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千岛诗集丨苏荣超:马尼拉,凝望之外的惊喜

时间:2023-9-24 15:15 0 71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马尼拉市〉
从古老到自由从拉丁文化到人民力量只是一朵花的距离比如凋谢比如繁盛
漫步在罗哈斯大道风吹起她的裙摆和长发日落卖弄着最后的风情在折叠文字里反覆窥探美丽、神秘、欢愉和疯狂心中最后的一抹简单
马尼拉的日日夜夜能骄矜和炫耀也能落地谦卑委曲成为景致虚构或真实都是一场梦演绎人生
学习成长,才是朵朵的盛放  


DSC0000.jpg
〈本书特色〉  ★ 菲华诗人苏荣超的新作记录了马尼拉这座城市,也写下菲律宾融合了东西方混血文化的族群历史。  ★ 这本诗集既是诗人对菲律宾异文化的凝望,也是对于自身菲华血统的回望。〈好评推荐〉  “《马尼拉,凝望之外的惊喜》这本诗集形成了与他上本诗集、乃至与其他菲华诗人书写内容更大的区隔。此种尝试,不仅挑战性极大,若译成菲国语言或英文,更可与菲国诗人去一较长短。书中所写,并不是观光客式的游览眼光,而是作为一位在地庶民长年的观察和纪录。”──诗人 白灵  “带着菲律宾风土的力量与祝福,苏荣超这部诗集相较旧作有了明确的定位与飞跃,也让其诗作产生与马尼拉、菲律宾、千岛一同呼吸且融为一体的共鸣与情感。从 Halo Halo 到 Mano po(菲律宾文的致敬,也是祈福),这部诗集成为他心灵安居的具体呈现,也让荣超扎扎实实、真真切切地在菲华文学史与菲律宾文学史、华语语系文学史上有了自己的位置。”──文学与文化研究评论者 侯建州
       〈序〉
  星星与萤火虫的混血儿(节录) ——白灵  诗是文学中流动性最高、弹性最大、创造性最丰富的语言,但在翻译时却也最易流失其原味,菲华翻译家施颖洲曾说他每译一首诗都要琢磨一个月以上,语言转译之艰难可见一斑。对诗人来说,当他要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去创作时,他面对的其实比转换国籍或宗教信仰更为艰难,这是移民异国之诗作者必得面对的课题。而从熟悉的母国文化主题转向去书写异国文化风俗、政经史地等题材时,其视野和心境的转换,恐也要经历一番挣扎和折磨吧?  作为文学创作者,常不得不选择强势语言或从小生长的母语或受教时的语言,如菲国国父黎刹(1861-1896)以西班牙语创作〈我的诀别〉,这与西班牙占领菲岛三百多年(1565-1898)当然有关,但如今菲人已弃西语而就英语,也与美国占领过菲国(1898-1946,二战时日本也短暂占领过),且英语已成世界语言有涉。菲国从语言到宗教,到文化,到政经风俗,乃至人种血统各领域都高度融合了西方与东方,生活在如此复杂国度的华裔诗人心境应也是极其复杂的吧?几百年来华人流散到全世界的人口多达六千万,多数集中在东南亚,以印尼、泰、马、新为主,超过三千万,在菲只有百多万人,占人口比仅百分之一点二。进入美、加、西欧的多数弃了中文,在东南亚反而大多守着华语不放,显现了母国与移民国国力强弱之别。  原籍闽南,一九六二年出生于香港的苏荣超因十三岁才到菲国,中文是他的母语,虽在菲长达四十馀年,试图融入菲国文化是他不可逆的命运,这也成了他“现实我”与“创作我”常常争论不休的纷扰之地。他二~二一年出版的诗集《奶与茶的一次偶然》多写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或生老病死,涉及母国的诗作至少有〈广州三题〉、〈圆明新园〉、〈珠海渔女〉、〈鱼的申诉─致屈原〉、〈茶叶‧蛋〉、〈中国结〉、〈绍兴三题〉等,由题目即可知其对母国文化历史地理的关切,也是乡愁的寄託。但关于菲国的题材也有〈盆栽仙人掌─记千岛传奇〉、〈铜像─记慰安妇的心事〉、〈当思念被岁月阻隔─海外菲佣的心声〉、〈隐祕谷─记hidden valley之旅〉、〈一场人类与病毒的争分夺秒─马尼拉封城后三日〉等诗,既有不离自己出生背景、母国文化传统的创作,又容纳了远离这个传统来到边缘地带的菲国生活的内容,显然试图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  但时隔不到两年,这本更新的诗集则大大不同,强烈地突显了在地性、本土性,除了附录写母国文化二十四节气的诗作外,他把菲国从风俗民情、食衣住行,以至文化历史近代人物等等均纳入笔下,几占了全书百分之百。