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4-8-23 11:28

郑秉文:养老体系正向资本红利型转变

  中新经纬8月22日电 题:养老体系正向资本红利型转变
  作者 郑秉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多地金融监管部门近日出台一系列养老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加快促进银行保险机构发力养老金融。养老金融发展现状如何?保险金融产品在养老中将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养老体系正向资本红利型转变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养老金融的要求。作为科技发展、绿色发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大领域之一,养老金融承载着为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使命。养老金融旨在以养老金增值保值、保障退休收入水平、满足老年人金融需求和确保养老产业金融可获得性为目标,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活动。这一体系涵盖了养老金金融、个人养老金融和产业养老金融三大领域,分别对应于To P、To C和To B的市场。
  在中国,养老金金融体系由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以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构成的“3+1”模式组成。个人养老金融则围绕个人提供包括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和公募等在内的多元化金融服务。而产业养老金融则致力于满足养老产业的各种投融资需求,其中,保险业支持的养老社区成为了一大亮点。
  养老金融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年的积累和演变。从最初的酝酿阶段到如今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养老金融的每一个进步都伴随着标志性事件的发生。未来,个人养老金的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推广、三支柱改革的完善以及养老金体系将从人口红利型向资本红利型转变,这标志着养老金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个人养老金融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如养老目标基金、养老储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养老保险产品以及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等将纷纷涌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同时,产业养老金融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端的保险和养老社区与普惠型的养老社区并存,医康养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保险金融产品将在养老中发挥更大作用
  养老金融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其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金融选择和服务,更在于其作为衡量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工具。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已经从过去的缴费和财政支持逐渐走向今天的金融化道路。中央明确提出养老金融的概念,为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主权财富和家庭财富的发展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第二和第三支柱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使得发展养老金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提升养老金融的发展水平,不仅可以弥补这一差距,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多元的养老保障。
  在中国“9073”的养老模式下,即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情况下,保险养老金融产品支持的居家、社区养老将在中国主流养老方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仅体现了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也展示了其在服务老年人、提升养老质量方面的独特价值。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在2024陆家嘴论坛中强调,保险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与世界银行对养老金体系的描述相吻合。从最初的三支柱到后来的五支柱扩展,保险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家庭金融财富安排中,保险与公募并肩成为两大主要产品之一,占据了半壁江山。
  保险在多层次社保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国外相比,中国保险业在承担传统保障功能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并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功能。特别是在面对新市民和新就业群体等社保体系的薄弱环节时,保险业通过量身打造保险产品,有效填补了保障空白。同时,保险业还在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随着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保险业凭借其风险管理与服务提供的经验,正逐步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力量。
  然而,面对报行合一与银保渠道的新要求以及代理渠道扩展的探索等挑战,保险业也需要在降本增效、深化改革等方面不断努力。全面深化银保合作、持续推进“报行合一”以及探索委托邮政办理专属普惠保险服务等举措,都将成为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
  随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5月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1月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养老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路径逐渐清晰。两份文件均强调了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的重要性。这不仅预示着养老金融将成为中国金融产品中的重要细分品类,更凸显了其在支持银发经济乃至实体经济长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孙庆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秉文:养老体系正向资本红利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