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盔甲鱼类为何演化出“铠甲”?4.3亿年前“秀山恐鲎”提供新方向

时间:2021-10-2 09:12 0 76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秀山恐鲎”化石(左)及复原图(杨定华绘)。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中新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盔甲鱼类为什么演化出“铠甲”?最新化石研究发现,这可能是受同时期天敌恐鲎的压力逼迫所致。
最新一期中国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以封面文章发表“中国发现4.3亿年前‘秀山恐鲎’”论文称,作为重庆秀山地区志留纪早期的混翅鲎一新属种,“秀山恐鲎”属名指示恐鲎为一种具有捕食“利器”的大型掠食性动物。其发现既填补混翅鲎类在中国乃至整个冈瓦纳大陆的空白,也代表已知最古老的混翅鲎化石记录,并扩展学界对此类动物形态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的认知。
DSC0001.jpg



“秀山恐鲎”生态复原(杨定华绘)。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秀山恐鲎”化石发现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副研究员介绍说,“秀山恐鲎”化石是2017年在重庆市秀山县志留系地层寻找盔甲鱼化石时意外发现。在此之前,华南地区志留纪早期的浅海地区尚未发现大型捕食性动物,而恐鲎作为具有捕食“利器”的大型节肢动物,极有可能在这一环境中扮演着顶级掠食者的角色,并成为同时期生活在一起的无颌类盔甲鱼的恐怖噩梦。
DSC0002.jpg



一只巨大混翅鲎准备捕食无颌类骨甲鱼(引自盖志琨、朱敏,2017,郭肖聪绘)。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他认为,“秀山恐鲎”化石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研究盔甲鱼类为什么演化出厚重“铠甲”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具有捕食功能器官在“海蝎子”(即板足鲎)中的出现,掠食动物的捕食活动不断强化,掠食者和被捕食者因此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军备竞赛”。
“在这种环境压力下,脊椎动物的造骨能力很可能得到充分释放,最终导致了一场以外骨骼甲胄出现为特征的‘戴盔披甲’的甲胄鱼类大辐射。这种攻掠与防御的矛盾冲撞,始终是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重要因素。”盖志琨表示。
“秀山恐鲎”研究论文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和盖志琨等联合完成。据介绍,“秀山恐鲎”在系统分类上属于板足鲎目混翅鲎科,板足鲎因其形似现代蝎子,故俗称为海蝎子,是生存于古生代海洋的一类重要的节肢动物,是现今蛛形纲节肢动物的近亲。它们最早出现在距今4.67亿年前的奥陶纪,在志留纪繁盛并且在海洋中处于霸主地位。随后逐渐衰落,在二叠纪-三叠纪的大灭绝事件中灭绝,共生存2.2亿年。
DSC0003.jpg



科研团队在野外发掘现场,右上角为盖志琨副研究员。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板足鲎体长最大可达2.5米,具有良好而发达的附肢,其中翼肢鲎科的螯肢会特化成为巨大的夹钳,内有坚硬而突起的刺,它们的地位就像是脊椎动物世界中的霸王龙,而混翅鲎科的第三对附肢高度特化,具长刺,形态夸张。混翅鲎独特而极易辨识的附肢与现生鞭蛛的须肢相似,被认为可用于固定猎物,是混翅鲎较强捕食能力的体现。然而,与其较高的曝光度相比,学界一直以来对此类动物缺乏深入了解。同时,板足鲎生态多样性高,在海洋、淡水、陆地等多种生态环境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是了解古生代生态环境变迁的重要媒介。(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