光从诗题〈halohalo〉、〈鸭仔胎〉、〈吉普尼〉、〈王城〉、〈炸香蕉〉、〈拉布拉布〉、〈斯朗女将军〉、〈博尼法西奥〉、〈南洋珍珠〉、〈黑拿撒勒迎神赛会〉、〈阿替阿替汉〉、〈血之同盟〉、〈马利金纳谷〉、〈克娄巴特拉之死〉、〈塔尔火山〉、〈Bahala na〉、〈Mano po〉、〈阿多波〉(Adobo)、〈苏曼〉〈爱妮岛〉……等等,无不带有强烈异国南洋色彩,极易引人好奇,但要以诗呈现,岂是容易?  幸好苏荣超此种试验,大致允当,有部分诗作极为成功,有部分纪录性强,但所有诗作的底蕴都在强烈展现菲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从风俗、人物、宗教、食衣住行均如此。抗争不了时,就融混敌人消化强权,化有形为无形。因为殖民帝国的“好时光总有耗尽的一日/正如黑暗也将枯竭”,时间就是最有利的武器,以至“包括绊倒你的那块石头”末了都“将被处置”(〈斯朗女将军〉)。因此连菲国今日的国歌都难忘多达四百多年的殖民奇耻史:“神圣的土地,英雄的摇篮/对于那侵略者,你永远不屈服。/……光荣的土地,亲爱的太阳,/在你的怀抱里,我们欢乐无边;/如果祖国受入侵,我们会以为你牺牲为荣。”〔〈亲爱的土地〉(Lupang Hinirang),胡连‧菲立佩(Julian Felipe, 1861-1944)作曲,何塞‧帕尔马(José Palma, 1876-1903)于独立前即作的词〕而苏荣超在同名〈亲爱的土地〉诗中则说:“对于侵略和破坏不可折服/就算压力已经到达山岳和峰顶”,山峰压顶仍不肯折服,何其难也!此诗语也总结了菲国多少英雄人物数百年的不屈精神。  这本诗集也因此形成了与他上本诗集,乃至与其他菲华诗人书写内容更大的区隔。此种尝试,不仅挑战性极大,若译成菲国语言或英文,更可与菲国诗人去一较长短。书中所写,并不是观光客式的游览眼光,而是作为一位在地庶民长年的观察和记录。有趣的是,上本诗集《奶与茶的一次偶然》分辑由第零辑至第六辑,此诗集则仍按常规由辑一起算,大有将母国先来个“归零”的暗喻。他的后代之本土化成为菲国道地子民已是意料中事了,一如由宋代即有华人移民逐步融入菲国的现象,成为菲国政商阶层极重要血统基因的一部分,他的诗可视做是先向蛰居数十年的菲国土地认同与感谢的一种表徵。
〈从Halo Halo到Mano Po:惊喜的重现与传统的再创〉(节录)——侯建州 菲华诗人苏荣超这部诗集名为《马尼拉,凝望之外的惊喜》,鲜明地把“马尼拉”这座故事丰富、性格复杂,菲律宾最热闹、人口最多、最重要的城市,也是菲律宾中央政府所在的国家首都拈出,置入书名之首,不难发现诗人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创作位置与意图。相较于某些论述与氛围引导生产的菲华“怀乡”文学中,这部主要以回归现实,肯认在地生活的诗集,格外令人眼为之明,值得重视且重读。  镜子(mirror)与奇迹(miracle)的英文都源自拉丁文动词mirari,原意是“注视”,进而引申为奇蹟之意。不难想像,当人类初次看见并认出自己面貌的影像时,那份讶异与惊喜无异于目睹奇迹。这种注视与惊喜可谓是相生相成。然而,荣超此诗集的标题使用的是“凝望”,与“注视”相近,却多了点距离。但回归其标题,却是“凝望之外”,有了“凝望之外”的思量,可以推知这是作者在后设反思自身创作位置与“马尼拉”的距离之后的返斯之作。从反思至返斯,观照的不是纯然的他者,而是我在其中的种种,自然也涵纳了或长或短的间隔与距离,诗写的不只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姿势。由知而姿,转识成势,是一种身心灵投入的过程,牵动的是创作的位置与态度,认同的安置与归处。关涉不同文化相遇时的心意与新意,放大格局思考,其中“马尼拉”的指涉可以视为“菲律宾”这个国家,但是以“马尼拉”为中心出发的观照。而“惊喜”的感受可谓是源于作者对于自身知识与姿势调整由反思至返斯,重新界定自己与此环境氛围的间隔与距离,由其外而其中。简言之,可以说是一种“成为菲律宾人”的书写实验与实践。#作者介绍#
DSC0001.jpg
   作者简介: 苏荣超,菲华人,祖籍福建晋江,沉迷于所有的无拘形式,一首诗或者一场梦,在倾斜世界中选择淡漠,让缪斯涵盖欠缺的爱。为了探索,偶尔触碰。现任菲律宾千岛诗社社长,著有诗集《奶与茶的一次偶然》。FB:Wingchiu Soo 微信:wingcso· 关于千岛诗社·
千岛诗社成立于1985年,三十几年来 “一步一脚印” 行走至今。由菲律宾千岛诗社和月曲了文艺基金会共同推出的菲华现代诗讲堂已连续举办五届,成为推动菲华文运及培育诗歌写作人才的品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