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双碳”之路该怎么走?诺奖得主、科学院院士们出招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7081
主题
147098
回复
173190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43
从容应对市场起伏,平安理财“新安鑫灵活策略”打造“固收+”标杆丨机警理财日报
0/37
太保服务·纪录片|夕阳正暖 老有长护
0/38
全国人身险营销员跌回281万人
0/39
新旧准则并行期,险企财报“颠簸”前行
0/40
资金回流黄金ETF,关注止跌反弹机会
0/47
数量从6家扩容至27家,险企参与个人养老金市场还需供需两端发力
0/43
“固收为王”遇困,银行理财破局
0/37
对第二轮经济刺激的思考:关键在落地
0/44
马斯克值多少钱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双碳”之路该怎么走?诺奖得主、科学院院士们出招
时间:2021-11-4 08:07
0
424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实习记者 | 刘云飞
11月2日,“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双碳’治理论坛——通往‘双碳目标’的科技之路”论坛在上海召开。
会上,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科学院院士等,对“双碳”治理的多种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2015年12月12日,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巴黎协定》达成一致,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为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1.5℃以内付出努力。
根据联合国的最近表态,各国当前的减碳承诺并不能在本世纪末达成当初协定的指标。据预计,全球的升温高达2.7摄氏度,这会带来很可怕的气候灾害。
2020年9月,中国作出承诺,将努力在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储能非常重要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主、第12任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认为,在“双碳”道路中,储能技术非常重要。
他表示,目前全球绝大部分的储能都是通过水能来进行,即抽水蓄能,其他储能方法的工业应用并不是很广。在抽水蓄能利用上,全球最发达的是日本,其次是美国和中国。
朱棣文也提及了材料储能。他认为,最好的储能材料是氧化钴锂电池,但是钴的价格极为昂贵。此外,石墨和硅也可以考虑作为储能材料。
“中国企业目前使用的锂材料相对价格较低,但在储能密度上有所限制。” 朱棣文表示,预测十年后,材料储能可以达到的最高密度,将较目前翻一倍。
他还提到了锂硫电池。这是一种以硫元素作为电池正极,金属锂作为负极的锂电池。
朱棣文表示,这种电池可以反复充电、循环1000个周期,效率能达到前一代电池的三到四倍。但如何降低此类电池的成本以及如何商业化使,是需要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除储能外,朱棣文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也对减碳有一定帮助。例如,在水泥、交通、塑料、燃料等与碳排放关系较大的行业中,引入人工智能,可以对最终的碳排放百分比做出控制。
利用生态固碳,模仿自然减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提出,中国土地的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容量来进行碳汇,可以对中国碳中和起到重要作用。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周成虎建议,应对物理碳汇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比如说天然林、草原的保护以及种植更多的人工草地等。此外,中国是一个农业和畜牧业大国,这些领域也可以使用方法减少碳排放,例如合理施肥等。
除陆地生态系统外,海洋也拥有非常巨大的碳汇和固碳潜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表示,海洋占了地球70%表面覆盖,且拥有4000米的深度,固碳潜能很大。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化肥养分通过河流等方法进入海洋,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加快,海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也在增多。
焦念志建议,应减少陆地的化肥使用量,来增加沿岸海水的碳汇能力。
海洋养殖区也是固碳区域之一。海洋渔业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蛋白质,碳排放却远远少于陆地养殖业。若渔业、养殖业能部分代替陆地养殖业,将有助于实现减碳目标。
2015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杨培东,则介绍了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实现固碳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模仿自然进行减碳的途径。
人工光合作用模仿真实世界自然中的光合作用,使用减水、减二氧化碳的催化剂,对水与二氧化碳进行分裂,通过水的还原产生氢气与氧气。
杨培东称,此方法在制药业、化学业都可使用,能够把废弃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日用化学品。目前,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效率已达到4%,未来有望达到15%。
科学家的角色
在上述论坛最后的圆桌会议上,各专家还讨论了科学家在 “双碳”进程中可以扮演的角色。
朱棣文表示,科学家需要让技术变得廉价,包括初始成本和持有成本。比如电动汽车想要普及,不仅要考虑车辆价格,还有考虑充电价格。目前电动车的使用成本和内燃机车一样,才得到了广泛普及。
他同时提议,研究者使用的材料首先应该做到去碳化。希望实验所用到的塑料等材料,都是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消化的材料。
此外,不同国家的政府、科学界之间的合作非常必要。在基础设施方面,全球共同沟通、分享,能够使能源高效利用,更好地减碳。
杨培东表示,不同社区之间的合作也重要。十年前,他与同事曾参与了“国际合作的人工二氧化碳光和作用”项目,合作对象来自英国、美国、澳洲等国家。他认为,这样的组织框架,可以让不同国家的科学家相互交流。
焦念志表示,国际组织也需要发挥职能,帮助不同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做协调,引出关键的领域焦点,或进行相关的碳培训。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