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只能去想未雨绸缪的事,台剧可以大方去拍四五十岁的人生
台剧《不够善良的我们》成为今年首部高口碑华语剧,目前豆瓣9分。主线围绕人到中年感情线展开,但铺满了人到中年的各种真切。林依晨贺军翔以前都是演台偶的,如今戏路越走越宽,两个人也都到了40+阶段。
四十岁是没有权利去想你喜欢的事,四十岁只能去想未雨绸缪的事。
五十岁升职加薪终成泡影,为此她满怀期待吃了两年老板的饼。
四五十岁很容易在职场被优化,被冷宫,想到《年会不能停》各种美化后的残酷词汇。
终于顿悟忠心耿耿不值钱。
台剧可以大大方方去拍四五十岁的人生。
内地剧呢?基本上看不到这个年龄段的剖析,中年角色是工具人,是背景板。哪怕演员已经是四十多岁,他们只能演三十几岁。
四五十岁人生在内地剧里是烫嘴的。
这部《不够善良的我们》,我当写实生活剧来看。这几年的光景,蛮多人都开始懂得「未雨绸缪」的好处。
在公司茶水间,刘若英客串的前辈分享自己的真知灼见。
这是一家营销公司,这个行业是用青春做赌注的,扛下来的都是满身伤痕,扛不下来的早就换行业换赛道。
中年危机的讨论要一针见血,直击重点,要用数字来提神共振。
存多少钱才能基本撑完人生下半场?还得不生病,还得放弃各种虚荣心堆砌的品味。
许玮甯演的Rebecca是freelancer(自由职业者),她还享受着年龄带来的红利期,创意足,执行力强,竞争力处于中上游,只想接与兴趣理想匹配的项目,烂客户烂项目直接不要。
可年龄上去了呢?这个行业是拼心智体力的,很多后辈都涌上来了。有时候觉得做这一行吧,也是把自己当快消品在透支。
前面Rebecca被前辈戳穿了一句:你以后存的钱,可能还办法顾及你的品味。
Rebecca享受名牌,哪怕捉襟见肘,还是要用名牌来慰劳自己,尤其特别崩溃的时候,就容易盲目和冲动,变成商家最欢喜的无脑消费者。
家里的衣柜挤得水泄不通,终于等到了挂衣架断裂。
印证了前面茶水间对话。
台剧现在能打的点就是可以把生活小碎片做各种放大,碎片很多,但每一块碎片都是独一无二的。台词是起拔高作用的,但会配置好充沛的场景和画面去延展台词里的寓意,对观众留有耐心,有很多留白,等着观众去观察、理解和探索。
比如拍这一段未雨绸缪的故事线,Rebecca在办公室独处,画面安静几秒钟,她是freelancer,租的独立工作间,只有一个人,房间略昏暗,她可能过了最意气风发的周期。
然后切到茶水间,镜头会给足你人物的思索流程,特写也会给足留白空间,每一帧都充满了生活的张力,无声的压力也好,平淡的煎熬也罢。她有很多生活片段,去论证前面“未雨绸缪”的可能性,这些生活片段不一定要很多台词,独处的画面很多。
现在很多都市剧都太赶太着急了,和奶茶店出杯速度一样赶,变成了流水线拍摄,没有留白,只有台词密集。
突然想到前阵子看《繁花》马伊琍采访,有段时间超爱看她的采访,都是中年母亲的琐碎日常,她真的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她说工作生活没办法平衡的,只能去找各种妥协的办法,要么A妥协B,要么倒着来。她妈妈从小教会她过日子的小心得,她也是能实践出真知的。她说:要留后路,不要做脱底棺材,力所能及,按照自己的现实状况去花钱。不乱花钱,节省,有规划地去花钱。
过日子的小智慧,有的人天生就是好手,有的人是半路出家。
前阵子还看金燕玲的采访,她69岁了,先后遭遇了两次癌症困扰,子宫颈癌和乳腺癌,都是女性比较常见的癌症。但她很乐观,说从来不会浪费时间去埋怨,还在表演造诣上打拼。她说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奢侈品包包困扰,而如今觉得现金为王最重要。
