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4-4-16 11:37

刘晓春:不能再用旧眼光看当下农村金融

证券时报记者 田牧
“在国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背景下,农村今后怎么走,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不能再用30年前的眼光来看待当下的‘三农’问题。”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谈到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时表示。
经过10多年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各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断下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取得巨大成绩。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推进,及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农村金融的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面临着新挑战。
一毕业就进入中国农业银行,其间工作30余年,一路见证并亲身参与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刘晓春,在离开农行系统后也一直在关注并研究普惠金融和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
对于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刘晓春表示,农村的社会经济情况相比改革开放初期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很多地方和金融机构在推进农村金融工作时仍用30年前的思维和观念来看问题,导致做的很多工作陷于低效,资源存在被浪费的情况。
刘晓春认为,当下中国农村更需要的是启动新一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求。
农村金融发展需要新思维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的农村金融推了这么多年,到现在主要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刘晓春:我国的农村金融或者说农村普惠金融,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也已经40多年了,取得的成就非常大。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金融机构打破原来计划经济的思维,主动地去支持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对农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发展等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原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量,让他们从农业农村走向工业走向城市。在整个过程当中农村金融机构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看农村金融不能只是看到一家一户的金融需求有没有满足,毫无疑问现在普及度越来越高,但更应该看到它对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特别是对整个国家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像农村金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城市化这样一种结构性的作用,相比满足个体金融需求无疑是更大的。
银行方面,最近10多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包括农业银行、农商行系统、邮储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多层次、多方面地对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了很多支持。
但农村金融发展到现在,正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我们是一个大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有纯农业的地区,也有工业化的地区,甚至很多农村实际上已经城市化了,不能再以简单的农村金融来概括整个情况。但现在在制定政策时,往往还是以传统的“三农”视角来看待农村金融,没有区分不同情况,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同时,随着城市化率越来越高,大量农村青年走向城市,即使纯农业地区和以前的情况也不一样,要么是规模化经营,要么很多土地已经撂荒,没人去种。这是农村金融要考虑的新问题,你服务的客户应该是谁?
而在国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背景下,农村今后怎么走,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不能再用30年前的眼光来看待当下的“三农”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我们在近期走访全国多个地区农村时也看到了您所提的这些问题的一些表现。比如许多地方早在2016年前后就已经搞过一轮普惠金融“村村通”工程,如今在新的政策要求下,又重新做一遍。
刘晓春:这说明之前做的那些可能没发挥应有作用,如果它已经发挥作用了,就没必要再做了。同时这个现象也说明“村村通”实际上更像是运动式的工作,背后还是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未能摆脱农村就是农户的观念。
我们今天要发展现代农业,其中的生产技术、生产模式和经济体制是分不开的。原来一家一户,或者小规模的农场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需要公司化运作。
相应的,农村现在更需要的是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现有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转变一个新方式。(政策制定者)应该考虑如何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而不是单靠普惠金融去支持。普惠金融一小户一小户地去做,很难孕育出现代农业。
农村金融机构需要改革
证券时报记者: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全面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不同地区间差异大,不同村子的经济条件、产业环境也相差甚大,当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刘晓春:我觉得改革应该总体上有设计,然后分步走。不一定是全国遵照一个统一标准,可以分地区分类施策,与当地农村的经济结构相吻合。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中小金融机构列入三大风险之一,那如何帮助它们走出困境?
公司治理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它面对的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有没有机会去赚钱。如果持续让它们进入低效的领域去做低效的业务,并不能改善经营,反而增加它的风险。农村金融机构把资源投入到农民不愿意、不想干的事上,就意味着真正能改变农村面貌的资源被浪费了。
所以不是简单地说农村金融要去干什么,而是说随着农村经济本身的变化,农村金融机构能不能跟上这个变化,促进这个变化,这样才有机会走出困境。
证券时报记者:除了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风险问题外,不少农商行的负责人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也都表示,目前很头疼大型银行,因为它们要完成普惠金融政策要求,下沉后出现“掐尖”效应和价格战,让农商行丢失了很多优质客户,也拉低了农商行的贷款利率。对此您怎么看?
刘晓春:现在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遇到的问题是,监管政策导致大银行和中小银行在同一个下沉市场里竞争激烈,而非通过市场竞争让不同的金融机构形成自己差异化的特色。这也就导致了如今农商行体系对大行下沉有很多意见。
去年我在一个会议上就说过,以前大家都说大行天然不会去做小业务,一是不愿意,二是没能力。如今小银行却在抱怨,说明大行的能力比你们强。这又反映了一个问题,这个市场并不是无限的,贷款的对象实际上是有限的。所以大行一旦这么下沉,以它的成本、技术能力和规模效应,很快就把小银行的好客户拿走了。而农村金融机构的好客户一旦没有,如果再让它下沉,那更多只有风险。
所以到这个程度,我觉得目前提倡的行政化的普惠金融方式,应该有所调整。
同时,农村金融机构本身是不是也要按照当地经济情况进行改革,是不是一定要强调所谓“小服务小”,尤其是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客户已经变了,小银行是不是还能跟上。我觉得今后普遍的情况会是小银行慢慢合并成大银行,可能才是正确的方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晓春:不能再用旧眼光看当下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