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4-1-22 14:49

一个银行零售总监,看招行数据的方法

将WEALTH财富管理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推送
你会不会很好奇,银行界的顶流招商银行,在零售领域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你会不会觉得困惑,看到动辄几十页的银行年报,完全不知道从哪下口,该怎么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你会不会觉得痛苦,在做零售业务规划的时候,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框架和目标,来构建体系、设定标准?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用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
我会站在银行零售业务,尤其是零售AUM的角度,为你抽丝剥茧,进行逐层拆解,然后再按照“用户-平台-产品”的结构还原出来,带你明明白白看门道,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出发!
展开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招商银行(下文简称为“招行”)零售业务的整体表现。
零售收入
报告期内(2023年上半年),招行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502.67亿元,同比增长9.93%;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967.15亿元,同比增长0.44%,占招行营业收入的59.56%。
零售收入过半,加上利润贡献、利息收入、非息收入、存款增长都是零售贡献最高(字太多且跟下文的AUM框架关联度不高,就从简不展示了),招行依旧妥妥的是一家零售银行。
1、三要素框架之:用户
零售客户规模、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
截至报告期末(2023年6月),公司零售客户1.90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3.26%,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指在本公司月日均总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444.1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19%。 公司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128,381.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0%,其中,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余额104,681.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0%;公司零售客户存款余额31,380.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7%。
金葵花及以上客户,占全行客户的比例为2%,但却贡献了全行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的82%,传统的“二八效应”在这里被放大了10倍。
在其他银行和头部互金平台上,这种情况也非常普遍,这也是近年来随着流量增长见顶,各大平台开始发力高净值客群增长和运营的原因。当年我在MY做财富黑卡,缘起也正在于此。
零售客户存款结构
报告期内(2023年半年报),招行零售客户存款较上年末增长6.2%,其中零售客户存款日均余额中活期占比61.12%。 此外,招行AUM中非存款占比76.48%(月日均口径)。
这就是各家银行都羡慕得流口水的AUM结构和存款结构。
从AUM结构看,非存款占比高达76.48%,大比例的非存款AUM意味着高额的中收,尤其是招行公募保有量破万亿,其带来的中收又远高于银行理财。
从存款结构看,得益于早年的代发扩张和信用卡强势带动,活存占比达到60%左右,由此带来的付息率低、财富AUM转化潜力高,为后续的新零售转型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财富交易客户复购率
报告期内(2023年半年报),公司以朝朝宝、日日宝等低门槛产品为核心,打通客户“现金管理”到“财富管理”的链路,满足客户及时性、便利性、差异化的财富管理需求。报告期内,财富交易客户复购率53.12%,同比提升5.12个百分点。
