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做大,我做专——远离苟延残喘的竞争
做专做精,甚至只做产业链上的一块“积木”,这才是未来的正确方向。作者:中外管理传媒 辛国奇 任慧媛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传媒出品《迈向工业文明——太平洋精锻30年成长启示录》
选定产品,远离苟延残喘的竞争
在夏汉关升任太平洋精锻总经理不久,他还陪同叶先生(海外华侨,太平洋精锻投资人)走访过本地的几家银行。他们拜访的目的是为了破解公司的融资难题,以便为未来发展做好规划。
当他们来到一家银行时,分管行长看到叶先生来了,立即打趣道:“您终于来了,您不来我们正要找您去,如果你们公司再不改革,再不换总经理,公司肯定做不下去的,我们就准备‘收摊子’了。”这位行长的意思是,知道太平洋精锻当时的经营状况很差,并且主要负责人还很保守,如果再不改变,就准备收回相关贷款,以避免产生更大的风险。
叶先生听后笑了笑,指着夏汉关说:“我今天来找你,就是告诉你,我们要继续改革,也换总经理了,新任总经理就是夏汉关。”这位行长立即说道:“换夏总行,换别人可不行!”
原来,夏汉关此前一直负责公司的融资业务,和各家银行负责人都熟悉,并给他们留下了良好印象。他们对于夏汉关的人品和能力都十分信任。在得知夏汉关负责全盘后,这位行长心中的疑虑终于消散了,于是,太平洋精锻的抽贷问题也迎刃而解。
“行长,您放心吧,我们正在推进变革,一定会让公司扭亏为盈。”夏汉关向行长保证道。
“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到。”行长点了点头,“不过,你们需要加快进度,时间不等人啊。”
叶先生看着行长的表情,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夏汉关在银行的人脉和信誉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些支持,公司的改革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银行不会抽贷,但也不会轻易放贷,一切还得靠自己。
夏汉关知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中脱颖而出,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抓住市场的脉搏。管理只是基础,要想把公司彻底拉出泥潭,除了管理上做出改革之外,归根到底还得开发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过硬产品——并且,一定要是市场需要,而别人做不出来的产品。
“要以积极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必须摆脱找饭吃,有什么就干什么,仅仅为了企业基本的生存而苟延残喘的竞争方式。所以,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并能发挥自己特长的产品和市场竞争策略。”其实,抱有这一理念的夏汉关,在这方面早有准备。
中国锻压协会2000年1月的大事记里,记录了这么一件事:“为增强与中国国内锻造业同行的技术交流和业务联系,日本著名的精密锻造模具制造商‘你期待’株式会社在上海正式开办代表处。”而首席代表正是杨国彬。
得知这一消息时,正在力推“管理改革二十条”的夏汉关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多年前“你期待”公司一位部长,潇洒地画出“两个圈”的画面。
那是1995年,“你期待”公司再次来到中国参加模具展会,夏汉关在对方的展台前驻足了很久,并仔细研究起“你期待”的最新样品册。他心中一直困惑着:在未来,究竟哪种产品才最具潜力,最有可能实现“供不应求”?于是,夏汉关把这个疑惑说给了“你期待”公司的一位部长。这位部长听懂夏汉关的意思后,并未多言,而是直接拿起签字笔,在夏汉关手中的样品册上潇洒地画了两个圈:一个圈住了“差速器齿轮”,另一个圈住了“结合齿轮”。
当时,夏汉关看到这两个“圈”,心中一动。他知道差速器齿轮和结合齿轮正是汽车非常重要的两个部件,也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两个“圈”,看似画得随意,可背后极有深意。于是,当时夏汉关心中便暗自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将这两个部件研发成功。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有一句经典论述:“造汽车很简单,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然而,实际上,一辆真正的汽车要复杂得多,精密得多。
这么说应该更准确,一辆汽车主要的零部件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然后再加一个壳。而这两个“圈”,分别对应前后桥和变速箱,每辆车都要用,并且至关重要。
“‘你期待’的部长显然不会随意给一个陌生人指点的,他们之所以愿意给夏总指明方向,是因为他们已经与‘太平洋’交往了一段时间,彼此都非常了解,他们觉得夏总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杨国彬说,“同时这也能看出‘你期待’的专业素养,画一下就让‘太平洋’有了非常精准的定位。一个行业短期能赚钱的事情,可能都能看到,但长远有前途的事情,就很难看准了。”
谁也没想到,这件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竟然对太平洋精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未来走向。这两个“圈”,也画出了重大的战略意义,后期产生的价值,不可估量。
差速器齿轮,此前经过多年的开发,已经成为太平洋精锻的“吃饭产品”,并成功应用于轿车领域。而用于汽车变速器的结合齿轮,因为其属于世界上先进的节能节材高新技术产品,当时国内还少有人问津。
当时,经过对市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夏汉关发现乘用车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尤其是在个人消费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出行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购买私家车。而在乘用车的众多零部件中,变速器精锻差速齿轮和结合齿轮作为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的驾驶安全和舒适性。
其中,高端乘用车变速器结合齿精锻齿轮,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一旦研发成功并投入生产,定将会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
因此,夏汉关认定,只有生产出“高端产品”,才能在市场上持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让公司进入正向循环。
此前,夏汉关带领团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相信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下,公司可以生产出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的优质产品。
事关重大,夏汉关即便已有九分把握,但他还是决定,去咨询一下业内专家。
别人做大,我做专
为了佐证产品定位是否正确,夏汉关专程赶赴北京,请教中国锻压协会秘书长张金。
彼时,面对加速的全球化进程,中国企业家不得不开始面对内心:“我为了什么而做企业?我要把企业做成什么样?”
