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孟晚舟再度释放信号:华为解决难题,需要更多“人”

时间:2022-9-3 13:54 0 51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gif



未来不是省出来的,未来靠持续的投入,和人才的持续奋斗得来
DSC0001.jpg



文 | 谢丽容
自去年9月25日孟晚舟回国,距今已经一年。孟晚舟回到国内,进入华为轮值董事会之后,很多人关注她接下来将干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9月2日,孟晚舟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去的地方有一些出人意料,位于贵州的都匀一中。她在都匀一中发表了一个演讲,主题叫《读书万卷,咖啡千杯》。
孟晚舟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贵州省的都匀一中读的,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多年担任都匀一中的校长,是远近知名的教育家。
此前,人们对孟晚舟的关注,更多围绕在一些象征意义上的情感共鸣。比如,她的经历体现了中国公司突破美国封锁的艰难和不懈;比如,她和任正非之间的父女互动,温情隐忍背后的各自倔强。
孟晚舟的这次发言,延续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温情和细腻,隐藏了她作为一个巨型科技公司核心管理层之一的思考和重心,如果细读,我们可以更直观了解风浪之中寻求软着陆的华为。孟晚舟提到,华为先是在全国各地的园区里建起各式各样的咖啡厅,给员工提供讨论、思维火花碰撞,激发灵感的场所。
后来,华为在很多大学校园里或者高校附近,建立了“黄大年茶思屋”。鼓励员工走出办公室,与大学教授、科研人员一起喝咖啡、聊思想,共同探讨产业的方向与未来,甚至是全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孟晚舟提到,一位博士生毕业后加入华为、他的研究方向是“类脑智能”,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一年多的时间,他在茶思屋喝了1000多杯咖啡。他的团队与产品线联合完成了20多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发表了10多篇论文。博士生感叹,茶思屋的咖啡,都是汗水和火花调制出来的。
我们从中可以读到一个科技公司员工的日常工作状态,更可以直接体察到华为当下战略思想对员工行为的多方面影响。
近几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死只在一线间。保证了短期业务可持续性之后,华为决策层至少统一了一个思想:科技公司最主要的价值创造是创新,而创新之源来自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未来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持续投入和努力奋斗所创造出来的。
如何保证“活力”和“创造力”?孟晚舟认为,鼓励每位员工多读、善思、能辩,从悠久而璀璨的人类文明中获取智慧的力量,从他人和行业的优秀实践中寻找突破的方向,打开思维的天花板,这是“点”的开放。
倡导每一位员工与内外部专家多喝咖啡、交流思想,借他山之石吸收宇宙能量,这是“面”的开放。
把先进论文和技术难题公开发布到网上,欢迎行业和社会合力推动、互相启发、竞相破题,让创新的力量奔涌向前,这是“场”的开放。
华为努力营造从“点”到“面”,再到“场”的开放,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共同来解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这点做到了,华为也就活了下来,还能活得不错。
DSC0002.jpg



需要能奋斗的、单项突出人才
2019年,孟晚舟的父亲任正非第一次公开出现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提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当时美国政府制裁华为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人们关注华为如何应对,任正非那些穿插在媒体问答中的基础教育问题的思考,多多少少被忽略了。
任正非当时说到,需要重视教师的待遇,对教育的投资和重视,就是对未来的一种加码,如今已经不是拼人多、拼体力的时候,而是高才生、高智慧的创新人才竞争,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实现更多的超越,才能在世界激流中勇往直前。
此后三年间,华为高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次多轮对外传递重视创新,重视人才的原因、逻辑和做法。可能是因为“重视人才、重视创新”这样的说法在人们的认知中过于顺理成章,外界的直观感觉是,华为这么做,也属顺理成章。
直到今年8月底,任正非在内网发布了一个名为《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内部讲话。
在这个内部讲话中,任正非第一次做出了对未来十年全球衰退的谨慎预判,“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他提到,在全球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华为要改变经营思路和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从外部流传的部分讲话内容中,依稀可以看到精简业务线、裁员的蛛丝马迹。
有人据此解读,华为也挺不住了。从华为2019年到2021年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到,华为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四项成本与营收比率逐年上升,要追求利润和现金流,这一块的节流是核心点。
今年三月华为的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孟晚舟回国后第一次出现在公开场合。当时她提到,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长期在研发领域的投资,在于研发队伍以及研发能力,华为的研发投入不会受利润的约束。
这次在都匀一中的演讲主要面向年轻人,孟晚舟没有过多提及华为经营事宜,仅一句“未来不是省出来的,未来靠持续的投入,和人才的持续奋斗得来”。
任正非的那次内部讲话提到了收缩和投入的关系:盲目投资的业务要收缩、没有价值的部分市场要放弃,但生存危机点上不惜代价投入。其中,研发要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负责,从过去恐慌性的自救改为有质量的自救,要注意合理的压库存,不要因为过大库存而造成利润不足和现金流紧张,构成新的危机。在战略关键机会点上、生存危机点上,要不惜代价投入,但在非战略机会点上不能乱花钱。
也就是说,华为依然需要人才,但现阶段的华为更需要能够为结果负责、能够奋斗的人才。
9月2日,孟晚舟说,具有解题、破题能力的“单项突出”人才,才是当前攻题克难时期最需要的。她说,华为不要求员工“样样精通”“十项全能”,而是鼓励员工在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领域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她提到两个人。第一个是华为早期高薪聘请的为数不多的“天才少年”之一。这个俄罗斯天才当初不愿意离开家乡俄罗斯,为了留住他,华为在俄罗斯当地设立了数学研究所。他加入华为之后,不喜与人来往,终日就是摆弄摆弄电脑,打打游戏,偶尔做些数学方面的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看上去似乎碌碌无为,没有什么科研成果。但就是这样的一位“怪异”天才,在十年后攻破了从2G到3G的算法难题,华为也基于这项成果,推出了一款针对欧洲市场的Single RAN方案,逐步超越竞争对手。
她评价,常人难以理解的“怪异少数”,也许在某个方面有着常人难以超越的才华。“用人之长、人尽其才”,是华为的用人之道。
第二个人,2016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专业。加入华为后,从事软件编码开发工作。在一次次的编程中,他悟出编写代码和化学实验之间的相通之处,二者都需要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场景下,充分考虑变量因素,以终为始地进行详细设计。
孟晚舟评价,跨专业没有影响这位华为员工成为代码达人,扎实的化学功底更是让他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破题能力。
她说,华为有许多这样的跨专业科研人才。华为看重的是他们扎实的基础学科积累、创新的破题思维方式。华为早期的电源开发团队中,就有一位主力人员,曾经是位牙科医生。
这是华为多年的用人风格。任正非在多年前的一次公开场合中曾经提到,自己既不懂技术,也不懂财务。他就是提着一桶浆糊,把优秀的人黏在一起,拼出一个人才济济的华为。
DSC0003.jpg