其实仅仅看笼统的复购率数据意义不大,分客群、分产品看相对合理一些,也便于横向比较。但仅就53%这个值而言,已经相当不错了。
好的复购率,起码意味着两点:一是银行侧,线上平台的高度用户活跃,和线下的强触达与服务能力;二是用户侧,良好的投资体验、对平台的高度信任和依赖。
APP活跃用户规模、财富用户渗透率、财富用户底盘
1、APP活跃。招行2023年半年报显示,该行App累计用户数1.97亿户,日活跃用户数峰值达到1957.89万户。 2、零售用户的APP渗透情况。零售客户1.9亿,App用户对借记卡客户的渗透率已接近90%。 3、零售财富用户的APP渗透情况。至2021年年末,通过APP进行投资理财的用户占全行投资理财用户总数的97.62%。 4、零售财富用户底盘。报告期内(2023年半年报),招行财富产品持仓客户数达4663.3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8.12%,高于零售客户3.26%的增速。
先看零售客户渗透率。如果你光看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1.97亿,零售客户1.9亿,这两个数据放在一起静态地放在一起看,其实是没有太强感觉的。来,我们拉长时间周期,从纵向看。
招行是在2018年,提出“MAU和AUM双北极星战略”的,这一年,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这两个平台上的用户活跃指标(MAU)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战略提出前的2017年,APP对零售客户的渗透率是49%,尚未过半;战略落地一年后的2019年,渗透率就提升到了79%。
在一家大型传统金融机构内部,提升用户指标优先级,并且真正把这个指标做成的,有且仅有招行一家,不接受任何反驳。
再看财富用户渗透率。通过APP交易的用户,占整体投资用户的97%以上。这个数据很好看,不过要继续往下拆一层才更有看头。因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门店,用户交易都需要通过线上平台完成交易的。这个指标可以说明招行移动化做得好,但估计其他各家行的差距也不会太大。
往下探一层的数据,是通过线上自主交易的用户比例有多少,这个是最能见真章的。不过这种数据一般是在内部下指标、做考核的时候会用,一般不太会对外公布。我知道的是一些未公开数据,所以不能在这里写出来。
对银行来说,线上自主交易用户的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AUM增量和中收是需要重视起来的。别整天说提升了多少用户体验、配合线下队伍做了多少提效。每年真金白银花那么多钱进去,得听到点儿响才行。
2、三要素框架之:平台
线上财富阵地用户规模
5、零售财富用户经营阵地情况。到2023年9月,招行app月活用户超7300万,其中财富频道MAU达2850万。
最后看线上财富阵地渗透率。以财富频道的2850万MAU为分子,分别以招商银行APP的7300万MAU、财富持仓用户的4663.34万MAU为分母,一除,就可以得到招行线上财富阵地渗透率的情况:
(1)APP渗透率:39%。
(2)财富持仓用户渗透率60%。
第一次看到这个渗透率数据时,不瞒你说,我都震惊了,这已经达到顶级互金平台的水准了。
APP渗透率高低,看的是在银行APP上用户使用习惯的牢固程度,用户打开APP,就很清楚地知道要完成怎样的一二三步操作,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什么内容或是产品。互联网产品经理管这个叫“用户心智”,咱不整这些黑话大词儿,能拿到这样的结果,一定是线上路径设计,加上线下厅堂客户经理服务和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比之外,不少银行还在整个APP内部各种搞投放,还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线下队伍想配合、想引导都不可能。
财富持仓用户渗透率60%,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的是高质量的经营水平,它能带来更高质量的业务增长。
换言之,对用户来说,省心省力,打开APP点击左下第二个TAB,就一定能找到自己要的东西;
对各个业务方来说,不用在整个APP里到处搞投放、跪流量,专心经营好从财富阵地到自己的场景路径,做好自己的二级市场页的承接效率就好。
这样财富阵地就成了一个高效的撮合平台,一端是用户,一端是财富业务,平台为自身的活跃用户规模负责,以兼顾公平和效率为标准,这样的AUM增长模式就更加可持续,每一分钱花得值不值,也就更加容易量化出来。
招财号
