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在美国叫“暴徒”,在香港叫“抗议者”?好一个双标 | 北京观察

时间:2021-1-8 10:14 0 236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文/朱恩地
  “香港大规模逮捕政治人物和激进分子违反了《中英联合声明》!”“中国在利用国安法误导世界!”当地时间1月6日,英国外交发展大臣拉布在英国外交部的官网上如此表态。
  英国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而且几乎每次都是拿《中英联合声明》说事。中方也不只在一个场合谴责过英国的此类行径。
  在周四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华春莹就回应称,《中英联合声明》的核心内容是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没有赋予英国干涉香港事务的权力。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治理香港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区基本法,不是《中英联合声明》。
  华春莹还指出,英国政府1976年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时通过保留方式明确提出,公约关于定期选举的规定不在香港适用。港英时期的《公安条例》和《社团条例》对集会、游行、结社都加以严格限制。恰恰是在香港回归后,随着“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方针得到切实贯彻落实,香港居民才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这是任何客观和不带偏见的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而就在今天,与2019年冲击香港立法会相似的一幕在美国国会山上演。那对于美国今天发生的一切,英国又是如何表态的呢?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推特上谴责“场面非常可耻”。拉布则补充说:“这些企图破坏法制、阻碍权力移交的暴力行为是完全说不过去的。”
  西方国家纷纷表态,谴责在华盛顿发生的暴力。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说,“这是对美国民主的攻击”。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包括北约都措辞强烈地谴责了发生在国会的一切,“这是对民主的践踏!”丹麦总理更是在社交媒体上说这一切是“极端主义、暴力、两极分化”,在华盛顿发生的一切是“可怕的”。
  这让人不禁想问,这和当时乱港分子冲进香港立法会后坚定不移站在暴徒那边的,是同一批人吗?
  美国政客上演“最后的疯狂”
  在“双标”这种事情上,怎么能少了蓬佩奥的身影?
  周三,香港警方依法逮捕53名乱港分子后,蓬佩奥就立即发声明称,那些被港警逮捕的人没有任何罪行,“应立即无条件释放”,还说美方将考虑制裁执行这项行动的个人和实体,并对香港驻美经济贸易办事处实施限制。蓬佩奥扬言,港警的行为在“破坏民主”。而在美国国会被特朗普支持者占领的时候,蓬佩奥却在推特上迅速将这些人定性为“暴徒”,称这次的事件是“暴乱”,全然不提已经有4名美国人在事件中失去了生命。
DSC0000.jpg

  在蓬佩奥最新的一则推文里,他指责这一切是“不可接受的”、“无视法制的”,是“暴乱”。当然了,他在最后为了显得逻辑自洽,加上了一句“我们一向支持全世界的人们和平地表达诉求”。但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反问的,在香港发生的暴力事件,蓬佩奥就可以接受吗?
DSC0001.jpg

  华春莹说,一段时间以来,特朗普政府内少数反华政客不断上演“最后疯狂”,不择手段利用所剩任期蓄意破坏中美关系,服务其个人政治私利。这种伎俩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两国人民友好民意,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
  华春莹还引用了今天在网上“盛传”的段子作为回应:“如果美国看到美国正在对美国做的事,美国肯定会谴责美国,并鼓动解放美国。蓬佩奥先生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如何制裁自己?”
DSC0002.jpg

  外媒搞“双标”可谓是专业的
  “对于一些人将华盛顿暴乱与香港暴力事件进行对比,称其为‘亮丽的风景线’,外交部有何评论?”坐在我旁边的法新社记者这样问了发言人。一边听提问我一边感慨:这些外媒在议题设定上可真的是“专业”啊。
  议题设定(agenda setting)这个词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是传播学里非常重要的概念。一般来讲,新闻的内容本身是客观且中立的,记者在写作的时候是不应该有预设立场的。但是媒体仍然可以通过对议题的取舍、排序等方式,来有效地左右人们的关注点以及关注度。这样的操作方式,就是议题设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媒体可能无法决定你怎么想,但它却能左右你想什么”。
  其实在外交部听外媒记者提问时,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他们想让自己的读者去联想什么。“亮丽的风景线”不过是网友玩的梗,外媒记者却硬要cue,我几乎都能想象晚些时候出来一篇报道“中国民族主义者的狂喜:美国出现了‘亮丽的风景线’”。
  华春莹在回应的时候说“希望美国人民能尽快享有和平、稳定和安全”。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中国一向谴责的是部分西方政客、西方媒体在报道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以及今天美国国会发生的事情时的双重标准。而且退一万步讲,网友不过是通过玩梗来表达当年愤怒的情绪,难道也不行了吗?
  “美方一些人对2019年香港发生的事情和今天在美国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反应和用词截然不同,这种鲜明的对比及其背后的原因是令人深思的,值得大家进行严肃和深刻反思。”
DSC0003.jpg

  (PBS网站截图)
   DSC0004.jpg

  (ABC网站截图)
  而从不同媒体平台所使用的语言也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的立场。比如福克斯新闻称这些冲进国会的特朗普支持者为“抗议者”。Newsmax和C-SPAN也是如此。最初,CNN网站的头条新闻称他们是“暴民(mob)”和“暴徒(rioters)”。到晚些时候,CNN就已正式将发生在华盛顿的暴力行为描述为“本土恐怖主义(domestic terrorism)”。至于《华尔街日报》,也选择称他们为“暴徒(rioters)””。
  《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则经过了一番思考,最后将这些人定性为“暴徒”或是“亲特朗普的暴徒”。《旧金山纪事报》和《今日美国》也是如此。
  “德国之声”最开始用的是“亲特朗普的抗议者”,但几小时后修改了措辞,变成了“亲特朗普的暴民”。BBC则说这些人是“叛乱共和党人”和“暴力的亲特朗普的暴徒”。
  至于对“乱港”分子的描述又是什么呢?这些老牌新闻媒体一直以来用的都是——“pro-democracy protesters”(支持民主的抗议者们)。
  而就在这篇稿子动笔后不久,手机里各大外媒刊发了头条新闻:
  “在支特朗普的暴民(mob)阻碍了议程并造成4人死亡之后,美国国会终于确认了拜登的胜利。”——CN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