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薪资必须保密,不然轻则通报重则开除,老板们在害怕什么

时间:2021-12-5 10:17 0 40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撰文 /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周享玥
编辑 / 游勇
被处罚的员工
“要是我们也可以像苹果那样公开讨论薪资该多好啊。”
时隔四个多月,再次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关“密薪制”的热搜,尤其是苹果公司那条宣布“允许员工公开讨论工资”的消息时,钟雨多少是有些羡慕的。数月前,初入职场一年的她刚在“密薪制”上栽了个大跟头,被社会狠狠地上了一课。
5月底的一天,作业帮主讲老师钟雨与另外一位辅导老师做课前准备工作。这次沟通,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间,话题就聊到让人心跳加速的薪资上。

“我当时也确实没有防备心理”,钟雨告诉AI财经社,对方问她课时费和底薪,“我想着在BOSS直聘这些平台上也可以看到个大概,就大致跟她说了一下”。
但令她没想到的是,这场看似愉快的交谈最终会为自己埋下一颗雷。一个多月后,钟雨的直属领导突然找到她,有人举报她触碰了公司红线,而具体罪名是她和同事谈论薪资违反了公司的密薪制。
“我当时就懵了,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坏,也担心这个事情会不会严重到被开除的程度。”钟雨对AI财经社回忆说,“职场好险恶。”但因为整个行业遭遇“双减”政策,公司最终没有来得及对她进行处罚,钟雨就和许多同事那样,领着N+1的赔偿,离开了作业帮。
同样感受到“江湖险恶”的不只她一人。
今年6月中旬,一名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在微博爆料称,自己因当月加班多,拿了不少钱,便跑去向同事打听其他人薪资,却因一时大意在办公室公开提问。
第二天,这名员工就被HR约谈辞退。尽管HR表示赔偿会正常给,但该员工依旧觉得委屈和不解,“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至于要开除我吗?”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对于许多打工人,尤其是职场新人而言,“薪酬保密”只不过是写在员工守则或者保密协议里的一段简短规定。
陈晗是今年毕业的职场新人,7月初,她应聘进入一家数十人规模的建筑设计公司。按她的话说,自己在签相关的入职文件时,属实是“囫囵吞枣”了,完全不知道公司还有薪酬保密的规定。
8月中旬,公司向她发放了第一个月的工资。然而,发薪的喜悦只持续了很短时间,陈晗从同事口中得知,与她同一批入职的应届毕业生都拿到了更多钱,唯独她没有。
原来公司耍了个心眼。尽管都是应届生,却分了“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各差500元。心里不平衡的陈晗找到HR,HR让她去找老板。“老板当时没回复,但我第二天早上就被经理警告了,说因为我扰乱公司秩序,越级和违反密薪制,公司要专门针对我开个批评大会,还要找那些讨论工资的人谈话。”陈晗告诉AI财经社。
“当时害怕得要死,被谈话时都快哭了,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陈晗回忆。最终,考虑到她刚毕业,公司只是在群里发布了一则警告声明,没有给更严厉的处罚。但半个月后,陈晗却从同事口中得知,她被领导在开会时点名批评。
DSC0000.jpg




(图源/视觉中国)
在互联网大厂,薪酬也是一条高压线。
2019年7月中旬,B站一名默默无闻的新人UP主的视频下,突然涌入了大量围观者,弹幕和评论区出现了“KM(腾讯内部论坛)观光团”、“腾讯高压线警告”、“听说被人内部举报泄露薪资”等各式评论。
这是一条长达12分钟的求职分享贴,标题上打着“应届生”和“腾讯offer”的标签,一切看起来非常正常的帖子却给UP主带来了麻烦。
视频发布第3天,该名UP主被腾讯内部人士举报,原因是在视频中透漏了自己的薪资——年薪30W+。腾讯员工透露,“腾讯规定不允许和同事议论薪酬,如果无意间听到其他同事薪酬也要向上报备”,而该UP主在社交平台上透露了自己薪资的行为显然触碰了腾讯“高压线”。
最终,该名UP主虽然没有被“直接开除”,也被给予了二星的处分,并公开通报。而据该UP主后来介绍,腾讯的二星处分,规定一年之内没有特殊贡献将不能晋升职级。
事实上,不仅仅是腾讯,阿里、美团、字节跳动等众多互联网大厂都将“薪酬保密”列入了敏感信息的范畴。
