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网联披露展业策略:不做“跟随者” 将针对多元化支付创新服务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第二家中外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万事网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事网联”)自今年5月9日开业已经“满月”,万事网联近期官方披露了首批合作银行、支付机构及商户,以及全新“中国万事达”银行卡产品等业务进展。
万事网联在6月13日举行的展业庆典上披露,目前已与16家银行合作推出了数十款全新“中国万事达”银行卡产品。下一步,还将通过与银行和支付机构合作,持续完善线下、线上的受理网络,为持卡人打造全渠道用卡场景,助力中国卡基市场建设与卡基生态完善。
万事网联公司董事长、万事达卡国际总裁凌海在当天回答《中国经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任何市场构建生态总有一段摸索过程,一个常态化、可持续的发展,一定不光是通过价格竞争来完成,最终还是要为消费者和市场带来价值。
在他看来,中国的市场足够大,支付的多元化存在巨大潜力,“跟随者”不是一个好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希望能给市场带来更多服务和技术的创新。据其透露,接下来万事网联也将推出一系列兼顾便捷与安全的服务产品。
国内支付市场仍需多元化、包容性竞争
万事网联于2019年合资成立,由万事达卡和网联清算公司分别持股51%、49%。是国内第二家由外资控股的清算机构。
网联清算公司党委书记罗延枫在致辞时表示,万事达卡、网联清算公司作为股东双方,将是万事网联快速发展的坚强后盾。万事达卡有着全球领先的网络资源和享誉世界的品牌优势,网联清算公司有着引领行业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本土市场经验,双方将共同为万事网联赋能,推动建设安全、便捷、开放、包容的支付生态。
事实上,卡基支付生态的建设确实刻不容缓。长期以来,国内支付市场在扫码支付的教育下,基于银行卡的支付习惯已经被一部分消费者逐渐忘却。在今年优化境外来华人士支付服务的政策推动下,外卡支付甚至整个卡基支付市场也迎来“再出发”的契机。
“很长时间以来国内是以电子钱包和条码支付为主流的支付环境,但目前这个情况也在发生变化:不少中国持卡人到了国外发现大部分场景用的都是不需要调用二维码的‘非接触支付’,国外的朋友到中国发现根本不会用扫码。”凌海向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中国支付市场作为一个开放市场,兼容性非常重要。一个常态化、可持续的发展,也不会只通过价格竞争来完成,如何开创一个可持续的商业发展,国内市场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
事实上,作为一家全球性卡组织,万事达卡在“拥抱”国内支付市场变化上一直颇为积极。
万事达卡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常青向记者透露,目前全世界30多亿张万事达卡在中国可以通过绑定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大钱包后用二维码扫码进行支付,实现全国近8000万个商户全部打通。去年到今年,万事达卡在外卡内绑交易方面交易金额是同比有3.8倍增长,交易笔数实现4.9倍增长,明显打破了外国人到中国支付的屏障。
境内卡基市场生态的创新建设也是万事网联的“主战场”。
万事网联CEO郑笑非向记者表示,在场景上,我们会推出一些吸引消费者在四方模式上用卡的一些支付手段。在行业的共同改善和努力之下,相信卡生态还会持续保持——一方面是对外国人来华体验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则是国内卡生态的构建优化——通过四方模式能够给发卡行、收单机构,包括持卡人更多的创新服务。
常青向记者进一步解释,不论万事网联还是万事达卡,既是支付的基础设施,又是整个银行卡产业生态的打造者。我们在竞争时,叠加的是安全性、境内外通用的权益,以及给持卡人以忠诚度的管理。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联合产业各方,把平台开放给所有的商家、钱包和银行。
新卡实现全渠道覆盖 “拍卡”支付潜力巨大
万事网联的到来,除了会在支付产业侧带来可期待的“鲶鱼效应”,在消费者侧,也会让国内持卡人的用卡环境更加便利。
在万事网联持牌前,万事达卡在境内通过与中国银联合作发行“双标卡”实现展业,但由于磁条双标卡的安全性和功能上的不足,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使用时存在诸多限制。
据凌海此前透露,万事网联成立后,将积极拓展万事达卡品牌产品触达,在全国各地新增数百万个受理点。
据郑笑非介绍,持牌后,万事网联已与16家发卡行推出了数十款全新“中国万事达”卡产品,通过与合作机构拓展的境内收单网络,结合万事达卡在境外超过1亿个商户的覆盖,全新“中国万事达”卡将能够满足持卡人在境内境外、线上线下各类场景的用卡需求。此外持卡人还能够享受到万事达卡品牌和发卡银行提供的独享权益。
据了解,此次万事网联的首批合作机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银联商务、拉卡拉支付、嘉联支付、乐刷、随行付等。
此外,郑笑非透露,通过与微信支付、支付宝、滴滴支付、美团支付、翼支付等国内主流的30多家移动钱包合作,中国万事达卡产品基本上涵盖了98%以上的客户群在钱包上的交易类型。
值得一提的是,线下卡基生态建设不仅插卡或者刷卡,在其他国家更受青睐的非接触支付方式——即“拍卡”,也被市场认为可能会在中国得到更大规模发展,从而改变条码支付长期“独大”的历史。
此前,由于手机硬件或受理终端硬件环境制约,在国内非接触支付在与扫码支付的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但随着终端硬件环境的升级革新,在肃清技术门槛后,这一方式也有望得到更大发展。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个地方政府在针对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实施方案中就提到:“加快推进境外银行卡受理设备软硬件改造,统筹考虑推动非接触式支付方式发展。”
据郑笑非介绍,目前万事网联正在加快拓展线下受理环节。“我们要求商户开通我们的POS收单过程中,必须具备非接触支付功能,为持卡人提供更多用卡选择。”他表示。
(编辑:何莎莎 审核: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