我这几年开始跑步,越跑越放松,物欲直线下降。回想以前疯狂购物的劲儿,盲目购买,非刚需囤货,当时给自己找的借口是购物能减压,其实当下只是空虚空洞,虚荣心膨胀,过了那个短暂的刺激期,如今都是负担,就像堆砌过多的内脏脂肪。再说现在流行背帆布包,上海各大商场一年四季做快闪活动,各种好看的帆布袋都是免费送的。我以前还花钱去买各种联名款帆布袋,如今都薅免费的。
未雨绸缪,也是重新做规划和调整,到了一定的年纪,很多东西就自动戒掉了。你们看快消品营销,永远都是抓小年轻受众,年纪大了,很多垃圾食品吃得少了,过了那个空虚而胡乱透支的年纪了。过去几年,很多人也清醒了,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不去追求了,务实点也就是减法之美了。
我现在就想着不能生病,健康最重要,所以就开始认真跑步,争取每年体检指标都很漂亮,以及买的所有保险都不要理赔,这样老了还有一笔储备金。
健康是最容易也最力所能及做好的,这个底盘有了,做其他事情也就有了底气。未雨绸缪,早做早好,当然迟做总比不做好。
再来看谢盈萱演的Christine,人到五十,对公司的忠心耿耿终究是错付了。
说好的升职加薪,最后一场空,人到中年也没有几次上升期,而自己过去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都成为了昂贵的试错成本。
前几天看到我们这一行公关PR的新定义,PR就是PUA的rubbish。
忠心耿耿值钱么?分情况,钱到位,饼到位,忠诚度是金光闪闪的。忠心耿耿和骑驴找马并不矛盾,工作时间里尽职尽责,忠诚度拉满,闲暇时间也要看看市场行情,定期和猎头保持信息更新,外面的价是什么,要用生意人思维来对自己做估值。自己业务储备够了,资源够了,就要待价而沽,羽翼未丰满就先好好把能力搞好。现在的长线画饼都是有变数的,时间也是有成本的。
人到中年,要么遇到瓶颈期,要么失业,现在瓶颈期都算是安全牌了,中年再就业太难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一直都在。中年失业这些年很常见,很多人会假装上班,每天去咖啡馆打卡,不是说星巴克里有很多「假装上班」的失业人群嘛。想到了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片中耿乐也是每天假装去上班,每天在地铁站洗手间把西装换下来,下班时间再把西装穿上。有一部日剧叫《求职家族》,一家几口全部失业,父母中年失业,从低做起,曾经的企业高管做了清洁工,这也挺写实。
电影《哀乐中年》里说:我们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最可贵的是中年。
《不够善良的我们》拍得很有善意,没有扭曲普通人。平常人生就是这么平平无奇的,空境够多,因为我们每天都要放空,布景够质朴,不是那种匠心过足的样板房场景。所有人台词都不是密集型的,情绪也不是打鸡血,大家都带着生活该有疲态。普通人也是如此,很多时候都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很累了,没有情绪去张牙舞爪,自然也没有遍地狗血的一地鸡毛。
我们很多都市剧拍得太残暴,明明都是苦哈哈的上班族,却有大把时间随时溜班处理家里的狗血琐碎,每个人用鸡血去扫狗血,于是批量生产魔幻降智剧。就像前阵子热播的《小日子》,简直就是《狗血日子》,男主在大厂做总监,女主做画廊的金牌经纪人,父母一个电话,立马回家处理狗血家事,工作无所谓的,上班时间可以随叫随到回家报道。这类国产剧很多,上班就是带薪摸鱼、吃瓜、看宫斗,生活里就是匪夷所思的魔幻。现在还很流行拍父母跑到子女单位大呼小叫,父母每天在工作时间电话遥控子女的人生。真的想问一句:你父母知道你工作地址么?你父母会每天工作时间打扰你么?
感谢2024年有这样一部《不够善良的我们》,希望今年有更多「不再降智的剧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