截至报告期末(2023年半年报),144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资管机构入驻“招财号”。 截至报告期末,“招财号”拥有粉丝2,212万。报告期内,“招财号”通过提供财富资讯类内容、线上互动、组织活动等方式服务客户超2.07亿人次,为客户投资旅程提供专业投教和陪伴。 财富开放平台汇聚了众多价值客户,这部分用户有三大特征:第一是黏性更高,其使用招商银行App的时长高于平均;第二是活跃度更高,近半年来每月登录App的用户占比超过80%;第三是财富属性更强,其户均资产是均值的2.6倍,且持有的产品数量更多,进取投资行为更明显。
看到这里,只想对其他银行说一句话:搞开放平台可以,但真没必要按照招行的入驻机构数和粉丝数来制定指标,没啥用。
招行的开放平台数据是经营能力变现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其他行学不来的。反倒是基金公司的电商部/渠道部妹纸们,果子没摘到几颗,工作量却要蹭蹭蹭往上长不少。
分行业务规模结构
分行数据一:“三驾马车七匹狼”结构。这是早年的情况,北上深三大行业务加起来,超过全行的50%,紧跟在后面的杭州、南京、广州、西安等七大分行也表现突出。 分行数据二:“同心圆”结构。这是另一个视角,后来数据出现了变化,有测算数据显示,处于圆心的北上深占比到了40%左右,第二层圆圈的上深之外长/珠三角地区占20%,剩下最外围其他的分行占40%。
这个数据有对内、对外两个层面的意义。
对内来说,除了招行,各家银行的分行资源禀赋和经营能力差别巨大,我在此前的文章里也说过,“分行是大脑,总行是身体,支行是手脚”,分行处在一个很适中的位置上:既听得到前线的炮火,了解本地的情况;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整体协调资源和策略。
接下来的几年,哪些银行可以把分行的职能梳理好,并让不同等级和能力的分行扬长避短,落到工作流程、预算分配和考核机制上,哪些银行胜出的概率就会大一些。
对外来说,其他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基金公司,要找到“高经营能力、高合作意愿”的分行,无论是搞新发还是持盈,最优的方法都是找到有代表性的分行做突破。
拿下一个分行,就相当于拿下了这类一片分行,拿下了一片分行,离拿下全行也就不远了。
过往机构往往是在总行和支行两端跳跃,一头谈总对总合作、搞准入和协同,近些年多了跟金市部的合作;一头下沉支行搞培训(就算是到分行的场子里搞,对象也是支行)、给物料、做陪伴。
分行很多时候就像是一个不得不流经的流程节点,未来无论银行还是基金公司,都要有所改变。否则,你是无法通过做同样的事情,得到不同的结果的。
3、三要素框架之:资产
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报告期内(2023年半年报),实现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1,526.06亿元,同比下降18.53%,主要是市场修复程度相对预期偏弱,但上半年基金销售较2022年下半年环比有所回升。 实现代理保险保费573.94亿元,同比增长54.88%,主要是公司进一步抓住市场机遇,加大期缴保险配置力度,带动保费快速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61.28亿元,其中,代理保险收入87.21亿元,代理基金收入30.34亿元,代销理财收入25.33亿元,代理信托计划收入16.76亿元,其他收入1.64亿元。
代理保险收入超过了卖基金加卖保险之和,再用不那么准确的粗略的口径算一下,每卖50块基金能赚1块钱,相比之下,只要卖6块钱保险就可以赚1块钱。
我那还在公募的盆友们,看到这个数应该就可以理解那些跟你们对接的银行同事了。有时他们回应看起来没有那么积极,实在是有些优先级排在前面的金主爸爸需要服务啊;)
理财存续规模
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4.76万亿,较上年末萎缩10.45%,同期,招行理财产品余额3.24万亿,逆势增长3.21%
这个数据就没啥好点评的了,2022年3月和11月分别有两次理财产品破净潮,全市场一起摔跟头,但招行可以比别人更快拍拍屁股站起来。
各家行理财底层资产都差不多,不过各种现金、存款、各种债而已,而且体量都那么大了,也做不出多大的差异化来。所以源头还得从队伍和客群结构上找原因,分行策略配套、偏年轻偏自主交易的用户结构,助力不小。
资产配置客户规模
2022年招行正式推广“招商银行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是中国银行业首个资产配置品牌。该体系下资产配置的客户数达865.1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45%。招行App上有“TREE配置”独立入口,所有用户都可以自主检视持仓资产的均衡性。
看用户规模绝对值挺大,有865万,但要注意这是一个偏向于资产服务(tougu)的产品,所以就不能只看用户规模,要看用户投资体验了——
组合的回撤控制如何?持仓收益如何?整体AUM规模多大?是增长还是下跌了?