需要更多外部智慧
今年开始,华为陆续把自身产业遇到的挑战和难题,通过线上“黄大年茶思屋”平台向全社会发布,收到了600多位高校老师的积极反馈,参与揭榜的高校达91所。今年8月初,华为向获奖者颁发了“火花奖”,感谢他们对于产业界及科学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这其实是华为向外部开放研发平台的一个延续动作。华为很多年前已经开始强化和全球大学的基础技术研究合作,与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家研究机构和公司合作,和大学研究的合作经费每年超过4亿美元。
华为的“黄大年茶思屋”在今年4月启动,“黄大年茶思屋”网站同期启用。
黄大年是中国国宝级科学家,在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带领团队成功研究出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地壳1号万米超声钻探装备等国之重器。
黄大年的办公室对面,专门设了一间“茶思屋”,供喝茶/咖啡、休闲交流。在他看来,轻松愉悦的环境能更好地思想交流,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这个和任正非的“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理念相同。
任正非在今年5月和系统工程领域科学家工程师的座谈会上讲述过办“黄大年茶思屋”的初衷,他说,之所以要办“黄大年茶思屋”,是希望大家就科学和技术问题来“胡说八道”,只要不涉及社会科学问题。他希望每个科学家、专家来华为讲其最擅长的,哪怕华为公司所有人听不懂也不要紧,因为这可以敲开华为人的脑瓜,让华为不封闭。
任正非当时提到,“我们是干具体活的,目光比较短,最需要的是我们看不见的那一小部分,我们要看‘山外的青山,楼外的楼’。你们看得远,你们讲的东西正好是我们不明白的,就只要告诉我们。”
任正非的计划是,“黄大年茶思屋”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做好内外沟通,将来可以打通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的联接。
“你们科学家、专家不需要自己去找算力,用我们云平台,包括AI的算法、存储等,都可以提供给你们。你们把精力集中到前端,后端平台我们就能支持你们。”任正非说。
华为一向重视和学术界的共创合作,背后逻辑很简单。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源头之一是学术界,但理论突破和技术发明的不确定性非常高,降低不确定性的一个好办法是,工业界提出问题和挑战,同时向学术界提供弹药。
华为之前和学术界合作的方式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高校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动基础理论的突破;或者基于自身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和大学实验室联合研发,找到解决方案。
这种点对点的外部合作模式,好处是合作前就经过了严格的筛选,能够保证合作的深度;缺陷是模式过“重”,范围也相对狭窄。“黄大年茶思屋”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一定程度弥合了此前模式的缺陷。所有人都有机会和渠道来“胡说八道”,范围大大扩大了,模式也更轻。两相结合之下,可以加速华为对外部智慧的吸收和成果运用。
华为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8450亿元,研发投入营收占比逐年提升,全球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10.7万名,约占总人数的54.8%。华为对于人才和投入的关系,从目前来看,无论顺境逆境,没有飞跃,没有灵光乍现,立地顿悟,每一步都是困而求知,一以贯之,战术灵活改变,但战略和方向坚决不变。
不纠结、不停顿、不自闭。孟晚舟说,解决一切问题和难题的根本在于人才。华为还将坚持开放的人才观,用火花和汗水调制的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用开放的心胸和格局粘接世界的智慧,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作者为《财经》副主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