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从硅谷银行危机,预测美国金融体系崩坏时间

时间:2023-3-14 15:07 0 56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这是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这可能会再度引发金融市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就在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倒闭的48小时后,3月10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宣布接管了硅谷银行。
3月13日,拜登承诺将追究“对这场混乱负责的人”的全部责任。
就像2008年的雷曼兄弟一样,硅谷银行的破产其实也有迹可循,回头来看,这个原因也不复杂。
[ol]新冠疫情三年,有太多太多的钱涌向硅谷银行,硅谷疫情期间一共收到了2000亿美元的现金投资。更微妙的情况是,硅谷银行从来没有管理这么多钱的经验,用大部分存款买了一类看似非常安全的金融产品。因为美联储的加息,导致了利率上升,原本安全的产品发生了亏损,也因为加息,导致硅谷公司融资减少,存款减少;加上硅谷银行自身留的现金不多,这引发了客户的恐慌性取现挤兑,一天取走420亿美元。硅谷银行“资不抵债”,宣告破产。[/ol]
正如此前的雷曼兄弟破产一样,这次硅谷银行突如其来的倒闭,也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见,一直到这它冲击硅谷,最后波及全球。
DSC0000.jpg

硅谷银行在1983年成立,一直到倒闭前,都是美国的第16大商业银行;截止2022年12月31日,该行拥有2090亿美元资产,旗下存款规模达1754亿美元,同样也是硅谷本地存款最多的银行。
回顾硅谷银行成立的初衷,其实也非常具有戏剧性,几个科技企业的大佬,在一家咖啡店里聊天,突然有了这么一个念头,然后,他们就把这个念头变成了现实。
顾名思义,在美国科技中心的硅谷成立银行,自然就是为了科技初创企业融资,硅谷银行与美国近半初创公司及去年44%在美上市的技术和医疗公司都有业务往来。
而硅谷银行之所以能够拥有今天的“辉煌”,关键就在于深深嵌入了初创公司的结构中,对于大部分科技初创公司来说,一旦加入硅谷银行的生态系统,就可以参与大量的商业活动,结识其他投资者和创始人,这让硅谷越做越大,但危机也越来越大。
表面来看,硅谷银行之所以倒闭,是因为遭遇了挤兑潮,本质上银行的商业模式就是这样,吸收大量的存款,然后再以更高的利率贷给客户,从中赚取差值。
但银行的现金存款是有限的,一旦遭遇客户的大规模提现,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难以承受,硅谷银行也不例外。
3月8日,硅谷银行宣布筹集22.5亿美元资金,以弥补硅谷银行早先债券投资亏损,结果这则消息,反而被投资者看到了提现的可能性,于是硅谷银行客户纷纷提取存款。
3月9日,硅谷银行母企股价暴跌六成,创下二十多年最大跌幅,投资者和存户总计提取了420亿美元存款,这让硅谷银行的现金余额跌至负9.58亿美元。
3月10日,硅谷银行股价在盘前再跌六成后停牌了;美国政府介入,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宣布关闭硅谷银行,并移交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是如此之快,但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会发现,硅谷银行其实并非没有钱,严格来说,硅谷银行把大量客户的钱买了长期债券,结果却导致自身的现金流不足,最终引发了倒闭。
而债券为什么会亏损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美联储的不断加息。
DSC0001.jpg

得益于新冠疫情期间的科技热潮,硅谷银行吸纳了数十亿存款,并将其中的大部分资金投资了长期债券。
当时美联储利率接近零,即使债券只支付数个百分点利息,硅谷银行仍有利可图。
但由于新冠疫情期间的“大撒币”,随后而来的通胀成为了困扰许多人的心病,再然后为了对抗通胀,美联储展开激进的加息行动,利息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上调至4.75厘,较高的借贷成本削弱了科技股势头,依赖科技业的硅谷银行也深受影响。
与此同时,在美联储加息的环境下,债券收益率下降,回报率下降,这让持有大量长期债券的硅谷银行亏损惨重。
市场担忧硅谷银行倒闭犹如2008年的“雷曼事件”,恐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话其实并非空穴来风。
3月12日,美国财政部以存在系统性风险为由关闭了总部设在纽约州的“标志银行”,这是自硅谷银行后,美国倒闭的第二家商业银行。
对冲基金名宿阿克曼说,这次事件会引发更多银行倒闭,他呼吁美国政府为所有银行的存款提供保障,避免引发经济下挫。
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明说,硅谷银行只是一家“闲聊及有气氛的银行”,和雷曼完全不同,他认为这次事件可能影响创投圈的生态系统,但仅限于相关行业,不会导致银行倒闭潮。
而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美国银行体系仍旧坚韧,硅谷银行倒闭不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当局也不考虑大规模纾困计划。
她说:“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政府已经救了许多投资者和大型银行系统,实施了改革,这意味着我们不会再做一次。”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似乎又和人性背道而驰。
人类天生就追求增长,追求更多的钱带来更多钱的回报,只要我们还在追去增长、追求财富,就必然会面对金融危机的周期性困难,大繁荣后必然带来大萧条,同样的道理,只要人类还在追求增长,只要金融市场还在追求回报率,就必然会有风险。
DSC0002.jpg