搞清楚了这一点,再决定跟进不跟进、怎么跟进。
朝朝宝
2022年末,招行“朝朝宝”产品持仓金额达2,055.68亿元,同比增长51.77%,拥有2,439.42万客户。 (截至2023年6月数据)朝朝宝35岁以下用户占比超过50%;每位用户年均转入6次,33%的用户将工资存入朝朝宝;78%的用户使用朝朝宝进行转账、购物、餐饮等日常支付。朝朝宝用户人均持仓金额近9500元,七成以上持有其他理财产品。
朝朝宝是2020年年底上线的,记得不到一年就做到了用户数破千万,两年左右破2000万,增速算是非常快的了。
同样,做到超过2000亿的AUM,且年增幅达到51%,这个速度同样惊人。
更有趣的是,朝朝宝规模增长的同时,活存规模也在同步增长。这意味着无论朝朝宝还是活存,吸收的都是行外资金,共同做大的本行AUM的蛋糕。《中国基金报》在2021年8月有一篇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朝朝宝的快速出圈并没有影响招行零售在负债端的优势。上半年,招行零售存款余额2.0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7%。其中,活期存款占比70.74%,成本率1.06%,长板更长,一骑绝尘。 招行财富平台部总经理张东曾对媒体表示,“我们一开始推朝朝宝的时候,也担心会影响活期存款,影响招行在负债端的优势。但客户零钱理财的需求真实存在,从实际推广情况看,朝朝宝深受客户尤其是年轻客户欢迎,还提升了客户在招行的资产沉淀,让我们实现了与客户的双赢,证明坚持‘价值导向’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是正确的理念”。
高速增长背后,是清晰的业务价值判断和完善的打法(当然,良好的活存基础也很关键)。处理好活期理财跟活存的关系,才能放手发展。很多银行并不是没能力做大活期理财规模,而是下决心太难。
此外,朝朝宝的用户“偏年轻+高活跃+多支付”,这又为大财富的用户增长带来了活水;同时,这些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APP自主交易,也就降低了队伍人工服务和营销的成本,一鱼多吃。
对于零售AUM来说,这些用户不但持仓金额高(人均持仓9500元),而且在大财富渗透率也很高(七成以上持有其他理财产品)。这意味着朝朝宝这款活钱管理产品,真正成为了用户增长和AUM增长的底座,也就是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的增长金字塔模型。
相信最近关注道是无的用户中有不少银行的同学,尤其是来自总行和分行的。如果不服气可以算一算:
第一,活钱管理产品的大财富渗透率。用持有活钱管理产品的用户数做分子(如果有多个就选规模最大的那个),有大财富持仓的用户数做分母,算一算自家活钱管理产品的渗透率是多少,跟招行比是高还是低(招行是52%)。
第二,活钱管理产品的交叉进阶率。用同时持有活钱管理产品的和其他理财产品的用户数做分子,用持有活钱管理产品的用户数做分母,算一算交叉进阶率,跟招行比是高还是低(招行是70%以上)。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你正儿八经地做一个组合和配置功能,用户可能不理解,也不买单。但如果通过活钱管理产品来做渗透,引导交叉持有进阶,用户的参与意愿和转化能力其实都挺高的。
这也是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指南打北”策略:要达成一个目标,就要做逆向归因和拆解。通过做场景提升APP活跃,通过覆盖多业态提升存款规模,在这里也一样,通过做大活钱管理产品,提升用户配置效果(其实还能带动活存规模和行内资金留存)。
这就是看一个人,是在用手做事,还是用心做事的区别。
写到这里,文章就要结束了,收个尾吧,说两句心里话。
眼前这个大环境,零售AUM想有所突破其实挺难的。但就像之前赵本山在小品里说的(具体哪个小品我忘了),“走到哪都是大环境不行,你是大环境的破坏者啊?”
所以肯定得想办法。
那就从自家银行的资源和目标入手,走近用户、看看标杆、依靠分行,在这么差的贝塔下,做出属于自己的阿尔法。
身在银行这个行业里,对招行的数据仔细研究下来,会发现做到这些有多难,我是真的发自内心地钦佩。
所以,去改变、去拿结果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在做大财富业务时,我习惯用“用户-平台-产品”的框架来思考和制定战略,这么些年下来,也还算有效有成果,今天结合对招行数据的分析,分享给你。
只是结合眼下的现状来看,感觉这三块全都有要大力补足的地方。没别的办法,只能眼睛一闭、牙一咬,硬上了。
祝你好运。
祝我们都好运。
注1:以上所有数据和信息,都来自公开渠道,无任何内部未公开信息。
注2:数据来源主要为招行2023年的半年报,其余为招行发布或媒体公开报道数据,在此不一一列出了。
注3:本文仅作为业务探讨,不代表任职机构意见,亦不作为投资建议。
注4:是的,我就是标题里提到的那个银行零售产品总监,正文不提,实在是因为当前做出来的东西,在招行的成绩面前,真的不值一提,所以专心分析思考就好。
注5:这是外部分析的视角,肯定会有一些推断或理想化的地方,不过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标杆行的数据表现,找到适合自己的打法和策略。知道不如做到,对不?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同时不构成对所述产品及服务的出价、征价、要约或要约邀请,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合作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原创文章
行业报告
WEALTH APAC
往届榜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银行零售总监,看招行数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