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于冬:向市场拿钱,是电影行业的唯一解困之路

时间:2021-12-30 17:58 0 67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2月29日下午,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二天,开幕论坛——《致敬百年光影,从历史到未来(厦门发布)》举行。
  论坛内容包含三场主旨演讲和三份报告发布,最后由饶曙光主持,于冬、王中磊、王长田、王健儿、黄建新、龚宇、傅若清等电影企业家和创作者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圆桌对谈。
  在这场论坛上,这些站在中国电影市场这艘巨轮船头的企业家和创作者们,共同提到了2021年中国影市存在的一些问题。
DSC0000.jpg


  一.影企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傅若清首先提到,接下来要克服的最大问题和困难,“就是经历了十来年电影的快速成长,要怎么把这个过程中的泡沫挤掉,怎么把出现的一些浮躁问题解决,包括热钱的涌入、金融资本的裹挟等。”
  王长田重点提出,整个行业的投资出现了严重紧缺,这是最值得引起重视的现象。“社会资本对电影行业的投入出现断崖式的下滑,许多电影公司的经营出现严重困难。很多电影公司的创始人因为股权纠纷、债权纠纷被限高,被限制执行,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三角债在行业非常普遍。主要是因为影片的投资收益很少,很多影片亏损。”
  王长田说,“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可能有50部重点题材的影片,这些影片至少需要几百亿的投资,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电影行业完全解决不了投资的问题,这个问题急需引起重视。”
  除了影企经营困难,影院在近两年来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王健儿提出,“中国电影的影院在数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单个影院平均盈利能力现在是明显下降,现在已经8万块银幕,很快会达到10万块,我们按照500亿上下甚至600多亿这样的总票房,分到每一块银幕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现在客观上讲,院线经营还是比较困难的。”
  于冬表示,现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都没钱,经营风险压力很大,企业持续盈利能力要求又高,在这个时候对于在座的当家人来讲,要勒紧裤带过日子。
  “但开源节流也好,过紧日子也好,压缩支出也好,都不能省创作的钱,不能减创作拍戏的钱,可以减接待的费用,可以少吃少喝,可以降低平时的消费,但是不能省创作的钱。再把预算砍了,制作成本砍了,制片的孵化成本周期砍掉,这是杀鸡取卵。最终是坚定信心,靠作品说话,靠作品向市场上拿钱。如果靠投资人,现在没有了,靠上市融资,现在上市比登天还难!”
  二.年轻观众流失问题
  王中磊提到,现在电影院观众的平均年龄是28-29岁,趋于大龄。“我们创作者应该除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去拍一些大型影片之外,可以从年轻人喜爱的题材、角度、类型,多做一些他们的影片,这就是电影院的未来。如果我们没有迭代新的观众出来,都是老的观众,他们到三十多岁的时候可能是人生最繁忙的时候,观影时间会越来越少,真正的中坚力量还是年轻人。包括年轻的创意者,现在创作者平均年龄也比较大。”
  王长田也提到,“受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影响,电影观众、年轻观众数量在减少,观众的年龄层在提高。这个现象如果不改变,也是会对整个电影市场形成长期的影响。因为年轻观众没有观影习惯,这是很可怕的现象。”
  黄建新说,他常常自己去买票看电影,有时在周三、周四下午去,有两次都是全场只有2个人,影院无疑是亏损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疫情是影响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年轻人更重视的是看电影的社交属性,
  “我有很多年轻朋友,他们跟我回答,平时看电影真的不是单纯看电影,看完电影要聚会,平时这个时间不够。为什么是周末看,只有这个时间够。所以看电影的聚集方式有所变化。”
  黄建新认为,培养年轻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最近看到一个消息,《蜘蛛侠》上映了,十几天的时间在全球的票房超过10亿美金,这些都是年轻人在看。年轻人对电影的需求类型有所不同,他们拍的有想象的,那个想象是单纯的,是美好的,是可以突破界限的,这些是年轻人特别感兴趣的东西。”
DSC0001.jpg


