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东西问】马可·穆勒:那些中国电影何以在西方大放异彩?

时间:2022-1-27 13:26 0 50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新网:【解说】1981年,时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顾问的意大利人马可·穆勒,将影片《原野》带到威尼斯,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国际之路。此后,他又将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贾樟柯等中国导演推向国际舞台。中新社“东西问”专栏就此对电影史学家、电影制片人、平遥国际电影展首席顾问马可·穆勒进行独家专访。

【同期】电影史学家、电影制片人、平遥国际电影展首席顾问 马可·穆勒

(我)16岁(1969年)就开始学中文,意大利和中国开始建交时,我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意大利留学生,到了沈阳辽宁大学。1977年夏天一个晚上,我在南京的某个体育场看了(谢晋导演的)《红色娘子军》,出来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导演真的是,他的风格很独特,也知道有一些新的潮流会出现,我就决定在欧洲(意大利都灵)做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国电影回顾展。

【解说】1981年,马可·穆勒把中国导演凌子的电影《原野》送到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成为“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同期】电影史学家、电影制片人、平遥国际电影展首席顾问 马可·穆勒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学后,出现一批新人,他们对电影有很多新的想法。《红高粱》把那种非常浓郁的乡土文化带到欧洲,给好多观众开了一扇窗户。《黄土地》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放映后,我把影片拿到洛迦诺电影节。那时候西方媒体开始发现,中国非常大众化的电影也有独特的风格。

【解说】通过40多年的生活观察,在马可·穆勒看来,中意两国文化差异在逐渐磨合。

【同期】电影史学家、电影制片人、平遥国际电影展首席顾问 马可·穆勒

我真的觉得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让更多人认识到,我们(意中两国)的差异不是那么大。第一阶段是介绍中国电影,第二阶段是让(海外)普通观众每次来看一部中国电影,他们就用中国人的眼光看世界。我觉得这方面中国电影所起的作用还是挺大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不算是那种“远方来的神秘的文化”。

【解说】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00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一。

【同期】电影史学家、电影制片人、平遥国际电影展首席顾问 马可·穆勒

最近两年开始有一种争论,是不是中国电影是要保持独特的文化风格,我觉得,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中国电影是非常多元化的,核心观众包括文艺片,各种各样的核心观众一定存在,将来中国电影的未来肯定是跟着这种多元化的,不同的道路去发展。

【解说】作为众多国际电影节的主席,马可·穆勒如何看待中国的电影节展在全球文化发展中的意义?

【同期】马可·穆勒:我自己觉得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挖掘中国电影新人,特别是我们在平遥一直是在做这个工作,把新导演介绍给国内和国外的观众和媒体。

记者 屈丽霞 胡健 山西晋中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