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qing17 幼龙

有 6 人收听 TA

懒不是一种病,它只是颓废时的伙伴

27主题 32回复 248积分
收起左侧
发新帖

感受历史,品味艺术

时间:2020-10-6 16:36 3 258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iqing17 于 2020-10-7 01:58 编辑

艺术的高度在于:百年之后历史依旧在画面中起伏
解析一件艺术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使我不是美术生,即使我从来不买任何艺术品,也并不妨碍我们去欣赏它的美。
有人说生活与艺术就像蛋糕与裱花,不能说谁成就了谁,味道与美的融合才成就这件事物本身。

p11525863.jpg

谈到这幅画,就不得不先聊一下他的创作背景,不然很难理解西方画作人物这种“赤裸”的画法与推崇。
“文艺复兴”是横贯整个中学时期的一个词汇,那是课本上的一个必考点。
“文艺复兴”之前是神权时代,绘画也只是服务于宗教,以神为主的神学思想造成当时画作千篇一律都是宗教故事,所以这个“复兴”是复兴的什么呢?首先它并不是复古,在禁锢人民的神学思想的当时,它开始强调“人文主义”,以人为本,借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以及古典文献,加入新思考和检讨是一场对人性的讴歌。简单粗暴的说这是人性与神学观点的冲突,两种思想的初步对碰产生一种新兴文化的诞生,这便是文艺复兴。
刻板的宗教绘画往往是端庄肃穆的,这是一种神性的象征,而这幅画是掩藏不住的人性,即人对肉欲的一种渴望表达的淋漓尽致。无论后天的教养或者宗教的禁锢多么地强烈,人性的萌动和挣扎还是镶嵌其中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同时期作品往往是“赤裸”的肉体呈现。

图片2.png

《春》(Allegory of Spring)是由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于1481年至1482年间创作的一幅木板蛋彩画,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
很多人多说这幅画很美,美的让人难以移开目光。
当你把画作放大时,人物的表情细节,白净的肤色,浮于皮肤上的沙的柔软,都让人有种它在轻轻呼吸的错觉。
位于图片中间的维纳斯,是古罗马神话里的爱神、美神的化身。身后山胡桃树枝绿荫缭绕,山胡桃树枝旁边透过的光刚好形成一个拱形门,同时也像自然而然形成的光环一样,处处透漏出神要降临大地的气息。
画中维纳斯表情端庄沉静,头向右微微侧着像是思考又像是聆听,视线俯视着大地,右手似乎在轻抚山胡桃树枝,又像要阻止上方调皮的丘比特。
我们都知道画作都是被挂在墙壁上的以供人欣赏,当你仰视这幅画的时候,会发现维纳斯也刚好在俯视着你,四目相对她似乎只在注视着你一个人,这一刻你便拥有了爱与美。所以永远不要猜测一个画家的视角,他所给予的表达永远比你想象的精致。

usa_1241E_31C_3@1200x1200.jpg


画面我们从右到左依次观赏。
最右边青灰色的脸鼓着腮帮子,一席暗色长袍的是风神仄费罗斯。他正把咸猪手伸向一旁的少女,仄费罗斯身后盘根错节的藤蔓呈现出令人不安的氛围,这个少女就是森林女神克洛莉斯(也有人称她为春神)。她神色慌张的躲避,嘴角不断往外冒出花朵。
旁边身披鲜花,表情幸福步履轻盈款款而来的是化身为花神的克洛莉斯,现在的名字为芙洛拉。
传说西风之神仄费罗斯强暴了森林女神克洛莉斯,克洛莉斯化身为花神芙洛拉。所幸最后的结果是美好的,芙洛拉的婚后的生活幸福美满。
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还是森林女神时,少女的鲜花是从嘴角不吐露的,但是在化身为花神的时候,鲜花则化为花冠和环绕周身的衣服,仿佛能闻到衣服上散发着花香。这里隐喻着婚后女性的美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转变。风神与森林女神(春神)的结合造就了花神【即风与春的融合,诞生了鲜花】,画面一派生机盎然,大地涌现无数鲜花。
在这里要小小的交代一下这幅画的用途,它是一副庆贺婚礼的绘画,这幅画的金主是当时佛罗伦萨的当权者,梅第奇家族的罗伦佐。富可敌国的他为了拓展家族的政治地位,安排了他的侄子罗伦佐狄皮尔法兰奇斯柯与敌对家族的女儿瑟末拉德的婚姻。《春》正是他为这场婚姻而请波提切利作的委托画。现实中,狄皮尔法兰奇斯柯与瑟末拉德互不相识,婚前最多只见过一两面。可以想象在结婚当日,两个人必定是对未来感到不安的。波提切利想借这个传说,以一场否极泰来的婚姻,来安慰忐忑不安的年轻新娘。

p11526023.jpg

维纳斯左上方的她的儿子丘比特,传说他射出的箭可以让人陷入爱河。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眼睛是蒙起来的,蒙眼射箭透漏着一丝调皮,但射中的是否是对的人,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这内,换句话说就是“爱是盲目的”。