于是,在得知“世界500强”这一概念后,进入21世纪并开始迎接全球化挑战的中国企业,不论国企还是民企,都纷纷不再追求“省优、部优、国优”,而是把“进入《财富》500强”,作为自己企业的使命目标。为了迅速求大求规模,以至于那几年“拉郎配”“舢板变航母”成为了现象级热潮。
在这个大环境下,夏汉关却很冷静:中国巨大的机会市场,加上有的人骨子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情结,以及华尔街打开的贪婪“潘多拉之盒”,从而使众多企业拼命地“做大做快”。虽然宣称是“做企业”,事实上仍是“走江湖”,本质是在“赌人生”。
夏汉关认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战略聚焦和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保持定力,明确战略目标并集中精力,不能三心二意,对于看好的事情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当时,中国锻压协会也眼光独到地提出了“专精特”这三个字,在行业内积极提倡走专业化的道路,希望通过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整个行业的繁荣发展。这比国家后期提出的“专精特新”战略,只少了一个“新”字。
因此,在张金办公室楼下的一个餐厅里,他告诉夏汉关的第一句话便是:“千万不要什么都想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事情不能做,有时鸡蛋就得放在一个篮子里,一定要向专业化发展,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样才能成功。”
“确实,如果对一个行业还不足够了解,放着金山你也不能去搬。如果看别人搞也眼热的话,很可能是企业的灾难,这对很多企业家都是一个挑战。为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必须压制这种冲动。”夏汉关回应道。
紧接着,张金又说:“在某一领域达到专业化的程度时,可以选择将这种专业化再进一步延伸到定型化。定型化就是在专业化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形成一种固定的、可复制的工作模式或方法,如此便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张金看来,只要一家公司的产品定位清晰、员工稳定,且领导者的决心坚定,那么这家公司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这与夏汉关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也觉得,企业大不等于强,企业大不等于有竞争力。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独特的产品定位。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精准地找到目标客户群体,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而领导者的坚定意志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具备远见卓识、决策果断、执行力强等特点,否则不可能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您的领导力我了解,只要下了决心,肯定不达目的不罢休,关键是产品的问题。世界上只有两种产品:一种是已经有人在做的,另一种是没有人做的。不论是有人做还是没人做的,只要能做好、做绝、做大,那么就可以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一方面,可以去尝试开发新产品,占领先机。另一方面,如果能力有限,就先从有人做的那一类入手,做到极致,出类拔萃,肯定能击败竞争对手。”张金说,“咱们之前也一起走访了很多海外企业,外国企业能做好,但现在中国企业还没人能做好的,肯定就有巨大的商机。”
而在国内市场上,高端乘用车变速器结合齿精锻齿轮的生产和研发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这意味着,如果谁能率先抢占这一领域,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事实上,在这一领域,中国企业并非毫无基础,反而有得天独厚的地方。因为早在1970年代,国内就有专家开始研究如何用精锻齿轮制造变速器结合齿,之所以这一领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很大程度是因为汽车市场规模未能跟上。同时,由于精锻齿轮制造技术本身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因此在过去几十年里,这一技术在国内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人以后肯定能够享受到与美国人和欧洲人相当的生活水平,一旦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购买汽车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所以,中国汽车市场迟早有蓬勃发展的那一天,这时候提前布局,肯定错不了!”张金说。
在一旁侧耳聆听的夏汉关越听越激动:“技术有基础,市场有潜力,我们也都见识过世界最先进的企业是怎么生产的,此时不干何时干!”
“是这样!我建议你们,资金哪怕再紧张,也一定要引进海外最先进的装备,这样才能和海外竞争对手站在同一个起点上,否则以后升级换代更麻烦。”张金点拨道,“还是要继续去海外多考察交流,每次去都会有新的收获。”
不知不觉间,两人在餐厅从中午12点聊到了下午5点,直到他们注意到餐厅已有人来吃晚饭,才意识到已经深入交谈了5个小时。一旁的服务员都有些纳闷,这两人在“密谋”什么大事,时而低声细语,时而热烈讨论......
有了行业专家的指点,夏汉关更加有底气了,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靶心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努力拈弓搭箭了。在那个世纪之交,不少浮躁的企业还在“拼大拼全”,仍沉浸于追求规模和全面,而夏汉关和张金却早早意识到,做专做精,甚至只做产业链上的一块“积木”,才是未来的正确方向——这已然领先不少企业半步。
数十年后,当让张金用两个关键词来描述夏汉关时,他很快给出了答案:好学,专注。在他看来,夏汉关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同时也非常乐于倾听他人的建议,哪怕是与自己观点相悖的意见。
好学与专注,确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好学下的专注,就意味着并非固步自封,而是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而专注力滋养下的好学,便能集中精力,增大压强,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确定目标后,夏汉关一坚守就是几十年,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一领域,从不分心,从不懈怠。几十年的时间里,他始终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果然带领公司“做强做绝”,乃至全球顶尖。
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没有它们,汽车就换不了挡,转不了弯;没有他们的产品,就不算“好汽车”。从跟跑到领跑,从制造到智造,从乡镇小厂逆袭为行业龙头,从夹缝生存突围到全球领军,这一关又一关,刚进厂就立志当厂长的他,如何带领团队逐一闯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