“字节在这件事上非常严格,属于绝对不能讨论的那种。”字节跳动前员工方同告诉AI财经社,即使是员工在吃饭时讨论薪资,被人发现并举报,也可能直接被辞退。
字节跳动一向非常在意保密工作。员工收到的电子工资单需要设置解锁密码,员工入职培训的手册上,也明确写着“离开工位要合上电脑”的内容。“离开工位不关电脑的话,可能你们组绩效就没有了。”方同说。
保密手段更是层出不穷,有网友曾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所在的公司每个月用钉钉给员工发的工资条具有可查看时效,如果不进行保存,员工本人之后也都无法再查看。也有网友称,自己所在的公司不仅不能讨论工资,甚至连公积金也是不让讨论的话题,“一提就出警告通知”。
企业的顾虑
网友们对薪资是否该保密的讨论总是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认为“薪酬保密”早已成为职场约定俗成的“规矩”,而且薪资也属个人隐私,不宜打听。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员工有权利知道企业是否执行了同工同酬,而自由讨论薪资是这一权利实现的前提。
“密薪制”自上世纪初源于美国,是一种与公开薪酬制或薪酬透明制相对应的薪酬管理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既不允许员工泄露自己的薪资,也不允许打听同事的薪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工资制度的市场化变革,职工薪酬差距逐渐拉大,密薪制开始在一部分国内企业中流行起来,并逐渐拓展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发展迅速、收入丰厚的互联网和金融行业。
密薪制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猎聘网于2017年6月发布的一份《职场人对薪酬保密制与薪酬公开制的支持度调研报告》就显示,1.1万职场人参与了这份调研,实行薪酬保密制的公司超过八成。
“一个是为了管理方便,防止员工间相互攀比,进而影响企业内部团结;另一个则是避免外部泄密,防止竞争对手通过薪资信息快速锁定核心人员并挖角。”资深猎头陆海天告诉AI财经社。
在他看来,密薪制实际上是人力资源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管公司如何在密薪和透明之间进行平衡,本质来说都只是一种管理手段。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实行密薪制一般是公司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由于人力资源的利用有差异性,管理者为了抓住关键人才,愿意给予其特殊的激励方案,但又考虑到薪酬公开容易导致公司内部矛盾和分歧,为了避免出现人为的纠缠,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管理技术。
也因此,密薪制在一些组织结构尚不稳定、薪酬体系尚未健全、岗位的稀缺程度或重要性差异较大的初创公司尤为常见。
企业的考虑是非常现实的。在一家传媒公司做HR的木夏表示,薪资如果完全公开,一方面是会增加公司成本,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公司人员不稳定,不利于公司整体的团结和管理。
字节跳动的前员工方同也承认,当他知道同事工资比他更高时,他的内心非常不舒服,“当天就打开了招聘软件,看看其他地方有没有更好的机会”。
当一个员工知道同事薪资更高时,这是一个很影响工作情绪和士气的行为。同一个岗位,薪资高的人会觉得这是应得的,而薪资低的人反而觉得这是对他的打击和伤害。
事实上,各类社交平台上,就不乏各种类似于“偶然得知自己工资比同事低,但又同时受制于密薪制而不敢找公司问清楚,该怎么办”等的提问。
但现实就是如此,木夏透露,相同岗位新入职员工的薪资可能会超过老员工,另外入职时间也会影响工资,“正好岗位急缺人,给的钱就会比平时更高”。比如,字节跳动前几年在用人高峰期,经常以翻倍工资挖人。但这种红利在近一年消失了,HR招人时,涨薪幅度被严格限制。
毋庸置疑,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密薪制不管是在避免员工相互攀比、节约管理成本,还是在防止人才流失,或者利用薪资差异调动核心员工工作积极性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密薪制遭到挑战
在薪酬保密上,最先妥协的大厂是苹果。
2021年11月19日,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苹果,出乎意料地放出了一个重磅消息:苹果公司员工将有权讨论自己的工资、工时和工作环境。