在现代金融市场的“系统性”来看,硅谷银行的倒闭,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只是可能还需要时间。
就像今天当我们在说硅谷银行的倒闭时,我们很难说,这是否是疫情时代留下的后遗症。
硅谷银行倒闭牵连甚广,危机也已经外溢到全球多个市场。加拿大金融监管机构宣布,已经接管硅谷银行在当地的分行。
在英国,也有近200家科技公司负责人周末致函财政大臣,请求政府出手干预;一家科技公司的员工也说,这次事件,可能会导致英国三四成初创企业、多达5万名员工,都会受到该事件影响。
在这样的时刻,其实即便是英国能做的也不多;英国首相苏纳克和财政大臣、英国央行和监管机构紧急开会,苏纳克强调英国金融体系稳健。
向金融市场传达信心,向投资者强调安全和稳健,这可能是欧美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否则一旦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恐慌性提现,那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能够吃得消。
其实从这次硅谷银行的倒闭,我们也足以看出来美国金融体系的问题,尽管美国金融体系历经数次经济萧条,不断进行完善和修改,甚至增设各种监管机构,但危机其实很难避免,有的仅仅只是延长危机爆发的时间。
很多人担心硅谷银行客户的资金能否取得出来,拜登说:“纳税人不会承担任何损失。这些银行的管理者将被解雇,这些银行的投资者将不会得到保护。
尽管拜登各种向市场保证,传递市场信心,但受到硅谷银行的波及,周一美国银行股的市场依然蒸发了约900亿美元,最大的损失就是像硅谷银行一样规模的中型银行。
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大型银行的监管,并严格设立了一系列“红线”,这让美国大型银行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变得更小了,与此同时,大型银行也变得更谨慎了。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监管机构起草《巴塞尔协议三》,决定以多项指标强迫银行持有足够的流动资产,不允许商业银行将过高比例的存款拿来买无法短期变现的金融产品。
而硅谷银行,恰好在这个体系之下,不受到此类监管,而危机也应运而生。
拥有约2000亿美元资产的硅谷银行倒闭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银行倒闭事件,仅次于雷曼兄弟,在科技行业、在相同体系下的其他中型银行,都会造成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危机。
DSC0003.jpg

尽管硅谷银行对金融市场造成的损失不会像次贷危机那么大,2008年,金融机构手里的地产关联投资一文不值,再贷款风险过大,因此即使利率为零,它们也不被允许借款。
但硅谷银行主要资产是美国国债和MBS等相对低风险的抵押债券,它们只是暂时贬值,并没有蒸发,只要价格合适,都能够卖掉。
硅谷银行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对整个美国金融体系造成的冲击在今天相对可控,但问题在于,硅谷银行的倒闭并非结束,所有的关于金融体系的风险,依然会重复上演,只要人类还在追求增长和回报,就一定会有风险和危机。
美国金融体系不会因为硅谷银行而倒下,也不会停下;因为驱使这个体系的不是银行家这些少数群体,银行家的背后,是更多的散户、机构,这是一个永远追求增长的世界。
即便全球经济放缓,人们依然有需求把钱变成更多的钱,任何事只要追求回报,追求增长,也就一定会有风险。
一旦金融回报率变得越来越高的时候,不管是房地产还是科技股,都意味着,这背后可能是一场新的灾难,至于它何时发生,只等下一个黑天鹅。
我们总是习惯天然寻求完美的“市场”,但自从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这数百年来,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风险和危机,我们可能需要的不是一个“完美市场”,而是在承认市场不完美的同时,不断修复和监管它,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正如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没有完美的东西,这仅仅取决于我们如何看,以及如何相信。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DSC000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