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4-3-24 11:25

“伊斯兰国”最新发声




3月22日,在俄罗斯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应急人员在发生枪击事件的音乐厅附近工作 新华社发(亚历山大摄)
当地时间3月7日,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曾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安全警告,建议在俄美国公民在未来48小时内避免参加大型集会,并特别提到了“音乐会”。
当时这份声明中写道:“有报道称,极端分子即将对莫斯科大型集会(包括音乐会)发动袭击。大使馆正对此密切关注。”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大使馆和国务院此后并未就此提供更多信息。美方此举还引发诸多北约国家驻俄大使馆的效仿,接连向本国公民发出类似的警告。
俄罗斯当局一直到本周二才对此做出回应。综合塔斯社等俄媒报道,当地时间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将美大使馆的声明斥为“有明显讹诈意味的挑衅言论”,指责其意在“恐吓和破坏俄罗斯社会的稳定”。他敦促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和其他执法机构加大力度防止恐怖袭击。
《纽约时报》援引一名美国反恐官员的话报告称,美方发出的警告是通过近几个月来一系列具有可信度的情报得出的。这名官员说:“我们基本上可以追溯到11月,有源源不断的情报显示‘伊斯兰国’想在俄罗斯境内发动袭击。”
袭击事件发生后,“伊斯兰国”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发表声明称对此负责。但该组织并没有提供证据支持这一说法。一名美国政府官员告诉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政府认为没有理由怀疑“伊斯兰国”对袭击负责的说法。


俄罗斯媒体报道救援人员在袭击现场搜索
《华尔街日报》声称,向莫斯科发出预警符合美国政府长期实施的“警告义务”政策,即警告外国政府防范潜在的致命威胁。美国官员们说,这些情报被认为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能为俄当局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减轻所受袭击。
《纽约时报》特别提到,另有美国官员补充称,美国大使馆当时发布的这份警告声明与乌克兰方面没有关系,强调美国务院不会使用“极端分子”一词来描述基辅下令采取的行动。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在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白宫“目前没有发现有迹象表明乌克兰或乌克兰人参与其中”。他说:“我们正在调查此事。但在这么早的时候,我不希望你们认为这与乌克兰有任何联系。”
报道称,柯比还表示,白宫已获悉发生在莫斯科的事件,但其目前获得的信息有限,“现场画面太可怕了,令人目不忍睹。显然,我们的心将与这次可怕枪击袭击事件的受害者同在。”
据塔斯社报道,他还重申了美国务院曾发布声明警告在莫斯科的所有美国人都应避免大型集会,但声称美国政府“没有预先掌握有关音乐厅遭袭击”的信息。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则指责称,如果华盛顿掌握了某些信息,应该与外界分享。她进而质疑柯比关于“乌克兰与袭击无关”的言论:“在一场悲剧中,华盛顿官员得出‘某些人是无辜的’这一结论是基于什么依据?”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在袭击发生后对媒体表示,美国使馆在3月7日就呼吁本国公民远离商业中心,不要去音乐厅,就意味着其情报部门已经拦截到了一些通话信息,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了。




消防直升机在现场进行灭火
综合《基辅独立报》报道,就在袭击开始几小时后,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Telegram上发文威胁称,如果查明“基辅政权的恐怖分子”是这起袭击的幕后黑手,俄罗斯将对乌克兰进行报复。“如果确定这些人是基辅政权的恐怖分子,就不可能以其他方式对待他们和他们的意识形态鼓舞者。”他写道,“必须找到他们所有人,并将其作为恐怖分子无情地消灭。包括犯下这种暴行的国家官员。(要他们)血债血偿!”
乌方方面则迅速否认与此事有任何牵连。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Mykhaylo Podolyak)在一份视频声明中说,“乌克兰与此次袭击完全无关。”他还声称,莫斯科可能会以此次袭击为借口调集更多军队,扩大在乌克兰的战争规模。
根据俄联邦安全局报告的最新数据,截至发稿前,枪击袭击时间已造成60人死亡,至少145人受伤。《华尔街日报》指出,这与2011年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自杀式爆炸事件(37人死亡)和2010年莫斯科地铁站两起协同自杀式爆炸事件(38人死亡)的伤亡严重程度相当。
路透社称,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委内瑞拉、古巴等多国均对袭击事件表示谴责。联合国安理会也发表声明,对这起“令人发指的恐怖袭击”表示最强烈的谴责。安理会强调,必须追究恐怖袭击行为的实施者、组织者、资助者和支持者的责任,并将其绳之以法。
               
               
               
                  
                  
                  责任编辑:胡淑丽_MN747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伊斯兰国”最新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