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园】创意传承堆绣唐卡 父女接力铺就“锦绣路”
提起唐卡,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首先可能是绘画唐卡,亦或是刺绣唐卡。事实上,唐卡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还有缂丝唐卡、织锦唐卡、珍珠唐卡、堆绣唐卡等。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7/25/54afa60d-3cb0-435b-a29d-685a0a08adc3.png
图为罗布堆绣唐卡作品《格萨尔王》局部。 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摄
在拉萨策门林民族手工传承中心,记者看到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拉萨堆绣唐卡)传承人、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西藏一级堆绣唐卡技师罗布的多幅堆绣唐卡作品。在灯光的照耀下,一幅幅人物和花卉鸟兽主题的唐卡生动呈现眼前。这其中,既有传统题材内容,也有身穿西藏七市地的特色民族服装、手持吉祥八宝的米老鼠创意卡通堆绣唐卡,还有妈祖画像等平时不太常见的堆绣唐卡。
据悉,堆绣唐卡也叫剪贴布扎花唐卡,与酥油花、壁画并称为藏传佛教艺术“三绝”,是藏民族特有的民间手工和绘画技法相结合的造型艺术,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堆绣唐卡融合了刺绣、马尾绣、堆贴、镶嵌等技艺。材料以绸缎、珠宝、金银线等为主,精选各色图纹锦缎组合构成,颇具立体感。一幅较大的堆绣唐卡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每年哲蚌寺、色拉寺展佛期间展出的巨幅唐卡,都是精美绝伦的堆绣唐卡。2021年,拉萨堆绣唐卡正式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眼下,罗布正在和徒弟们一起赶制一幅480平方米左右的巨型唐卡作品,2间屋子里铺满了唐卡所需的各色上等丝绸锦缎和做好的半成品。罗布的女儿巴桑德吉告诉记者,制作这样大的唐卡,通常需要提前2年制作,且对于制作者的手艺水平要求非常高。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今年53岁的罗布,从事堆绣唐卡制作已有40年之久。13岁那年,罗布拜色拉寺堆绣唐卡艺僧洛桑列珠(已故)为师,学习传统的拉萨堆绣唐卡技艺。随着手艺的不断提升,他的作品《吉祥天母》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就斩获了金奖。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7/25/0041713c-9227-4d0c-a408-11d5980e7666.png
图为拉萨策门林民族手工传承中心的学徒工作照。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2006年,罗布成立了拉萨策门林民族手工艺传承中心,免费招收学徒,包吃包住,传道授业。如今,罗布已有40多个徒弟,这其中多数是孤儿或残障人士。罗布希望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只要他们感兴趣,都可以过来学习。罗布略感欣慰地告诉记者,目前徒弟当中,做得比较好、能独立接活的有十多个,这也正是他的初衷,那就是尽己所能把堆绣这门手艺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它更好发扬光大。
2022年,22岁的巴桑德吉大学毕业。受父亲影响,加之个人喜爱,毕业之后,她也开始从事堆绣唐卡工作。因从小耳濡目染,相对常人而言,巴桑德吉对堆绣唐卡的制作技艺和创作创新有着更多的独特优势。有别于父亲的创作主题,巴桑德吉的题材更多聚焦生活化、创意化的内容。毕业那年,她就尝试制作了一幅名为《羌塘牧区图》的堆绣装饰画,作品生动展现了藏北牧区的日常生活场景。“它糅合了传统的堆绣唐卡技艺与苏绣元素,作品不仅反映了藏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也侧面展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时代主题。”巴桑德吉介绍道。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7/25/0aed304c-5c67-45d4-bf9b-a6677aecec33.png
图为巴桑德吉和她的《羌塘牧区图》堆绣装饰画。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原来,巴桑德吉在上大学时期就受到过苏绣大师姚卫娟的指点,随后便爱上苏绣这一技艺。如今,每年巴桑德吉都要专门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到内地学习苏绣技艺,平时在拉萨则更多是观看视频学习。这同样与罗布的想法不谋而合,在罗布看来,这既是传统技艺的交流互鉴,也是民族团结的共嵌共融,希望通过借鉴学习,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好经验、好作品展现给大家。
巴桑德吉告诉记者,自己以后除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唐卡上,还会融合苏绣等刺绣技艺,尝试开发一些堆绣文创作品,包括胸针、腰带、饰品、挂件等。正如罗布制作的妈祖唐卡和米老鼠创意卡通唐卡一样,罗布和女儿都在非遗传承发展的路上不断向外探索,求新求变,让堆绣唐卡在当下焕发出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