p11526022.jpg


图片上的是美惠三女神,画面从左到右分别是“爱”、“贞洁”、“美”,也可以说是“妩媚”、“优雅”和“美丽”的表现。
传说美惠三女神是负责打理维纳斯庭院的侍从(我查了很多资料,对她们的身份描述各不相同,所以究竟是什么身份未可知),她们在花园里偏偏起舞。
最左边的“妩媚”仿佛被丘比特的箭射中,她的表情魅惑,发髻松散,胸口起伏不定,皮肤隐隐通出红晕,这些特征表明了她正身处于欲念里。旁边的“优雅”将脸偏向一侧,似乎在面无表情的拒绝着“妩媚”的邀请,但是“美丽”压下她的右手,并高高托起了“妩媚”的左手,这是对欲念的放纵,最后我们看到“优雅”肩膀的衣衫脱落,表现出在欲念驱使之下优雅将不复存在。
毫无疑问的美惠三女神是承载着爱与欲望的载体,随着清风飘落的不只有花瓣,还有人性的欲望。而且这是无需避讳的东西。

p11526356.jpg

我们来看一下“美丽”的细节图。

p11526021.jpg


最后这位是墨丘利,他头戴一顶插有双翅的绿蜜的帽子,脚穿飞行鞋,手握魔杖,是医药、旅行者、商人的保护神。他正挥舞着手杖驱散一朵漂浮的乌云。
《春》这幅画有意思的点在于,这幅画的名字并非是波提切利这个绘画者命名的,而是在这幅画诞生60年之后,由美术史家瓦萨利命名的。他把《春》记录在《大艺术家传》中,并流传至今。
虽然从画面上我们看到了繁花锦簇,美不胜收的景致,以及扑面而来的生机活力。但它描绘的并非是春天的风景。
在这片富饶丰美的花园里,如茵的草地上盛开着500多朵花,达到170个品种之多,这些花分属于不同季节开放,例如:玫瑰开放于夏天,秋季结果的柑橘,冬天盛放的款冬。可见作者在作此画的时候,并未局限在春这一个季节,而是将四季中所有的美丽花朵集于一画,所以以《春》命名并非是指春天的这个季节,更多的偏向于一种诗意的春天的概念。
再次回到当时的环境中,在强调神权的当时,《春》在内容形式上突破了宗教题材,淋漓尽致的展现人对内心欲望的探索及表达的渴望,这是作为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所拥有的。
也有人说这这幅画表现的是精神与肉体的终极相会;人性与神性的高度统一;世俗肉欲的极致表现,也是对人性春天的讴歌。

图片2.png


在画面的上方被大片的橘子所填充。在这样一幅满含寓意的一份画作中,它又被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呢。
橘树在古代中国是非常珍贵的树种,其果实被称为“官员之果”,象征着长寿和富裕,仅供达官贵人们食用。同样的在传入欧洲后也是被贵族所争相追捧的,富含维生素的橘子在当时被奉为良药,能拥有一大片橘子林,便是身份地位与财富的象征。
同时画中墨丘利手持权杖驱散橘子林附近的乌云,而墨丘利又恰恰是医药的守护神,这幅画作为庆贺婚礼的绘画,何尝不是对美第奇家族的歌颂与奉承。
所以这幅画美不美?
毫无疑问,美且美的独特。
但是我想讲的并不是这幅《春》,而是波提切利的另外一幅作品,《春》有多美多生机盎然,那么另外一幅画就有多阴暗及颓唐。这幅画的开端有多热烈,后续就有多悲壮。


v2-78183e697a66335804b33f5ada990089_1440w.jpg

“这是一幅令人感到不安的画,它同样出自波提切利之手,
但是在这幅画中,他视乎更专注于表现故事性,
反而欠缺了一些他盛期作品中的那种美感。”
(节选自子夏聊艺术)

《诽谤》作于1495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尺寸62×91厘米。我们可以看以古罗马拱柱式的富丽堂皇的建筑里,正上演着动荡的一幕,画中三女一男正把一个象征“无辜”的赤裸裸的人拖到法官面前。

