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吃饭
作者:紫茗(原载于《世界日报》)
民以食为天,进入西南季节,老天照例风调雨顺降下暴雨,跟喜欢吃米饭的民众开玩笑,所以国粮署发言人埃多帛礼斯对媒体表示,由于天气恶劣,被视为解决本国目前大米供应短缺问题之手段,只好暂时搁置,留在仓库内,等待天气放晴,街道涨水低落时候,再把那两批姗姗来迟的越南大米和泰国大米放行,交由国粮署分店出售给民众。
这是国粮署言行不一的说法,杜特地总统曾指示国粮署长亚谨诺,虽然我们从外国输入的大米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可能亏损,但下令国粮署的零售价格保须不变,维持在补贴后的大米售价,仍然保持在每公斤27与每公斤32披索出售,以免民众加重生活负担。杜特地补充说,国粮署应派出人员到分店的零售商,防止他们把入口米掺进低劣的大米售予民众。
较早,国粮署一再表示,由于国际市场大米起价及其他费用上升,今后国粮署为避免做蚀本生意,不必由政府津贴所有的皮费和国际市场的大米售价,每公斤零售大米价格略有增加,等于减轻民众的生活负担。
俗语说,杀头生意有人做,蚀本生意没人做。长期以来,据说国粮署都在做真蚀本生意,拖累政府当局补贴庞大资金,引起其他政府部门不满,认为本国有大片农地荒芜失耕,怎不提倡稻米生产,恢复以前自供自给尚有余剩,可以输出国际市场赚进外汇,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加强发展农业生产以助民生之计。
早在二战以前,大米生意控制在华人手上,山顶州府的大规模杂货店乃至小资本的华人菜仔店,都有兼做“放帐收米”的惯例,预先在播种时,供给当地农人种子费,等到收成时收回“投资”的本钱。此法沿续长久不衰,也使大米生产不缺。自从《菲化案通过》后,交由政府派员经营,运作失控遂出现大米短缺情况,这才要向外国输入大米,让本国锐增人口吃饱肚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