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印度需拿出缓和局势诚意:别忘了1962年的教训|印度|中印|印军|印度政府|美日澳

时间:2020-9-16 15:22 0 163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标题:印度需拿出缓和局势诚意:别忘了1962年的教训,无论是13个师还是40个师印方都没有胜算)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在莫斯科会晤并达成五点共识,这被普遍认为给中印缓和边境局势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无论从当下危机处理还是维护边境地区长期稳定的角度看,五点共识应当说都做到了直击要点。问题是,该如何落实这五点共识?这是人们最关心的。
DSC0000.jpg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在莫斯科会晤并达成五点共识,这被普遍认为给中印缓和边境局势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两国外长相互传递了不与对方国家为敌的善意,表达了当前边境紧张局势不符合两国利益的共同认识,以及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的愿望,这对给两国各自的舆论降温显然都有好处。
  五点共识再次提出双方军队尽快脱离接触,保持必要距离,并且表示双方要在局势缓和后加快建立新的互信措施。无论从当下危机处理还是维护边境地区长期稳定的角度看,五点共识应当说都做到了直击要点。
  问题是,该如何落实这五点共识?这是人们最关心的。洞朗危机之后,中印领导人多次会晤并达成共识,再之后,边境摩擦又起,今年6月导致了两国士兵致命性的肢体冲突,本月7日印军又首次鸣枪威胁中国军人,边境的现地形势一再消蚀人们对双方协议能够得到落实的信心。
DSC0001.jpg


  中印现在最根本的是缺少基本互信,而且边境问题被充分激活,形成了两国社会的意志对抗。双方都认为自己有优势,中国的优势以实力为基础,中印现在的国力差距显然远大于1962年。印方的优势感则来自于地缘政治的调动能力,美日澳在拉拢它,中国受到美国战略围堵,新德里认为中国很怕印度与美日澳结盟的任何动向,所以中方应当用在边境地区的对印退让埋单。
  中国取有实力的守势,而且就事论事。印方则试图通过纵横捭阖,把中印边境摩擦连通到整个印太地缘政治上,搞出赌博式的攻势。然而中印显然又都不想打一场新战争,两军多次群殴,甚至死了人,印军还鸣枪威胁了,但直到今天双方没有发生严重军事冲突,这种情况全世界只在中印边境地区发生了,足以说明两国不希望交战的基本态度。
  但是边境反复摩擦对峙又告诉人们,恢复边境地区和平已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如果仔细看,问题最终出在印度一方。印度国内有不同力量,印度政府对边境政策的把控力不如中方强,民族主义情绪通过印度的选举机制对政府有很强影响力。
DSC0002.jpg


  印度国力的确增长了,虽与中国的差距更大了,但印度社会的自我评估并非如此。印度民族主义势力总有“现在不是1962年了”,一旦边境再起战事,印度可以“对华雪耻”的逞能念头。他们严重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也高估了美日澳能够给予印度的支持,一些人幻想中印新的边境战争将是美日澳印与中国的共同交战。
  印度的舆论机制导致了印度军方与媒体联系频密,其对华舆论战非常活跃,军方需要释放“先发制人”“抢占制高点”等信息取悦舆论,这强化了印度军队在边境地区的进取表现。
  印军13个师部署中印边境
DSC0003.jpg


  印媒报道,印军已经把陆军40个师中的13个师部署到了中印边境,以保持对中方的压力。
  印度的军力确实不可小觑。其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准军事部队和后备力量组成。现役部队分陆、海、空和海岸警卫队四个部分。总兵力约130万人,其中陆军100万,共有17个军,下辖为40个师。空军15万人,海军6万人, 拥有1400架战机,155艘军舰。正规军规模位居全球第三,在中国、美国之后。
  印度一直奉行 “地区性有限威慑”的军事战略,图谋立足南亚、称雄印度洋、争做世界强国。平时把45%左右的陆、空兵力部署在西部边境,保持“进攻态势”;25%左右的兵力部署在北部边境,维护其“既得利益”;30%左右的兵力部署在纵深地区,作为战略预队。
  把三分之一的陆上兵力部署到中印边境地区,意味着印度的既定的战略目标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动摇,从大战略角度看,对中国未必是坏事。
  如果比拼兵力部署,中方更有条件比印方部署的更多、更快、更强。无论是13个师还是40个师,印方都没有胜算!
  装扮成猎人的印方情报人员
DSC0004.jpg


  中国军队已向印方移交此前“失踪”的5名印度人
  印度方面近日一直在声称,有5名印度人在藏南地区(他们所声称的阿鲁纳恰尔邦)被中国边防军“绑架”,也有说是“走丢”。据了解,日前确实有5名印方人员在藏南地区越界,进入西藏的山南市辖区。
  这几名印度人是装扮成猎人的印方情报人员。消息人士说,印方不时以这种方式派人越界刺探我方情况,这是他们蚕食中方控制地区的一种手段。遇到这种情况,中方会坚决扣留他们,进行警告、教育后才予释放。上述5人中方也已经对他们进行了警告、教育,很快将释放。
  中印边界漫长,有很开阔的非常备驻守区,印方这几年在中印边境地区采取占便宜的进取姿态,这给中方加强边境管控增加了挑战。印度军方和媒体互动频密,经常散布歪曲真相的信息误导公众,煽动其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为应对印方的常态化挑衅,我方近日也在增加中印边境地区真实情况的信息发布,以正视听。
  “阵风”到货,印军买得起用不起
DSC0005.jpg


