了。
2016年,台当局宣布启动所谓“潜舰国造”计划,总投资4000亿新台币(约891亿元人民币),期望第一阶段至2019年完成设计,2024年首艘原型舰下水,2025年形成战力。但该计划自启动以来屡屡受挫:先是与荷兰洽谈潜艇外壳专利碰壁,打算向日本购买封存潜艇又没了下文,还被爆出技术顾问是家位于直布罗陀的“皮包公司”,疑似与“拉法叶”军购贪污案有联系。
根据岛内媒体的报道,台湾自制潜艇由台船负责总体建造,所需关键技术则被列为“绿区”、“黄区”、“红区”三项,其中“绿区”为台湾可以自行生产的设备。而“黄区”为自制比较困难的设备。“红区”则是没有研制能力,需要外援才能获得的设备,包括潜艇的作战指挥系统、声呐外罩、潜望镜、柴油机、鱼雷、导弹等,也就是几乎全部关键系统。
换句话说,这艘台湾自制潜艇的核心技术几乎全部来自外部,它们之间是否匹配、能否有效运作,一切都是未知数。再加上台湾从来没有建造潜艇的经验,近年来围绕这艘潜艇的争议声从来没有停止过,坊间一直有人嘲笑“自制潜艇下水就会沉”。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当“海鲲”号当真在水里“浮起来”后,台湾中时新闻网27日才会宣称“谁说浮不起来?‘海鲲’号用行动打破外界各种谣言。”
只是在见多识广的大陆网友眼中,台媒这种激动实在是一种充满了井底之蛙气息的自嗨——初步建造完成的舰艇下水后不沉,难道不是最基本的要求吗?而且“海鲲”号还远没有到能够海试的地步。按照岛内媒体的套路,估计后续还得为这艘潜艇“欢呼”好几次呢……
“坐墩”失败的台湾“海巡署”巡逻舰,这对于台船来说也算是高风险课目了……
例如下一步“海鲲”号将进入干船坞“坐墩”,也就是待它在干船坞就位后,将干船坞内的水将全数排出,确保潜艇固定在坞墩上以准备进行后续安装。问题是,对于台船来说,“坐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2022年,台湾自制千吨级巡逻舰在“坐墩”过程中三次因为舰体碰触“边墩”后严重倾斜,甚至导致螺旋叶受损。
那么“海鲲”号“坐墩”成功后,台湾媒体要不要也欢呼庆贺呢?
之后该潜艇在船坞内进行装设桅杆、潜望镜等设备并完成测试后,才将出海测试。到时候台湾媒体还要不要又继续欢呼“它潜下去了”“潜下去还能又浮起来”?
“海鲲”号的主要设备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厂商
事实上,就算“海鲲”号完成基本的海上测试,它的真实作战性能仍远远无法得到保证。如前所说,该潜艇的主要设备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厂商,它们之间从来没有进行过系统匹配试验,台船方面也没有相关经验,想要将这些复杂设备整合到一起发挥预期中的作用,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藏在水下的潜艇一旦出事,关系到的可就是数十名台军官兵的性命……
台海军前“成功”级护卫舰舰长黄征辉就质疑说,“海鲲”号去年根本未达下水标准就举行“下水仪式”,然后在船坞里待了5个月都未碰到水,“这在国际很罕见”。而这次台船宣称要将该潜艇移置到干船坞坐墩,装设潜望镜、桅杆、电瓶等设备,这些装备其实在现有船坞里就能实施安装,不理解为何非要大动干戈移动到另一个船坞里再行安装。
他还表示,“海鲲”号有许多奇奇怪怪的问题,主事者始终宣称建造过程合格顺利,但“万事都要回归到全舰是否符合台海军作战需求,接下来的港试、海试才是重点,不要看到一个外壳就给予信任”。
责任编辑:胡淑丽_MN747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