  三.创作类型单一问题
  王健儿提到,今年这一年的电影市场,大制作和小精品都有呈现。“大制作像《长津湖》激发了电影人极大的信心。小精品也不断,像最近上映的《爱情神话》,豆瓣给了8.4分的评分,评价也非常好。虽然投资不大,但是很受欢迎,尤其让观众感到惊喜,这个是多元化市场的客观需求。”
  龚宇认为,观众越来越成熟,大家对多样性的需求也会更强,“虽然我们做得并不好,但是这个需求是更旺盛了。这种多样性旺盛需求给我们更大的市场想象空间,如果大家只看一种片子,就该哭了。”
  黄建新呼吁,“我们在发展主流价值之外,还要鼓励不同类型电影的发展,要多样化,这可能才会让年轻导演们找到他们的位置,如果都是一种电影,那需要社会经验、历史经验、种种经验,年轻人没法做,因此给年轻人开拓就要呼吁给他们更广阔的天地,给他们机会,一方面是各位大佬给他们机会,一方面是电影类型。这叫百花齐放。”
  四.影片过度向节假日集中,供给严重不足
  王长田提出,“现在影片市场过度向节假日档期集中,造成全年其他日期和档期不平衡,对整个行业有比较大的影响。同时影片票房又过度向头部影片集中,对腰部以下影片的收入也有较大影响,会影响行业后续发展的潜力。”
  于冬补充,如果要在2022年实现票房全年600亿,就是平均每天单日票房要达到1.6亿。但在2021年,我们有30多天平均每天只有3000多万,这暴露了现在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供给不足。
  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疫情影响,二是因为好莱坞影片的引进和质量有所滞后,“西方电影大国也面临疫情的冲击,他们复工复产的速度要晚于我们很长时间,包括《007》都是疫情前的库存。这给中国电影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黄金机遇期。《长津湖》这样在单一市场收回超过2亿美金的制作费,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支撑,这给我们全行业信心。”
  于冬提出,行业应该要加紧创作生产,保证平时档期的周末,一年52个周末都有片可看。“我们不能只做假期消费,我们要供给到全年52个周末,这对头部的内容公司是一个挑战,也是机遇。”
  龚宇从线上的角度也提出了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2019年线上的院线电影,票房1亿元以上的,是66部,但今年1000万以上的票房才88部,供给严重不足。”
  网络电影方面,2018年行业处于高峰期时,“全行业报审有3000多部,今年全行业大概500-600百部,也是暴减。”
  要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龚宇也提出,首先要解决的是商业模式创新问题,“现在电影在互联网上的交易方式大概两种,一种是院线电影下院线以后,互联网平台跟出品方谈一个价格,这个价格基本跟院线电影的票房收入呈正比例采购过来。第二种是网络大电影的出品方,根据有效播放量,跟出品方分账。这个钱从用户交的包月费里来,这个是确定数,总的来说这个商业模式还是在现有的蛋糕里面去分。所以,这个是有天花板的。”
  “出品方、投资方拿用户付费的42%,渠道方像苹果公司的苹果税加电视机厂商的渠道费大概30%,所以互联网平台只有28%。”
  龚宇还提出,“这个创新还不能简单玩票价,网络的票价要涨,现在普遍6元钱,太低了。相对北美、欧洲这些国家十几美金,高峰好片是30多美金,我们是6元人民币,太低,所以要涨。”
DSC0002.jpg


  五.另一个争论焦点:分线制问题
  黄建新首先提出,“我们的电影院还有一个问题,它不是双院线发行制,而是单院线。美国的双院线发行制,最牛的电影只能占一条院线,比如A院线,所以同时在电影院上映的片子能够容纳的程度就高了。现在国内都是一个A院线,所有人都找头部排,一排70%、80%。”
  “10月份的时候我问过傅总,《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占了票房多少,达到96%,其他一大堆才只有4%,因此这不是很好的规则。所以我一直在呼唤应该是双院线,这样其他电影可以获得比较长的放映,如果放得好可以到B轮院线继续放映,这样电影就多展开一半的排期。”
  傅若清也补充,“中影作为中宣部直属企业,每年年底要给中宣部第二天工作提建议,我在今年提建议的时候就写到应该加快推进分线制发行,只有把现在存量差异化,使市场容量提升,这个变化也会解决我们几万块银幕包括刚才大家说影院经营的问题。另外,我提到要加快分线制发行,在政策和上层结构的梳理和确立。”
  于冬则提出了相反意见,他认为,分线供片现在还不是时候。
  “今天在片源严重不足,供给侧乏力的情况下,我们如果再提分线这个事情,我觉得可能会有一半的电影院都要死掉,我们辛辛苦苦建的8万张银幕可能会锐减到4万张以下,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现在还能凑合活着,如果把片源切断的话,再搞恶性竞争的话,可能会有很多影院支撑不下去。”
  “大家还在坚持,就是在等假期消费,还有机会。首先要肯定假期消费的作用,是对市场主体的支撑作用。”
  于冬认为,现在主要的矛盾还是要抓创作,当务之急也是要抓创作,“要能够在市场行业最困难的时期还坚定信心,出作品,向市场拿钱。这是我们唯一的生存之路,也是行业唯一的解困之路。”
  出品|深水娱
  作者|珍宝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