  在“阵风”战斗机的服役仪式上,印度空军派出由苏-30MKI、“美洲虎”、“光辉”战斗机和“北极星”直升机组成的庞大护航编队,光是燃料消耗就超过550万卢比。
  美国“连线”网站称,印度空军近日为新到货的法制“阵风”战斗机高调举行入列仪式,以展示这种“可以改变中印边境空中战力对比”的先进战机。但多名印度空军退役官员表示,在当前印度新冠疫情流行和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背景下,“这些花哨的仪式是浪费金钱”。 而这种抱怨的背后,更暴露出对“阵风”战斗机的昂贵维护费用可能拖垮印度空军的担忧。
  报道称,法国战斗机向来以维护费用高而著称,“阵风”也不例外。更糟糕的是,“阵风”战斗机的到来使印度空军需要同时维护多达7种不同类型的飞机,“对于本来已经财务过紧的部队来说,这极大增加了总体后勤和维护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这些战机本身的战备能力。
  印度别忘了误判和逞能的历史教训
DSC0006.png


  中印边境的中国士兵装备了“关刀”
  从1959年郎久事件到1962年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再到1987年的边境冲突,印度的战略误判和军事冒险一次次让自身付出沉重代价。印度不该忘记历史教训,切勿再次误判和逞能,以至“印度梦”梦碎山脊。
  教训之一,印度切勿错估国际形势对其有利,将希望寄托于外部势力支持。国际战略环境是印度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的重要框架,也是印度在边境上采取冒险和挑衅政策的重要考量。由于印度试图将非法的“麦克马红线”作为中印正式边界,两国边界争端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有苗头。但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逐渐破裂、美印关系改善以及中国国内经济发展遭遇巨大困难,印度在中印边境的政策更加冒进。
  在当时的印度军政高层看来,中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都非常不利。与之相较,印度则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领导者、美苏争先拉拢的对象,国际环境对其非常有利,美西方舆论甚至为“印度抵制住红色中国的扩张”喝彩。
  这种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极大助长了印度的边境冒险政策,新德里认为“中国不会对印度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但中印爆发冲突后的事实证明,中国并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放弃领土主权,美苏也不会给印度提供什么实质性的支持,而是更多将印度作为出售军火的市场。
DSC0007.png


  教训之二,印度切勿低估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错误地将中国的忍让视为妥协。在过去数十年的中印边境争端历史中,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边境安宁、致力于避免边境冲突,即使在面对印军的蚕食、挑衅时,中国方面也尽量保持理性与克制。这种理性与克制,表现在中国始终主张和平磋商解决争端、始终对印军挑衅行为表示克制(很多时候从大局考虑没有揭露印军挑衅行为)、始终将一线部队脱离接触作为避免冲突的第一要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1959年空喀山口事件后中国边防部队暂停巡逻、周恩来总理1960年4月亲自赴印度做工作等。
  但印度政府却将中方的和解诚意和忍让克制当作软弱可欺、妥协退让,认为中国不敢、不愿、不会对印度的军事挑衅行为做出反击,这也构成了印度在边境奉行“前进政策”的逻辑前提。印军的得寸进尺甚至授权一线部队开枪的战争恐吓行为,最终被证明是加剧误判、引发战争的危险行为。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1962年七八月份中印在加勒万河谷发生军事对峙,由于中方保持克制,没有“拿掉”印军哨所,印度舆论欢呼这是印军的胜利,认为“只要印度军队坚决,中国除了虚声恫吓外不会再采取什么行动”,而印度政府给军方的命令也由“只有遭到射击时才开枪”,改成“如果中国绝对危险地迫近时就可以开枪”。
DSC0008.jpg


  教训之三,印度切勿盲目自信、高估自身作战实力,甚至头脑发热。“情况不明决心大”,是印度政府在历次边境军事挑衅行动中的生动写照。从1962年冲突时尼赫鲁下令“把中国军队清除掉”,到1987年试图利用军事演习蚕食中方领土,概莫能外。
  其原因,一方面是军情系统负责人“大权独揽”,误导或者迎合最高领导人。尼赫鲁的亲信穆立克负责当时印度的唯一情报机构“情报局”,另一名亲信考尔先后出任参谋局长和第4军军长,两人给尼赫鲁传递了“中国军队不会反击”的信号,甚至战败后考尔还蒙骗尼赫鲁“印度军队在适当时候会赶走中国军队”。1987年冲突也是当时的军方鹰派领导人误导最高层,自恃在苏式装备下可以击败中国。
DSC0009.png


  中国15式轻型坦克在高原训练
  另一方面是反对党和舆论的裹挟鼓动。印度反对党和媒体热衷于炒作中印边境争端,以民族主义倒逼执政党做出冒险举动,甚至误导执政党认为印度全国上下已做好“同仇敌忾”的准备。此外,印度的一些军政要员也热衷于向媒体释放强硬信号,迎合民意,但到头来只是进一步压缩了政策回旋的余地。不少材料证实,尼赫鲁最初也不想与中国发生战争,但反对党的倒逼、舆论的煽动、亲信的误导,最终让其走上了对华开战的歧途。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虽然世易时移,中印两国国力和相处关系今非昔比,但当前印度在中印边境的军事冒险和挑衅,似乎在开历史倒车。1959年9月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指出,“最近印度政府配合边境上的军事进逼,在外交和舆论方面就边界问题不断对我国施加压力……印度政府、国会和所谓公众舆论以及一部分政界人士利用边界问题大肆叫嚷,诽谤我国侵略了印度,污蔑我国是帝国主义,并且在印度挑起一个新的反华高潮。帝国主义也正借机煽风点火,竭力挑拨中印关系。”联想今夕,何其相似。边境局势高度微妙敏感之际,真心希望印度政府能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