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那拉车的牛”

时间:2021-6-21 10:07 0 464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鸣笛(原载于《世界日报》)

本地的疫苗接种更广泛展开,政府在一份经济公报中表示,遏制病毒传播并防止传播率上升将使政府有机会全面恢复经济活动,让工人重新获得在COVID大流行期间失去的工作。 这是十分迫切的需要,数十万工人因企业关闭而失业,饥饿的家庭不是少数。 走进菜市和超市,人们更能感受通货为存品存之厉害,普通受薪阶层受到的冲击最大,加上新冠疫情依然十分凶险,更能想起屈原《离骚》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昨天是父亲节,其实我喜欢台湾延用的八月八日"八八父亲节",似乎更有民族气息。 曾在中国甚流行的一首《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 都说养儿为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祝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
  
优秀的作品令人感怀,数十年前读过朱自清的《背影》,那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要为儿子买几个橘子的肥胖身影,是我第一次领受到父爱的感人。 我是十八岁才见到自己的父亲,而父亲因当时家乡疫情,身为遗腹子,出生就未见父面,嗷嗷待哺,孤儿寡母,何以为生? 苦命娘亲相依,十六岁就离乡背井,只身远渡来菲,后才回国聚亲成家,又经抗战及白色恐怖时期,家境如何,但父爱永在我心。 感恩"那拉车的牛",一个顶天立地的伟大身影。
  
现代人的价值观,的确较重视通过父亲为家庭提供经济和物质上的支持,来衡量父爱。 更有人拼比老爸,或形容"英雄"和"好汉",轻视"老牛"宽厚的肩膀担起一个家,再苦再累无怨无悔,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现在孩子与我过节,我总感到沟通交流非常必要,一家长幼的相互理解,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才有深情的展示和智力的和谐。 创造出一种家庭的化学反应,可以穿越最猛烈的风暴,穿越最黑暗的云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