什么原因促使一向以保密著称的苹果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观点是,苹果为了平息外界以及公司内部对于其是否真正实现“同工同酬”的质疑,而在员工讨论自由方面做出的最大让步。
事实上,近年来,多家美国企业已经先后被曝出不同背景的员工“同工不同酬”,在这一背景下,为员工和外界了解企业具体薪资天然设立了一块屏障的密薪制,也因此在当地受到了严厉拷问。尤其是最近几个月,苹果内部关于薪酬的争议不断,更有多名员工围绕保密协议、劳资关系等提起诉讼。
而在外界和内部员工带来的压力之外,苹果本身已经足够完善的薪酬体系或许是其能够做出这一决定的重要支撑。
DSC0001.jpg




(图源/视觉中国)
“这是一个有实力的公司才有底气去做的决定。”广州万物融联CEO赵淑全告诉AI财经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也说明苹果对于自己的薪酬体系和分配制度有着足够的自信。
根据数据分析公司Statista发布的报告显示,即使是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海外疫情影响依旧的情况下,苹果仍然以每秒3002元的净利润,稳居世界上最赚钱公司的宝座。
陆海天也认为,苹果敢公开,很可能是因为其业务已经发展到非常稳定的阶段,不再需要通过密薪制来实现对员工的特殊激励和管理,“即使有员工在知道别人工资后不服气,选择走人,也无法撼动苹果的江湖地位”。
在他看来,薪资透明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能够减少员工捕风捉影式地胡思乱想,进而降低员工的被剥削感,让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去猜测谁的工资高不可攀,工资池中属于所有员工的钱又是被谁大量挣走了”。
“但是大多数企业一般不会这么做,我相信在未来相当一段长时间内,密薪制仍然是中国公司的主要模式。”陆海天补充说。
虽然,很大一部分打工人仍然自觉拥护着密薪制,但同样有一部分人开始质疑其存在分配不公甚至违法操作风险等弊端。更为重要的是,动辄就以“讨论薪资”为由开除员工等过于严苛的处罚,正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不满。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薪酬保密”和“密薪制”为关键词搜索,分别可以检索出138篇、36篇文书,尽管并非所有案件均主要围绕密薪制产生争议,但文书数确实呈逐年上涨趋势。
据其中一篇发布于2018年初的文书显示,某公司员工汤某早在2016年,就曾因被公司以严重违反《员工手册》中薪酬保密条款规定为由强制终止劳动合同而将该公司告上了法庭。最终,法院以该公司仅提出“汤某有不思进取,曾无理要求公开工资收入行为”的观点,却没有汤某确实严重违反其规章制度行为的事实依据为由,判定其属于违法终止劳动合同,需按规定赔偿汤某相关赔偿金。
而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于2018年9月公布的一则案例中,大众点评网一员工季某更是因社交平台上出现的一张工资单局部截图而被公司认定为“泄露薪资”,并以此为由将其解雇。但季某认为上述工资单并非为自己泄露,于是将公司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公司赔12万余元。
事实上,密薪制并没有办法完全杜绝薪资信息的外泄。
“这么跟你说吧,就像皇帝的新衣。”方同直言不讳,“形同虚设”。他知道同部门同事的工资,私下也都交流过。
事实上,大厂保密薪资的必要性在降低。尽管内网没有人讨论具体的薪资,但在职场社交软件脉脉同事圈,员工最乐此不疲的话题就是薪资和晋升。什么职级岗位对应多少薪水,被无数帖子在讨论。比如阿里P8的年薪总包与腾讯11级、字节3-1的员工差不多,都在100万-150万元左右。而且较基础的岗位在招聘要求上通常都会写明薪资范畴。
但就现阶段而言,能够真正放弃密薪制的公司毕竟还是少数。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来说,“不讨论工资”显然依旧是需要遵守的职场“潜规则”。
钟雨自从半年前因密薪制被上了一课后,在薪资这个话题上就多了许多警惕心,虽然依旧会与同事谈及薪资,却将范围限定在了“关系非常好的人”以及“不会被发现并举报的场所”内。
方同则和自己不在同一个城市的朋友或同事聊工资聊得比较多,并刻意避免了和距离自己比较近的人谈论薪资,以免因“告密成本比较低”而被举报。
(应采访对象要求,钟雨、陈晗、方同、木夏均为化名)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