图片11.png

这四个人物分别代表着“诽谤”、“叛变”、“虚伪”和“欺骗”,“诽谤”将他的手伸向国王,竭尽诽谤之能事;手持棍棒,揪着裸体男子的正是“叛变”,她出卖了同伴,并把他交给国王;裸体男青年是孤立无援的“无辜”,他合掌向上祈求真理能拯救他免遭诽谤的命运;后面两个女子,一是“虚伪”,另一是“欺骗”,也有说是“妒嫉”和“仇恨”,她们俩正在为“叛变”者梳理头发。

unnamed (5).jpg

在宝座上坐着一位长着两只驴耳朵的国王,昏庸无能,愚蠢无知到极点,听信诽谤,同时在他两边分别是“无知”和“轻信”,不断地向他的耳朵里灌输无知和轻信;画面的另一边站着一位被黑色长袍包裹着的“悔罪”,他的左手向前伸出,似乎想拯救“无辜”,但是右手又覆盖左手,动作矛盾挣扎,他正向着立在身后的全裸体女神,那就是“真理”,希望她能出面拯救“无辜”者。可是站立不稳的真理,手指上天,意思是说:“对于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我也无能为力,去找上帝吧。”
这幅画有意思的是,拱形的建筑廊柱壁面镶嵌着的是古罗马圣者和英雄的浮雕,这些被供奉者或沉默注视或交头议论,仿佛这只是一个无需多做理睬的舞台剧。

e42e-hvntnkq2098974.jpg

象征着真理的赤裸女子体态丰盈美好,我们可以同波提切利之前的画作《维纳斯》做对比,会发现女子的外形体态,腿部的动作仿佛同出一辙,而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化身,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一刻“爱与美”在这场审判中显得苍白无力。
艺术往往是艺术家的心理映象,所以当时发生了什么,使波提切利画出这样的一幅画呢?
这幅画诞生在《春》之后,我们前面讲到《春》是脱离宗教神学刻板绘画的束缚,开始对人性讴歌的代表,画面轻松充满诗意的美,但是《诽谤》从画面的色调与故事呈现都开始向宗教回归,这表明绘画者精神上的转变。
回归历史,当时的美第奇家族已经被驱逐,整个佛罗伦萨社会动荡不安,以萨弗那罗拉为首的虔诚宗教信徒,在佛罗伦萨传教并极力主张重新建成一个神权统治的、倡导虔敬俭朴生活的社会。波提切利作为当时艺术顶尖的绘画者同样被卷入政治的漩涡中,神学思想战胜了人性的欲望。或者说波提切利本身就是这种思想的矛盾者,他渴望着贵族般的自由,又被萨弗那罗拉推行的禁止“享乐主义”的宗教教义所影响,为基督教歌功颂德,所以他的画作一半保守一半放纵,跟随着当时的历史浮浮沉沉。
时局的混乱、人心的难测,不只摧毁了后来的掌权者萨弗那罗拉,连带着被埋葬的还有曾经那个鲜明的波提切利。
无论是曾经的极力赞赏,还是后期的职责谩骂,在时光流淌中都只能化为一个剪影。
“1510年,那个曾热情的赞美花之都弗洛伦萨的画家,
在他最喜爱的春季里悄无声息地离世了。
波提切利是个让我意难平的画家,
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当我们还是少年时,常常陷入极度自信的情境里。
觉得我们生而伟大无所不能,憧憬着无限美好的未来,
我们喜欢那些历史上英雄的故事,
他们敢与命运抗争,那种英雄悲壮的颜色好像比故事本身还要动人。
但是有一天,当我终于有勇气正视自己的平凡
——我觉得我忽然理解了画家波提切利,
懂得了尊重他的伟大也尊重他的平凡。
没有人想过,第一个敢违背绘画应该服务于宗教的画家,
他迈出这一步需要多大的勇气;
后来,他害怕了、退缩了,却给了人们指责他的借口……无论如何,
细数文艺复兴时的巅峰人物,波提切利值得拥有姓名。”
(节选自子夏聊艺术)
1510年5月,波提切利死于贫困和寂寞之中,后葬于佛罗伦萨“全体圣徒”教堂的墓地里。故事到此结束。
我们再次回到开篇的第一句话:‘艺术的高度在于:百年之后历史依旧在画面中起伏’。
诚然时至今日我依旧不能探究艺术的深度,但他已不能阻碍我解读历史的沧海与桑田。
在感慨完之后又不免唏嘘:感谢上帝赐我平庸,予我欣赏它的平淡无奇,感受它苍白贫瘠的沟壑,让我不必经历那样的痛,也能兀自绽放着属于我的颜色。

文献参考:波提切利《春》赏析一刻talks
波提切利(上)子夏聊艺术【千面】
波提切利(下)子夏聊艺术【千面】
波提切利《春》维基百科
谁是诽谤谁是真理——波提切利《诽谤》
波提切利名画《诽谤》赏析与欣赏  
萨伏那罗拉-百科


The      End

                 
你若惜时如金,定然前程似锦






3回复

皮皮农贸 发表于 2020-10-6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 举报 来自: 福建省泉州市 电信
在感慨完之后又不免唏嘘:感谢上帝赐我平庸,予我欣赏它的平淡无奇,感受它苍白贫瘠的沟壑,让我不必不经历那样的痛,也能兀自绽放着属于我的颜色。
奥比多斯驴在 发表于 2020-10-6 22:19 |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举报 来自: 菲律宾
什么艺术,都是订件,当时所有画家都要听话的
马尼拉车s神 发表于 2020-10-7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 举报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电信
艺术才是人终极追求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3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